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路与水路运输-中山市横栏镇志

公路与水路运输-中山市横栏镇志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因市公交线路开通及村民购买车辆增多,“小四轮”逐步改为货运。1990年起,随着经济和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货物运输业出现了发展机遇,运输专业户纷纷涌现,货运业开始兴旺,运输车辆逐步增多。小型企业主要雇用个体运输户运输货物。建筑材料运输由建筑商的车辆负责,运力不足的建筑商雇用个体运输户车辆运输。改革开放以来,水路运输逐步改用机动船。

公路与水路运输-中山市横栏镇志

一、公路运输

(一)客运

公共汽车客运 1964年,中山县汽车运输公司开始经营横栏境域客运。客车始发于石岐汽车站,至横栏西涌口为终点,全程13公里,每天早上、中午、傍晚各一班次。不久,客车终点延伸至四沙供销社(涌口)。70年代,曾设石岐汽车站至五沙、六沙村口班车,每日两到三班次。两路线班车在境内横东一村、横东四村、横西五村、西涌口、宝裕村口、六沙新胜、五沙六沙村口和永丰、穗丰、四沙涌口等设有上落站点。

1991年9月,岐江公路建成,境内主要公路改成混凝土路后,境域客运改由中山市公共汽车公司经营,分第7线路车和第8线路车。第7线路车始发于市城区松苑,终点至横栏五沙村口,途经城区和沙溪,横沙路口至横栏五沙村口设有横沙桥、横东一村、横东路口、横东、横西、西涌市场、西涌口、金兰酒店、宝裕、六沙新胜等上落站点,早上6时30分至晚上9时30分为营运时间,每20分钟1班次。第8线路车由市中医院(悦来南路)发车,终点至古镇镇海洲,途经城区和沙溪,横沙路口至西涌口站点与7路车相同,西涌口至三沙段还设有横栏镇政府、永丰、穗丰、新茂、贴边、三沙等上落站点。早上6时30分至晚上8时30分为营运时间,每10-20分钟1班次。至此,镇内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交汽车。

其他客运 60年代至70年代有少量村民用自行车在西涌口载客。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有个体户经营“小四轮”客运,分别有石岐富华汽车站至横栏西涌、四沙、三沙、五六沙及沙溪溪角至横栏上述各村,方便村民出行。后因市公交线路开通及村民购买车辆增多,“小四轮”逐步改为货运

2002年镇内有1户专业户经营客运业务,至2005年发展到2户,有大、中巴士28辆。主要负责接送新合并的宝裕小学、横栏中学和新办的民营学校港源小学学生6000多人,兼营预约载客。

(二)货运

50年代前,境内基本没有陆路货运工具,货运主要靠木船农艇。60年代中至70年代中有自行车参与货运。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产逐渐发展,集体和部分农户购置手扶拖拉机用于运载粮食、化肥建筑材料等,1987年全镇有拖拉机354辆共4092马力。1990年起,随着经济和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货物运输业出现了发展机遇,运输专业户纷纷涌现,货运业开始兴旺,运输车辆逐步增多。1990年有营运大小货车31辆,1995年增加到79辆,2000年增加到165辆,2001年后货运量激增,2005年达到1502辆,总载重2607.45吨。

专业户货运 80年代起有零散农户用机动车参与农副产品等货物运输。1999年镇农副产品流通协会成立后,逐渐把货运车辆组织起来投入到农副产品运输行列中。2000年后,有一定规模的货运专业户陆续出现,2004年货运专业户有3户,其余有大中小型货运车300辆参与农副产品运输,其中参与水产品运输有63辆。2005年货运专业户增加到4户,有大中小型货运车48辆,主要为厂企运载货物和参与农副产品运输。(www.xing528.com)

其他货运 80年代后期起,镇内大中型工商企业和邮政局等服务业单位购置有货运车辆,负责本企业单位货物运输,纳入企业单位管理。小型企业主要雇用个体运输户运输货物。建筑材料运输由建筑商的车辆负责,运力不足的建筑商雇用个体运输户车辆运输。

90年代初,长虹液化石油气公司8辆危险品运输车辆投入使用(其中油罐车2辆,运送气瓶货车6辆),为化学危险品运输专用车辆。

二、水路运输

(一)运载货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至70年代初期,境域水路运载农副产品、生产生活资料主要用农艇、木船和帆船,1971年,营运船只最多时有624艘。改革开放以来,水路运输逐步改用机动船。1979年有机动运输船51艘,运载量551吨,总动力821马力,1987年高峰期增加到328艘,运载量2809吨,总动力3105马力,基本取代人力木船、帆船运输。90年代初期起,由于公路建设发展日渐完善,且所建桥梁较低平,水路运输要经拱北河九顷船闸出磨刀门水道,货运逐步改为由车辆为主,运输船只随货物运输量的减少而逐步减少,至2005年,只有30多艘机动船继续从事运输作业,主要运载建筑用砂石和较大宗货物。

(二)渡车船

50年代以前,境域内磨刀门水道曾设有5处渡口,拱北河设有3处渡口,花篮沥和赤洲河也曾设有渡口,通过横水渡实现与江门新会,中山沙溪、大涌、东升、小榄等境外交通和境内的往来。

60年代初起,随着水利建设的需要和公路建设的发展,对横水渡的需求逐渐减少,至90年代中期,仅剩磨刀门水道的九顷、指南、新滘等渡口。1998年,中(山)新(会)渡车船码头建成投入运行,分汽车轮渡、摩托车行人轮渡两个渡口,4艘渡车船对开,横渡磨刀门水道,往返于新会大鳌与中山横栏之间,每15至20分钟1班。其他几处渡口仅剩六沙新滘渡口与大鳌百顷对开,渡船为机动轮渡。至2005年,中新渡车船码头、六沙新滘渡口仍正常运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