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淮海战役的背景和阶段简介

淮海战役的背景和阶段简介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淮海战役经历了三个阶段。至22日,全歼黄百韬兵团,击毙兵团司令官黄百韬,取得淮海战役的第二个大胜利。根据淮海战场态势和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的战斗情况,总前委提出第二阶段以歼灭由平汉路远道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为上策。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整个淮海战役,国民党军损失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五个兵团二十二个军,55.5万余人,另有两个兵团被击退。淮海战役之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就处在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淮海战役的背景和阶段简介

1948年下半年,国内形势的发展愈发对国民党军队不利。8月初,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议,提出了“东北求稳定,华北求巩固,在西北扩张,在华东华中加强进剿”的战略。从下半年开始,国民党军队开始实施重点防御,重兵坚守战略要点,编练强大机动兵团,造成解放军对战略要点“吃不掉”,对增援兵团“嚼不烂”的局面。

对此,中国共产党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了“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建军五百万,歼敌五百个旅,五年左右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1]的任务。

1948年9月16日,解放军发起济南战役,经过八昼夜的激烈攻坚作战,于9月24日攻克济南,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攻克国民党军重兵设防的坚固城池,也宣示了国民党重点防御计划的失败。这次战役,毙伤俘敌8.4万余人,起义2万余人,俘王耀武等将级军官23人,缴获辎重弹药无数。美联社对此评论:“自今而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没有什么阻挡了。”

菏泽临沂烟台等地国民党军纷纷弃城,山东境内只剩下青岛等少数据点,使得解放军南下作战再无负担。同时,鉴于黄百韬、邱清泉、李弥三兵团的犹豫,当济南城内巷战仍在激烈进行时,粟裕就于1948年9月24日7时发电报给中共中央军委,“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2]。中共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于1948年9月25日19时复电,同意粟裕的建议:“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3]

淮海战役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1月6日至22日):歼灭黄百韬兵团,攻占宿县,孤立徐州

1948年11月6日晚,华东野战军按预定计划向新安镇地区黄百韬兵团发起进攻。至22日,全歼黄百韬兵团,击毙兵团司令官黄百韬,取得淮海战役的第二个大胜利。刘峙哀叹:“黄兵团覆没,所谓徐州会战的命运已经决定了。”在华东野战军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时候,中原野战军举行徐蚌线作战,于11月16日攻克战略枢纽宿县,孤立了徐州。同时,将由平汉路东援的黄维兵团阻止在宿县西南南坪集地区。这样,就把刘峙集团分割在徐州、蚌埠与宿县西南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为之后各个歼灭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第二阶段(11月23日至12月15日):歼灭黄维兵团,合围杜聿明集团。(www.xing528.com)

根据淮海战场态势和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的战斗情况,总前委提出第二阶段以歼灭由平汉路远道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为上策。黄维兵团是国民党军的精锐部队之一,是蒋介石赖以解徐州之围的一张王牌。中共集中中原野战军6个纵队和华东野战军3个纵队及特纵一部,对拒绝投降的黄维兵团发起总攻,从12月12日激战至15日,全歼该兵团10万余人,生俘兵团司令官黄维,取得了淮海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第三阶段(1948年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全歼杜聿明集团。

杜聿明集团被围于商丘永城陈官庄及其附近地区,全军覆灭已成定局。这时,平津战役已经开始。为了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之敌南下,淮海前线人民解放军根据中央军委部署,在一段时间内,停止对杜聿明部的军事攻击,大力开展政治攻势。20日至28日,连降大雪,天气寒冷,国民党空投物资停止,国民党军队在被围困的情况下,补给困难,又冷又饿,饥寒交迫,士无斗志,军心不稳,个人投诚、集体投诚者甚多。当华北战场完成对傅作义集团的分割包围后,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对拒绝投降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7日,第十三兵团青龙集阵地被突破。10日,第二兵团陈官庄阵地被瓦解,全歼邱清泉、李弥两兵团,生俘杜聿明,击毙兵团司令官邱清泉,李弥化装逃跑,国民党军两个兵团20万人被消灭。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整个淮海战役,国民党军损失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五个兵团二十二个军,55.5万余人,另有两个兵团被击退。从此,国民党军丧失了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其长江防线和京沪地区皆暴露在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之下。

淮海战役之前,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东北野战军进行了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淮海战役期间,东北野战军80万人挥师入关,解放了新保安、张家口天津。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被迫接受和平改编,古都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结束。

淮海战役前,毛泽东在1948年10月11日为中央军委起草给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局和中原局名为《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的电报中指出,淮海战役要经历的三个阶段和每个阶段的重心、具体任务,并说“三个阶段大概共须有一个半月至两个月的时间”,“十一、十二两月完成淮海战役。明年一月休整。三至七月同刘邓协力作战,将敌打至江边各点固守”[4]。毛泽东在电报中所提出的战役方针不仅得到完全的成功,而且战役的发展比预计的更为顺利,因而胜利也比预计得更快更大。

淮海战役之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就处在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淮海战役在1949年1月10日结束,1月21日,蒋介石即宣告“引退”,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从此陷入土崩瓦解的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