首页 理论教育 权力交接:可倚靠的汉官群体

权力交接:可倚靠的汉官群体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景宗的政治改革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大量提拔运用汉官。韩知古在战争中被述律平的兄长萧敌鲁俘获,成为他的家奴。可以说,他是将汉地礼仪介绍到草原,并与契丹“国俗”参互使用制定辽朝礼制的第一人。景宗即位后,为了答谢拥戴之功,对集团中的人都予以加官晋爵。其间爆发了宋王耶律喜隐谋反,经过盘查,这次叛乱牵连到了韩匡嗣。韩德让以守御之功和良好的军民关系,誉满朝野,因此景宗授之为辽兴军节度使。

权力交接:可倚靠的汉官群体

景宗的政治改革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大量提拔运用汉官。在景宗时期,“玉田韩氏”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其家族中最显赫的人物就要数韩德让了。

韩德让是个汉族人,祖籍河北省玉田县(契丹时称蓟州),因此称“玉田韩氏”,以区别于韩延徽所属的“幽州韩氏”。他生于太宗朝,经世宗、穆宗,在景宗朝崭露头角,成为朝中重要的汉官。

韩德让的祖父名字叫韩知古,原居住在蓟州。那时耶律阿保机并未称帝,还在做迭剌部夷离堇。韩知古在战争中被述律平的兄长萧敌鲁俘获,成为他的家奴。述律平嫁给阿保机时,韩知古作为陪嫁的媵臣到了耶律家。因身份低微,韩知古一直未能见到阿保机。时间一久,就产生了怀才不遇的感觉,还曾逃出给人做庸工,来维持生计。

相比之下,儿子韩匡嗣就比自己的父亲幸运多了。韩匡嗣以善于医术而得以自由出入长乐宫为宫人就医,述律皇后十分喜爱匡嗣,将其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来看待。因为被皇后看重,自然也有机会跟阿保机亲近,韩匡嗣在适当的时机向阿保机推荐了自己的父亲,极言其才华出众,有治国安邦之能。听了韩匡嗣的话以后,阿保机召见了韩知古,并与之议论时事,交谈之中,发现确实如匡嗣所言,韩知古果然贤而有才,于是就让其参与政事的谋议。之后“太祖平奚及俘燕民,将建城,命韩知方(当为‘知古’)择其处,乃完葺柳城,号霸州彰武军”,遂授知古为彰武军节度使。

阿保机对韩知古越来越信任,任命其担任汉儿司的总管,遂著籍柳城。汉儿司是帝国之初所设置的管理汉人事务的机构。知古因熟悉汉制又得以“主诸国礼仪”。契丹建国之初,对汉族礼仪并不熟悉,由于“仪法疏阔”,韩知古这样熟悉汉族礼法的人,就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阿保机任命韩知古主要掌管辽王朝的汉族事务,知古“援据故典,参酌国俗,与汉仪杂就之,使国人易知而行”,终于根据契丹的具体国情制定出有契丹特色又基本符合汉族礼仪的典章制度。韩知古因为有这样的工作业绩,很快被迁升为左仆射,后来因为与康默记率汉军征渤海有功,又被升迁中书令。可以说,他是将汉地礼仪介绍到草原,并与契丹“国俗”参互使用制定辽朝礼制的第一人。因此也成为辽太祖佐命功臣之一。

韩德让的父亲韩匡嗣,也得到极高的荣宠,在太宗、世宗、穆宗和景宗朝都担任过官职。在穆宗应历十年(960),又被封为太祖庙详稳。

穆宗即位以后,世宗子耶律贤恢复了皇族的身份。可是,他的地位十分尴尬,作为一个曾经的皇位继承人,既想要回本应属于自己的帝位,又不敢大肆活动,生怕穆宗见疑。于是,耶律贤就在流落的这段时间里,注意结交朝中权贵,形成自己的一个支持集团,韩匡嗣就是其中的一个。《辽史》上说,穆宗时期,酗酒怠政,“帝(景宗)一日与韩匡嗣语及时事”。耶律贤在穆宗的高压下都能与之谈论政事,可见二者的交情。

景宗即位后,为了答谢拥戴之功,对集团中的人都予以加官晋爵。韩匡嗣以太祖庙详稳,一跃成为上京留守,后改南京留守,并封为燕王。因为景宗是依靠这个集团登上帝位的,所以,他对这些人十分信任。其间爆发了宋王耶律喜隐谋反,经过盘查,这次叛乱牵连到了韩匡嗣。对于如此严重的事情,景宗竟然毫不追查。不仅如此,在979年北宋入侵时,韩匡嗣由于指挥失当导致辽军大败,还在失败后弃军而逃。这种临阵脱逃的行径触怒了景宗,景宗声称要马上问斩韩匡嗣,但皇后却引诸内戚为韩匡嗣求情,想尽办法为其开脱罪责。景宗“难为众意”,于是杖责免死。乾亨三年(981),韩匡嗣又被任命为西南招讨使,不久死去。景宗睿智皇后(萧燕燕)得知其死讯,还遣使临吊,后追赠为尚书令,可见其所受荣宠的程度。

韩匡嗣不仅对景宗有着强烈的私人影响,还是一位势力强大的朝中重臣,拥有自己的私属城邑,此城在991年成为一个正式的州。韩匡嗣有五个儿子,他们为韩氏家族的百年政治基业奠定了基础。

韩德让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诗书礼仪、备受隆宠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饱读史书战策,智略过人,深明治国道理。尽管韩知古祖孙三代为国效忠,并且得到了极高规格的待遇,但“宫分人”的不光彩出身,却让他们处境尴尬。要真正在契丹社会立足,只有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忠心报国一途。(www.xing528.com)

景宗虽然身体不好,朝中大事难以亲力亲为,但不可否认,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懂得知人善用的皇帝之一,这从他信任皇后萧绰、重用韩德让上就能看出来。前面已经说过,景宗即位以后,所面临的是一个残暴统治之后百废待兴的破烂局面,内外矛盾重重,经济破产,武功废弛。如何扭转穆宗倒行逆施所造成的这种局面,而加以振兴,是摆在帝国统治者面前的最重要的问题。为了收拾这个“人人望治”的残局,振兴朝政,发展生产,安定社会,景宗在皇后的建议下,提出的第一条措施,就是选拔和重用人才。

韩德让就是这一时期被起用的。韩德让辅佐景宗,以勤奋谨慎著称,为景宗帝的政权巩固、百姓安居乐业出了很多好主意。因此他屡屡升官,先是代父韩匡嗣为上京留守。在任期间,他举贤任能,励精图治,由于政绩卓著,得到景宗的赞许。乾亨元年(979)七月,韩德让又代父守南京,为南京留守,管理偌大的燕地。他勤勉聪颖、为官干练,深受官民拥戴。

这年九月,北宋出兵占领河东,又继续北进侵扰契丹南部,试图夺取燕云地区。景宗派五院详稳耶律奚底、统军萧讨古等将帅率兵抵御,由于缺乏谋略而连遭败绩,被北宋军队包围,南京城岌岌可危。就在宋军攻打南京之际,韩德让临危不惧,组织军民坚守燕城,利用城池坚固的优势,备足滚木雷石,把城内军民分成多班,轮流守卫,严密防御,多次打退了敌军的进攻。经过十五个昼夜的坚决抵抗,终于保住了燕城,并寻找到燕京原来的地下坑道,加紧修整,待机反攻。当援军到达之时,他充分使用地下巷道,出奇兵抄宋军背后,勇猛截杀宋军。这支生力军如天兵降临,配合萧皇后所派耶律休哥、耶律斜轸所率的援军,大败宋兵于高梁河(约在今北京外城一带),史称“高梁河之役”。这次战斗不但保住了幽州燕地,而且使宋军元气大伤。韩德让以守御之功和良好的军民关系,誉满朝野,因此景宗授之为辽兴军节度使。乾亨四年(982),升迁南院枢密使

公元982年秋,景宗疾病发作,病死焦山,临终之前将韩德让与耶律斜轸召到床前,委托后事。

当时,皇后萧绰才30岁,太子耶律隆绪11岁,孤儿寡母,主少国疑,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握政,盈布朝廷,全都虎视眈眈地盯着帝位,内外震恐。尽管景宗在世时全力支持萧绰,皇后“以女主临朝,国事一决于其手”,但景宗毕竟是正统天子,群臣各安其位,尚不敢萌生邪念。而今萧皇后失去景宗这一背景,茕茕孑立,局势马上变得险恶起来。

韩德让知道景宗临终交代下的,是一个多么沉重的任务;他也清楚,面对皇子年幼,“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握政”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又一次为争夺帝位而爆发宫廷政变。萧绰秘密召见韩德让和耶律斜轸,二人都表示支持萧绰,向其效忠曰:“您可以完全相信我们。”这时,韩德让将自己的担忧分析给萧太后听,并陈述了自己解决目前危机的想法。

韩德让建议萧太后下诏让各诸侯王回到自己的领地,相互之间不得互通消息和见面,并随机应变,在合适的时机夺取他们的兵权,更换为自己的心腹。解除了宫廷政变的危险之后,萧绰在韩德让和耶律斜轸等人的“参决”下,宣布遗诏,立12岁的梁王耶律隆绪为皇帝,是为辽圣宗,尊圣宗生母萧绰为“承天皇太后”,称制摄国政。

韩德让因拥立有功而被委以总理宿卫事,参决大政。在这期间,他一方面主持朝廷政务,安抚臣民,一方面兼起保卫皇太后和幼年皇帝之责。韩德让对上京临潢实行戒严,以萧太后为首的领导核心,很快地稳住了局势,渡过了危机。

由此,太后、皇帝对韩德让愈加宠信。韩德让成了朝中权势最煊赫的大臣,并最终成长为深谙治国安邦之良策、心怀忠君建功立业之品格的政治家。他三次封王,除宫籍、赐国姓,被任命为大丞相,总摄北南两枢密府之政事,是契丹帝国历史上地位最高、宠遇最隆、声名最好的汉族名相,得到了连契丹贵族都难以得到的荣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