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西老表:五溪移民与经济控制的贡献

江西老表:五溪移民与经济控制的贡献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西老表大规模向五溪移民,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元末明初,来到五溪开垦荒地;二是明代中叶,来到五溪从事商贸经营活动。来到五溪经商的江西老表,被称为“西帮”。自清初至民国初年的数百年间,江西客商一直把持着五溪地域主要货物的经营,以雄厚的财力,控制着这里的经济命脉。这些“西帮”客商对于开发五溪经济,曾做出过重大贡献。江西会馆万寿宫是当地令人瞩目的建筑。

江西老表:五溪移民与经济控制的贡献

江西老表大规模向五溪移民,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元末明初,来到五溪开垦荒地;二是明代中叶,来到五溪从事商贸经营活动。

来到五溪经商的江西老表,被称为“西帮”。他们在这里长期从事木材桐油、药材、绸布、瓷器、金银首饰等行业的经营活动,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自清初至民国初年的数百年间,江西客商一直把持着五溪地域主要货物的经营,以雄厚的财力,控制着这里的经济命脉。民国《沅陵县志》中对江西客商有这样的评价:“江西商人之特长,曰勤,曰俭,曰有信用。日坐阛阓,不与官绅通往,无应酬之劳,无习气之染,兢兢业业,日夕经营,此其所以优胜也。”这些“西帮”客商对于开发五溪经济,曾做出过重大贡献。他们的经营之道,确有许多令人称道之处,即使是在今天,也可供人们借鉴。

五溪盛产木材,在江西客商进入这里以前,木材交易一直没有统一的计量。“西帮”中的“临江帮”,即来自临江府的商人,主要从事木材经营。临江府所属的遂川县(古称龙泉县)人,曾创造了一种称为“龙泉码”的木材计量法。“龙泉码”以“两码”为单位,将木材依据长度和品相分为十一个等级,而后在原木的眉高(五尺左右)处量出围径,便可得出这根原木的材积,即多少“两码”,六两码约相当于今天的一立方米。“临江帮”的木商将“龙泉码”带到了五溪,并广泛使用,使这里的木材交易走向了规范。“龙泉码”在五溪沿用数百年,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才改用现行的立方米计量。(www.xing528.com)

桐油是五溪地域的大宗商品,江西客商多有从事此项经营者。旧时这里的大小口岸,都是他们收购、加工桐油的地方。江西会馆万寿宫是当地令人瞩目的建筑。除了县城以外,小市镇修建的万寿宫也极为普遍。如溆浦县的大江口、低庄、桥江,辰溪县的潭湾、龙头庵、黄溪口、仙人湾,天柱县的远口、邦洞即是。今怀化市治所在的榆树湾,当时只是芷江县属的小镇,也建有一座万寿宫。洪江是沅水上游桐油的集散地,洪江创立的“洪油”品牌,享誉中国桐油市场,远销海外。洪江万寿宫在当地十大会馆中,规模最为宏大,财力最为雄厚。每年开春时,各地油商从汉口、常德运来棉花、布匹,赊销给当地贫苦桐农。到秋天油桐收获时,桐农再以桐籽或桐油补偿赊欠。这种“赊销货补”保证了充足的桐油货源,成为五溪桐油业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贵州镇远的万寿宫,是当地中和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宫内有两座戏台,一座唱高台,一座唱堂会。铜仁的万寿宫同样也有两座戏台,辰河戏班常在那里打对台唱戏。重庆酉阳龙潭镇,是酉水上游的商品集散地,江西客商众多。那里的万寿宫内,有在龙潭经商的南昌、九江、饶州、信州、建昌抚州、临江、袁州、赣州、吉安十州客商,各立石碑一块。

在五溪,除了有“西帮”合建的万寿宫之外,一些州府还单独建有会馆。如南昌府的绸布业商人,便在洪江大河边单独修建了洞庭宫。洞庭宫戏台前有桂树数株,每年桂花飘香之时,必唱“桂花戏”。洞庭宫地处偏僻,观众甚少。绸布商出妙招,凡前往看戏者,中午可吃到米粉一碗。于是,观众蜂拥而至。这在当时,显然是有广告效应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