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雄踞北方的契丹:定都八剌沙衮

雄踞北方的契丹:定都八剌沙衮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隋唐时期开始,突厥民族对新疆乃至中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1134年年初,耶律大石应东部哈喇汗王朝汗伊卜拉欣之请,西进七河流域东部哈喇汗国的都城八剌沙衮,以助其抵御葛逻禄和康里的侵扰。耶律大石在八剌沙衮定都之后,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终于在这片土地上站稳了脚跟。思虑了许久,在不得已之下,主帅萧斡里剌只得向战士们宣布班师回朝。

雄踞北方的契丹:定都八剌沙衮

隋唐时期开始,突厥民族对新疆乃至中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突厥是公元6—8世纪活跃于中国西北和北方草原的古代游牧民族。公元552年,突厥首领土门打败柔然,以漠北为中心建立政权,尔后分裂为东西两部,为争夺汗权争斗不休。8世纪中叶,东、西突厥汗国相继灭亡,其后裔融入了其他民族之中。

公元840年,大批回鹘人进入新疆。回鹘,原称回纥,是铁勒(中国古族名)诸部之一,最初活动于色楞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后迁居土拉河北。公元744年,发展壮大了的回鹘于漠北建立政权,并两次出兵帮助唐朝中央政权平息藩镇叛乱。公元840年,回鹘汗国因受自然灾害侵袭、统治集团内讧及黠戛斯(中国古族名)的进攻等原因而崩溃,其部众大多向西迁徙。其中一支迁往今吉木萨尔和吐鲁番地区,后建立高昌回鹘王国;另外一支迁往中亚草原,分布在中亚至喀什一带,与葛逻禄、样磨等民族一起建立了哈喇汗王朝。在耶律大石到达这里之前,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受高昌回鹘王国和哈喇汗王朝统治,当地的居民和西迁后的回鹘互相融合,为后来维吾尔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耶律大石西进,首先要经过新疆,从当时的情况看,他并不打算长期占据这个地方,只是想把这里当作一个自己来往于中西之间的重要通道而已。

于是他先给高昌回鹘可汗毕勒哥写了信,阐明是借道去大食。毕勒哥可汗亲自迎接耶律大石到其宫中大宴三日,送羊3万只、骆驼100匹、马600匹,并同意归附。耶律大石的西征部队离开回鹘汗国后的活动,中原的著录极少,但在一些中亚人的零散记录中,还可以得到一些信息。“他们抵达吉利吉思国,向该地区的部落发动进攻,后者也反过来袭扰契丹人。他们从那里征兵,直到他们来到叶密立,在这里,他们建筑了一座其基址至今尚存的城市。这儿有很多突厥人和部落大量集合在菊儿汗身边,以致他们达到四万户。”(《世界征服者史》)“据叙述,当女真国王进攻哈剌契丹国王并灭亡他的时候,哈剌契丹有一位有势力的艾米尔,名叫图西大夫,从那里(契丹)逃出来,进入吉尔吉斯、维吾尔地区和突厥斯坦。他是一位聪明而又很有才能的人。他用适当的方式从这些地区为自己募集了一支军队,并统治了整个突厥斯坦。(因此)他号称菊儿汗,即伟大的国王。这一事件发生在伊斯兰历五二二至五二三年(1128—1129)的月份中。”(《史集》,苏联科学院俄译本,第1卷第2册,第78—79页)“在五二二年(1128),独眼菊儿汗带着大量(军队),只有真主才知道多少,到达喀什噶尔的边界,喀什噶尔统治者,即伊尔汗阿赫马德·伊本·哈桑,武装起来反对他。他集合自己的军队,向他进发。他们相遇就发生了战斗,独眼菊儿汗被击溃,他的许多拥护者被杀死。”(《全史》)

上引伊斯兰史料,尽管在年代上有差误,但却是我们推断耶律大石在中亚活动的重要依据。根据这些史料,耶律大石的军队离开别失八里后,首先进入吉尔吉斯境内,受到他们的抵抗,但似乎并没有发生重大的战争,这可能与耶律大石的基本战略思想有关:保存实力,待机而动。他率领部队西进,进兵哈喇汗国,轻易打败了哈喇汗国的零星抵抗,在额敏河流域筑起叶密立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额敏县)作为根据地,招抚当地各部族,户数达到四万。疆域空前扩大,东起土拉河,西到额敏河,连成一片。

公元1132年2月5日,为了维系人心,继续契丹的帝系,在文武百官的拥戴下,耶律大石在新修的叶密立城正式称帝。又按突厥部族习惯,号称菊儿汗,意为“大汗”或“汗中之汗”(《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群臣又上汉语尊号“天志皇帝”,建元延庆。追祖父为嗣元皇帝,祖母为宣义皇后,册元妃萧氏为昭德皇后。契丹帝国终于在遥远的西陲再次复兴。

1134年年初,耶律大石应东部哈喇汗王朝汗伊卜拉欣之请,西进七河流域东部哈喇汗国的都城八剌沙衮,以助其抵御葛逻禄和康里的侵扰。可是对东部哈喇汗王朝来说,这无疑是引狼入室之举,当外敌被击退后,耶律大石将伊卜拉欣降封为伊利克-伊·土库曼(土库曼王),只把喀什噶尔与和阗一带留给东部哈喇汗王朝,并使之成为自己的附庸国,而将其首都八剌沙衮地区攫为己有。(www.xing528.com)

八剌沙衮位于楚河谷地,左山右川,平地广袤,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农桑发达,瓜果繁多,盛产葡萄美酒。耶律大石得此“善地”,即定都于此,并改地名为虎思斡耳朵(契丹语:强有力的宫帐),又逐渐向周围的城邑派遣了管民官。又改延庆三年为康国元年(1134)。从此,西辽一直定都在虎思斡耳朵。

西辽的统治巩固后,连年对外作战,扩展了它的领域

耶律大石在八剌沙衮定都之后,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终于在这片土地上站稳了脚跟。这时,十年前故土沦丧的景象再度出现在耶律大石的眼前,日日夜夜地提醒着他,东征复国的梦想尚未实现。

为了实现“中兴”,实现恢复契丹帝国宏伟大业的夙愿,耶律大石以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为兵马都元帅,率领七万骑兵东征。出征前,大石誓师说:“我率领你们远至朔漠,是期望恢复大业。”西辽兵东至喀什喀尔,这里原有契丹帝国的汉军和契丹兵驻扎,西辽军至,即相率归服。西辽军进而征服了和阗。但在继续进军时,可能由于沙漠的阻隔,东行万余里无所得,牛马多死,难以前进,敌人尚未看到,大军却已经疲惫不堪。思虑了许久,在不得已之下,主帅萧斡里剌只得向战士们宣布班师回朝。

耶律大石筹备十年的复国之梦就这样破灭了。在宫帐中等待捷报的他听到大军行程万里,一无所获,只得叹云:“皇天弗顺,数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