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河县志:仁让里乡发展成果

新河县志:仁让里乡发展成果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仁让里乡政府所在地仁让里村距县城6.9千米,新冀路穿境而过,土地肥沃,交通便利。1989年,仁让里乡辖15个行政村。1996年1月,辛章乡所辖区域并入仁让里乡管辖,至此,仁让里乡辖28个行政村。仁让里乡原来是全县闻名的“东大荒”,近70%的土地是“靠天收”的沙荒地。2002年仁让里乡大力实施特色兴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1989年,仁让里乡有初中2所,小学14所,在校学生2468名,教师172名。

新河县志:仁让里乡发展成果

仁让里乡政府所在地仁让里村距县城6.9千米,新冀路穿境而过,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全乡总面积78平方千米。1989年,仁让里乡辖15个行政村。1996年1月,辛章乡所辖区域并入仁让里乡管辖,至此,仁让里乡辖28个行政村。2008年,全乡耕地面积64020亩,其中水浇地面积40755亩。耕地面积比1989年的71407亩减少7387亩。2008年,全乡粮食总产量为16374吨,是1989年粮食总产量9236吨的1.8倍。2008年,全乡人口27759人,8360户。总人口比1989年的25511人增长了8.7%。200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8‰,比1989年下降5.95个千分点。2008年人均纯收入3122元,是1989年426元的7.3倍。

仁让里乡原来是全县闻名的“东大荒”,近70%的土地是“靠天收”的沙荒地。1989年全乡共有机井13眼,拥有大型扬水站14座,保浇耕地面积14000亩。到2006年,全乡拥有大型扬水站18座,机井131眼。2006年至2008年,共累计投入近千万元,开发中低产田1.97万亩,新打机井32眼,铺设防渗管道11万米,植树4万株,修路23千米,修建扬水站8座,全乡80%多的耕地实现了“田成方、路成网、旱能浇、涝能排”的良田。

1989年,小麦玉米、谷子种植面积约为耕地种面积的35%;花生、豆类种植面积约为耕地面积的30%;棉花种植面积约为耕地面的30%。2002年仁让里乡大力实施特色兴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以棉花、辣椒、速生杨的种植以及食用菌的培育等特色农业。2004年,种植速生杨达70万株,棉花种植达17500亩,辣椒种植、食用菌种植初具规模。截至2008年底,累计种植速生杨120万株,建成后沙蘑菇生产示范基地1个,创办南寨蘑菇种植专业合作社1个,并培育了双孢菇等新品种。

1989年,仁让里乡有初中2所,小学14所,在校学生2468名,教师172名。1989~2008年,共投资700多万元,新扩建、改建教学楼7座,宿舍楼2座;2004年,为了优化教育资源将全乡2所中学合并为1所,14所小学合并为5所,并实行吃、住、学一步到位,统一管理,并按一类标准配有理化仪器室、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多媒体等19室,各小学均按国家一类标准配有图书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科技活动室等13室,中小学校均实现了一元、三配套,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巩固率、升学率达到国家标准。(www.xing528.com)

截至2008年底,仁让里乡通过采取整合有限资源、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等方式,新建卫生院1所,配备医务人员15名,主治医生1名,医师3名,助理医师3名,配有双目显微镜、200毫安数字X光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设备,为群众就近医疗创造了条件。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以来,解决农民住院报销50万元,业务流水每年递增20%,群众医疗救助环境大为改善。

1989年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5平方米,2008年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增加了1倍。群众的住房逐步由坯房向砖混结构转变。2005年,东千至县城、辛章至县城开通了公交车。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2007年5月,全乡28个村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硬化街道的村达到80%以上。2008年末,台庄、北冯、仁让里、九柳、牙寨等8个村实现了全天供水。移动、联通信号覆盖全乡,切实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给群众带来了方便和实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