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河县志:演变习俗与饰品佩戴

新河县志:演变习俗与饰品佩戴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冬季穿毛衣、制服棉衣。据对新欣嘉园小区住户抽样调查,有84.2%的18岁以上妇女佩戴各种饰品。表5-17新河县2008年妇女佩戴饰品情况表1990年代后期,理发渐渐变成了美发。中、青、老年不分男女焗黑色居多,部分青年男女追赶新潮将头发焗为红色、黄色。一般饮用白酒,夏日以啤酒为主,无论男女喝葡萄酒的很少。饮酒已成为居民社会交往的必需品。新河人民自古就有饮茶的习惯。

新河县志:演变习俗与饰品佩戴

(一)服饰

进入1980年代,服装款式和面料更新速度加快。1980年代流行中山服、单扣西服、双扣西服、西裤、筒裤、脚蹬裤等。冬季穿毛衣、制服棉衣。进入1990年代后,上衣为休闲服、夹克衫、牛仔服、三扣以上的西服;下衣为新筒裤、老板裤、大喇叭裤等。这些款式男女皆宜。青少年喜欢穿迷彩服运动服。冬季穿保暖内衣、羽绒服羊毛衫羊绒衫、呢子大衣、皮衣。1990年代中期,中青年女性流行穿针织脚蹬裤,夏季一步裙、百褶裙、中长裙、水裤。裙子的颜色为黑色、蓝色、花样色等。

1990年代后服装面料由天然向化纤演变,化纤又向合成纤维转化,有毛纤合成、亚麻合成、冰丝合成等。1990年代末,人们开始崇尚天然纤维面料,特别是内衣首选纯棉制品,外套以纯棉、纯毛、真丝、亚麻等面料为上档次服饰。

1990年代的皮鞋款式多样化,以薄而软的皮革面料取代硬壳厚皮。既有纯皮,又有合成革类。鞋底用橡塑、牛筋、聚酯等做成。同时,休闲鞋、旅游鞋、雪地鞋、运动鞋等悄悄流行起来。1990年代后流行穿棉线袜,各种高弹丝光袜、棉纤合成袜更受欢迎。袜子分为有无跟袜、短、长筒袜。

1990年代男性夏季戴网眼纱顶旅游帽、初冬戴瓜皮帽、鸭舌帽、冬季戴绒线编织帽、瓜皮护耳帽。女性春季多围纱巾,冬季戴绒线编结的三角形头巾、膨地纱编织的长围巾。

1990年代起,有些女性开始佩戴耳环、项链、戒指等。当时就只有黄金和白银两种。进入21世纪后佩戴人日益增多,款式花样繁多,质地也向白金、彩金、镶钻、镶宝石发展。据对新欣嘉园小区住户抽样调查,有84.2%的18岁以上妇女佩戴各种饰品。

表5-17 新河县2008年妇女佩戴饰品情况表(新欣嘉园小区18岁以上妇女抽样调查)

1990年代后期,理发渐渐变成了美发。烫发的,焗油的,染发的,拉直的,造型的,渐成时尚。据对美发馆抽样调查,1990年纯理发的人占顾客的72.2%,2008年只占28.6%,有42.9%的人焗油。中、青、老年不分男女焗黑色居多,部分青年男女追赶新潮将头发焗为红色、黄色。

表5-18 新河县1990年、2008年美发情况表(美发馆月美发抽样调查)

(二)饮食

1980年代午餐与早、晚餐一样是“汤+干粮”模式。早、晚餐“汤”是小米粥玉米粥;午餐是面条汤、挂面汤,偶有粉条菜。干粮一般是馒头,偶有大饼。1990年代后,午餐有了较大变化,是“干食+炒菜”模式。干食主要是捞面、焖饼(炒饼)、大米蒸饭,偶有大饼、饺子。炒菜由过去的佐餐变为主食。到21世纪初,牛奶、豆浆逐渐摆上了早晚餐桌。

1980年代以前,酒是一种奢侈品。即使过年过节,也只有少数家庭享用。进入1990年代后,新河居民饮酒之风日渐普及,逢年过节、婚嫁喜庆、朋友聚会都要饮酒庆贺,不少家庭中老年男子每天必饮。1990年代末期城镇居民饮酒环境发生了变化,由家庭移至酒吧、饭店。一般饮用白酒,夏日以啤酒为主,无论男女喝葡萄酒的很少。饮酒已成为居民社会交往的必需品。进入21世纪,县城夏季出现了街头餐饮大排档。每当夜幕降临,许多青年男女相聚在一起,边乘凉,边饮扎啤,边聊天,成为夏季县城一道风景

新河人民自古就有饮茶的习惯。1980年代以前茶的主要功用是待客。逢年过节、亲朋相聚,沏一壶热茶,用茶代酒,以示庆贺或敬意。自1980年代后,饮茶人数增多,茶叶成了家庭的必需品。无论城乡一般多饮花茶,以猴王为主。1990年代城镇多饮绿茶,以龙井毛尖、毛峰为主。近几年不少人饮用铁观音普洱茶保健茶

(三)居住

1980年代后,农村四合院”布局大多改为“三合院”,北面为正房做居室,东西偏房做厨房和存放粮食、杂物,饲养牛、驴用。临胡同或街一侧南端一间作为过道,建有院门。冲门口一般都建有“影壁墙”。院门对面角上建有连圈厕所。1990年代中期后,少数富裕的农户将房建为二层单面楼,院内仍建东西偏房(平房),居住使用面积更宽敞。(www.xing528.com)

城镇居民住房也以平房为主,院落布局与农村一致。只是南北跨度较大一些。1990年代初县城部分单位和居民建起单面二层楼。1990年代末期,流行建筑功能齐全的单元式平房和二层居民楼,院内仍建东西偏房。2000年后,单元式居民楼逐渐兴起。

空间结构,1990年代初农村流行“两明一暗”(两间连通做客厅兼卧室,一间作储藏室),城镇流行“一明两暗”(一间作客厅,另外两间分别作卧室)。至1990年代中期,城乡都流行“两明两暗”。至1990年代末期,城镇流行单元式结构。房顶结构,1990年代初多为木梁、檩、椽做木架、用白灰和煤炉渣罩顶,鲜有用瓦罩顶的尖顶房。至后期也有用水泥预制板作顶,水泥加石子沙子罩面。1990年代末又开始流行钢筋水泥现浇屋顶。虽造价偏高,但坚固耐用,更具防震功能。在县城也有居民在屋顶上重置尖顶,用彩钢板罩面,具防雨、保温、装饰等多种功能。

1980年代后期,外墙面一般不作装饰,偶有水刷石水磨石装饰的。1990年代初,瓷砖贴面渐渐兴起。门窗制式,1980年代初多用木制门窗。门,一般是“下门上窗”,宽110~130厘米,高280~320厘米。窗宽150~200厘米,高200厘米。1990年代后,塑钢、铝合金门窗成为换代产品。门,一般采取“组合式”,中间是门,左右和上面是窗,宽200~300厘米。窗与组合门窗同宽。室内更加明亮宽敞。平房在门、窗上方多安装“雨罩”,也有和屋顶一起建的出檐或抱厦,可防止日晒及雨潲门窗。单元式楼房多在阳面建封闭式阳台。

1980年代,居民住房一般不作室内装修,白灰抹墙,水泥地面。1990年代中期,城乡居民开始室内装修。据抽样调查,2008年有95%的城镇居民、40%的农村居民对居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装修。一般用仿瓷或钢化涂料刮墙。至后期,“立邦漆”等多种墙面涂料刮墙,使内更加新颖美观。屋顶用塑料气扣板或石膏板装饰。生活条件好的家庭又流行木结构板材吊顶,留有灯池,讲究造型。门窗口包套、墙体包墙裙、暖气罩。地板贴瓷砖或木地板

表5-19 新河县2008年城乡居民室内装修情况表(城乡各百户随机抽样调查)

1980年代在客厅北墙的中堂画变成了有对联的小玻璃镜。到1990年代,流行300×150厘米的大玻璃镜,后又变成了同规格的玻璃钢罩面的山水画。2000年后书画中堂和各种规格的装饰画又悄然兴起,彰显着居室主人的不同品味。1980年代初曾流行的写字台,到1990年代演变为梳妆台,带水银镜,集办公写字与梳妆美容为一体。1980年代初普遍流行的大衣柜、小衣柜、高低柜等,到1990年代被组合柜替代。在城镇1990年代末流行书柜电脑桌,显现了城镇居民对文化知识的渴求与文化品位的提升。

(四)婚嫁

1980年代流行的定婚仪式“叫媳妇”,到1990年代后期演变为“男女互邀”:就是男方邀请女方到家作客后,女方也要邀请男方到女方家作客,俗称“叫女婿”。和“叫媳妇”礼节场面大体相当,稍不同的是“叫媳妇”,男方家长给的见面礼较多,“叫女婿”,女方家长给的见面礼多是象征性的。过去流传的“定婚照”,只是一张简单的二人合影,到1990年代后期演变为较多艺术特色和浪漫色彩的婚纱摄影,有的还到外景地实景拍摄,给男女双方增添了许多浪漫的回忆。

自古婚嫁迎亲以红色为主,1990年代末流行新婚穿“白色婚纱”,取其寓意圣洁;用红色轿车迎娶改为黑色轿车,大气庄重,色压群芳;迎新车队有的头尾各用一辆白颜色的轿车,取其寓意“白头到老”。

1980年代女儿出嫁陪送的大件嫁妆多是自行车缝纫机,1990年代中期是电风扇、洗衣机,至末期是彩电空调冰箱摩托车等。进入21世纪,以电脑做嫁妆渐成时尚。也有一些富裕家庭陪送楼房、轿车、存折等。城镇有些独女户,双方虽没有明确女娶男,但小夫妻多与女方家长同吃同住。

(五)称谓

称谓,自1980年代后有了很大改变。原先农村子女对父母称“爹”“娘”,1990年代后出生的孩子大部分同城里人一样喊“爸”“妈”;同学母亲,由过去喊“婶子”“大娘”变为喊“阿姨”,听起来更亲、更近一层。“先生”“老师”“师傅”,已不是专门对医生、老师、有一技之长的人的专有称呼,而是扩大到了对有学问的文人学者、长辈或受求于人者的敬称。“同志”一词在称呼中使用率已很低。对企业家个体户则多称“老板”,服务员称“小姐”,同龄人称“兄弟”“大哥”“妹妹”“大姐”,年长者称“大叔”“大妈”。对有领导职务的人一般称呼“姓+职务”,有的对局级职务的人直呼“姓+局”。

(六)其他

1980年代前,死者亲属要穿不同规格的孝衣。到1990年代演变为在头上箍一白布条。199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丧葬改革,传统土葬演变为“棺中棺”土葬,就是将骨灰盒放进棺木下葬。农村家庭积蓄过去主要是存粮食、实物等,到1990年代演变为以存款为主,有的也参与集资、入股分红,购买股票基金、奖券、彩票等。1980年代前,婚丧礼品大多为实物,以“喜条”(黑白以外各色花布)、“丧帐”(黑、白色布)为主,1990年代后期,则演变为礼金。贺乔迁,从过去送中堂画、小玻璃镜框演变为送大镜匾、石英表等实用物品。贺店堂搬迁或开业,从过去送镜匾、装饰画演变为送花篮、鲜花等。庙会集市及街头摊贩,过去大声“吆喝”招揽生意。至1990年代后演变为用电脑录音、电喇叭播放招揽顾客。原来商店仅服务行业称馆、店者较多,进入1990年代,商店名称呈现出时代化、个性化特点。如旅店改称招待所、宾馆、大酒店;饭店改称酒楼、都市快餐、食为天等;商店改称商城、商场、超市、大世界、购物中心等;服装店改称靓装阁、衣衣不舍等;浴池改称桑拿中心、洗浴中心、洗浴厅等;照相馆改称影楼、婚纱摄影等;理发馆改称美容美发厅、发型设计中心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