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雕塑基础-泥塑制作教程:糙泥、中泥、细泥三层塑造

传统雕塑基础-泥塑制作教程:糙泥、中泥、细泥三层塑造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泥料加工为保证泥胎中的水分能够有序蒸发,传统的彩塑泥料都是由粗变细,一般分为糙泥、中泥和细泥三种。第一层“糙泥”:根据粉本样式确定各部位体量的比例关系、形体的姿态以及衣纹的疏密排列。第三层“细泥”:做细致入微的刻划和塑造,并通过反复的压光处理使泥胎质密坚硬,从而达到工艺要求。

传统雕塑基础-泥塑制作教程:糙泥、中泥、细泥三层塑造

1、选定粉本

古时,工匠们一般都依据粉本来进行佛像制作。通常我们在实地看到的题材内容和布局方式即是粉本的题材内容和布局方式。粉本虽然有一定的程式化特征,但并不等于固定的模式或套路,它因表现方式、材料的运用、视觉审美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晋唐以来,逐渐形成了几种最常用的粉本,即南朝梁张僧繇的“张家样”,北齐曹仲达的“曹家样”,唐吴道子的“吴家样”和周昉的“周家样”。宋代以后,佛教造像成为一个越来越庞杂的神佛系统,所用粉本更是样式繁多,精彩纷呈。

2、材料加工:

虽然传统彩塑造像是把黏土作为终极材料来使用的,但为防止泥胎在干燥过程中开裂变形以及便于运刀塑形,故而黏土还需加入其他材料并按讲究的配比、严格的加工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材料和工具的准备

主料:

细腻、黏性强的泥土即可,一般在冲积平原以及河流故道两侧的积土地带都能找到,只是由于地域环境的不同,黏土的细腻度和色泽有所区别而已。

辅料:

经过箩筛,颗粒匀称,干净无杂质的细沙即可。

田间地头已干燥的草梗、麦秸或已加工好的草垫均可。

用作絮棉被的已加工好的棉花即可。

泥池,可由砖块和干净的塑料布搭建,用以盛泥。

泥桶,用作浸泡黏土和澄泥。

细箩,用作筛除黏土和沙中的杂质。

(2)泥料加工

为保证泥胎中的水分能够有序蒸发,传统的彩塑泥料都是由粗变细,一般分为糙泥、中泥和细泥三种。泥料的加工过程虽然是一个劳作过程,但同时更是了解材料特性和工艺特点的过程。

1.糙泥

将澄好的黏土进行筛罗,去掉杂质。

按(稻草)1:(黏土)1的比例调配。

反复糅合,以保证稻草粘泥均匀。

轻揉成大小适中的泥团,储放备用。(www.xing528.com)

2.中泥

将澄好的黏土进行筛罗,去掉杂质。

按(沙)1:(黏土)1的比例调配。

反复揉合,确保沙与粘土掺混均匀。

反复砸揉后,摔成方块储放备用。

3.细泥

将澄好的黏土用细箩筛罗,粘土的细密度要高于前两次。

按(黏土)10:(棉花)0.3的比例层层附着加进泥料中。

用双手五指叉开将棉花与泥料搅匀。

经反复砸揉后,以掰开泥料仍有丝丝相连而无棉团裹揉为最佳效果。

3、制作工具

传统泥塑的工具通常都是由工匠们根据不同的造型需要来制作的,以求达到完美的造型效果和更高的效率。一般分塑形工具和压光工具两种,以竹、木材质最为适用。(图)

4、钉制木架

传统工匠称之为“立骨”。大型彩塑的骨架通常使用整根的木材深插入地下,再夯实周围泥土固定,悬塑、壁塑则要把骨架固定在房架和墙面上;小型彩塑则直接固定在底座上即可。按照粉本搭构泥塑骨架,架子的搭建过程就已经是造型的开始,除力求结实并能很好的负重外,对体量的大小和姿态的把握就已经开始考虑了。

5、堆泥塑型

传统泥塑的堆泥塑型要经过层层附着积累而成。在制作过程中,每上一遍泥都不能太厚,都要为下道工序留有位置,并且要用工具压紧泥层。每次上新的一层时,还要注意上一层泥的干湿状况,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要让新旧泥层很好的衔接,以免出现离层、脱壳现象,导致前功尽弃。所以,每一层的塑造都有着明确的要求和目的。

第一层“糙泥”:根据粉本样式确定各部位体量的比例关系、形体的姿态以及衣纹的疏密排列。

第二层“中泥”:完善各部位的型体塑造。

第三层“细泥”:做细致入微的刻划和塑造,并通过反复的压光处理使泥胎质密坚硬,从而达到工艺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