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中的生涯决策平衡单法

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中的生涯决策平衡单法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涯平衡单法是由詹尼斯和曼设计,它是将重大事件的思考方向集中到4个主题上:自我物质方面的得失;他人物质方面的得失;自我赞许与否;社会赞许与否。图4-5生涯决策平衡的主题得到的生涯决策平衡单,如表4-4所示。360度评估法又称多渠道评估法,是指通过收集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来自不同层面人员的评估信息,来全方位地评估自我。

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中的生涯决策平衡单法

生涯平衡单法是由詹尼斯和曼设计,它是将重大事件的思考方向集中到4个主题上:

(1)自我物质方面的得失;

(2)他人物质方面的得失;

(3)自我赞许与否;

(4)社会赞许与否。

台湾生涯辅导专家金树人将最后的两项“自我赞许与否”和“社会赞许与否”改为“自我精神方面的得失”与“他人精神方面的得失”,就是在“自我—他人”和“物质—精神”所构成的四个范围内来考虑,如图4-5所示。

图4-5 生涯决策平衡的主题

得到的生涯决策平衡单,如表4-4所示。

表4-4 生涯决策平衡单

续表

【体验活动】分析你决策中的CASVE循环

请使用CASVE循环来分析自己即将面临的选择或者职业决策问题,可以参考以下问题进行:

1.你是怎样意识到自己的需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如何分析这个问题,收集相关信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如何形成解决方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如何在不同的解决方案之间做选择的?你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如何落实行动的?过程是否如你预期的那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怎样评价自己当时的决策过程?你对结果感到满意吗?如果不满意,是哪个步骤出现了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此分析了你的决策过程之后,你对于自己的决策模式有了什么新的发现?这对你处理职业决策有什么指导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拓展】360度评估你的职业生涯决策

苏轼的《题西林壁》中有这样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总有自己认识不到的盲区,而自己没有认识到的问题有时别人反倒能看得清楚。为了避免自我觉察可能有的片面性,可以采用360度评估法来进行自我认知。

360度评估法又称多渠道评估法,是指通过收集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来自不同层面人员的评估信息,来全方位地评估自我。通过评估反馈,可以获得来自多层面人员对自己的素质、能力等的评估意见,比较全面、客观地了解有关自己的个人特质、优缺点等的信息,作为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的参考。对于大学生来说,可以请自己的老师、父母亲戚、同学朋友等对自己进行全面评估。如图4-6和表4-5所示。

图4-6 360度评估法

表4-5 360度评估法

一、大学生职业决策常见问题

(一)自身利益和现实需要的冲突

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比较在意自身利益,较少考虑社会利益。比如,在选择就业单位时,一部分大学生对工资待遇、行业发展前景等职业的外在条件过分在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的需求。还有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没有过硬的知识技能,缺乏实践经验和吃苦耐劳精神,个人能力和社会需求有差距。由于没有平衡自身利益与现实需要的冲突,在实际工作中,他们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有时还会对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职业决策信息不充分

信息的充分性会影响到职业决策的效果。一些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及职业时,往往只能凭关于职业外在的少数、有限的信息,如工资待遇、地理环境、单位的规模和知名度等做出职业决策,而对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在信息缺乏了解,这样的决策会引起供求双方的需求错位,导致人力资本的浪费和招聘企业用人成本的提高。当前大学生初次就业的巩固率不高,据统计,一年后的巩固率只有20%,这与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时信息不充分有很大的关系。

(三)人职不匹配倾向

当前大学生选择职业时十分注重提升个人能力,但他们却没有准确了解某一职业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位置、未来发展的趋势、职业的特点以及对从业人员特质的需要,没有把个人特质同社会的需要、职业的需求进行很好的匹配,找到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中国人力资源网的调查统计显示,大学生和企业人士在“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上的选择有很大不同。在企业人士看来,最主要的是“学生的就业心态”,而“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学生技能”是其次;而在学生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理性就业心态”反而次要。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决策时人职不匹配的倾向。

二、幸运绝非偶然

著名职业生涯规划大师克朗伯兹有一本经典著作——《幸运绝非偶然》。在这本书中,作者强调:你的生涯任务并非一定要做出一个生涯决策,而是要学会采取行动来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加满意的人生

克朗伯兹认为,微小差异和机会性因素对个人的生涯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意外的、偶然的事件有可能引起个人生涯之路的巨大变化。我们通常喜欢认为成功的生涯转换就要先知道我们想做什么,然后利用这一知识指导接下来的行动,而事实上转变通常都不是这么发生的。应该先开始行动,然后才会有所领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及接纳做决策时的不确定以及成功概率的不确定,以直觉、开放的心态面对职业决策。现在就开始行动,增大未来有益的偶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去创造无法预知的生涯机会。

下面是这本书的摘要,供参考。

生命中那些超出计划范围的事件以及突发状况,比起我们精心安排的事情,往往更能影响我们生命中重大的决定。一次偶然的会面,一次失约,一次临时决定的假期旅行,一个替补空缺的工作,一个新发现的个人爱好——这些各种各样的经验都可能影响我们生命的方向和职业的选择。

真实的人生故事,说明了幸运绝非偶然;根据这些故事给出的特别的建议,你能够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类似的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我们期待着你阅读完本书以后能够写出自己的好运气的故事来。告诉自己“我今天要做一样不同寻常的事情”,然后去实现它。想想你的行动对其他人的好处,而不只是对你自己的好处。想清楚一点:即使你的行动失败了,总好过什么都不干。尝试给名人发电子邮件,问些能够激起他们兴趣的关于他们工作方面的问题;在宴会上,问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如“要是你中了彩票大奖,你准备干什么”;开始学习一种乐器魔术等娱乐方式,并达到你可以在晚会上表演的水平。

请牢记幸运绝非偶然,不用太早地决定自己的未来。随着你的成长,经过不断的学习,你周围的世界在不断变化,你人生的目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意外的偶发事件会影响你的职业,请随时保持警惕,做好准备充分利用这些偶发事件。与梦想相比,现实会给你更好的选择。请牢记这一点,随时保持清醒。

人们都会犯错并经历失败,但同时也会给你提供绝佳的学习机会。你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偶然的幸运事件,通过志愿提供帮助、加入各种组织、学习各种课程、与朋友以及陌生人聊天、网上冲浪、阅读书报杂志等活动,让你自己对别人有帮助。一句话,让你的生活保持活跃,丰富多彩。每次经历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每个新工作都是另一次学习的机会。即使没有工作,你也可以发现一大堆丰富多彩的活动能让自己过得满足,如帮助别人。

三、职业生涯明智选择的十一个方法

当你做了一个选择,但结果并不好,或者你发现有更好的选择时,恭喜你,你很有可能后悔了。下面是一些应对这个充满选择的世界的方法,其中很多对降低后悔的倾向有直接的作用。

(一)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选择上

我们知道,拥有选择的机会对主观幸福感非常重要,但是选择本身也有劣势,选择越多,这些劣势也就越明显。拥有选择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缺点却以微妙的方式逐渐积累。也就是说,并非某个特定的选择出了问题,而是所有选择共同导致了最后的结果。

放弃选择的机会并不容易。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意识到,大多数时候对我们最重要的,是某个决定导致的主观感受而非客观结果。就算你能得到更好的,如果你在做选择时很不满意,那么就根本没有从中得到好处。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有过量的选择,才产生更好的客观结果和更糟糕的主观感受。

要应对过量选择带来的问题,必须首先明确究竟哪些选择对生活来说是最重要的,然后把时间经历都集中到重要决策上,其他的则可以放到一边。通过限制选择的数量,我们可以少做一点选择,多一点舒心。

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1)回顾最近所做的选择,无论大小;(www.xing528.com)

(2)逐项列出做以上选择时采用的步骤、花费的时间、所做的研究以及做选择时的焦虑程度;

(3)回忆自己做选择时的感受;

(4)问问自己花这些工夫去做选择到底得到了什么。

这个练习可以让你更深刻地意识到选择的成本,让你放弃某些选择,或促使你建立一个筛选标准,确定需列在重点考虑范围内的选择,掂量每个选择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二)成为选择者,而不是捡拾者

选择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知道何谓重要的决定,知道何种情况下不应该做出选择,知道何时应该寻找新的选项,也知道如何选择更能凸显自己的不凡之处。能为自己和他人创造选择机会的正是选择者。不过面对海量选择时,我们通常会被迫成为捡拾者,只能被动地从已有选项里挑选。做选择者固然好,但要想多点自主选择,少点被动捡拾,我们就得学会在选择时自发地运用固有的习惯、习俗传统以及社会规范。

选择者有时间修正目标,捡拾者则没余地做出调整;选择者有时间避免从众,捡拾者则只能随波逐流。做出明智的决定需要消耗时间专注思考,只有选择者才能做到。

当你回顾最近所做的选择时,会更清楚自己付出了多少,也会发现什么是自己真正在意和不在意的东西。你可以:

(1)少花时间决定无关紧要的事;

(2)用省下来的时间问问自己,在人生中的重大抉择中,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当你发现现有的选项没有一个符合自己的要求时,不妨思考怎样创造出更好的选项。

(三)做一个满足者,而不是最大化者

在选择过量的社会里,最大化者会受更多的苦。最大化者在不切实际的期望中畅游,他们害怕后悔,不愿失去机会,害怕跟别人比较。当选择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时,最大化者将会非常失望。

学会接受“够好”的选择既可以减轻负担又能增加满足感。尽管在客观上,满足者可能不如最大化者做得那么好,但是如果“最好的”可望而不可即,最后还是只能选择“够好的”,满足者就会比最大化者感到好受很多。

我们必须承认,有时我们确实很难满足于“够好”,明明能做得更好却没有行动是很让人懊恼的事情。此外,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在试图说服你,在有“更新更好”的选择时,仅仅选择“够好”是不够的。尽管如此,就算再苛求的人也不至于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做一个最大化者,人们至少有那么几个方面会比较容易感到满足。关键是要学会拥有知足常乐的心态,享受这个过程,让它渗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不是让其任意发展。一旦成为一个懂得满足的有心人,和别人的各种比较就不再重要了,后悔也减少了。这样一来,即便身处这个复杂且选择过量的社会,内心也会更平静。

然而,要成为一个满足者,需要你慎重地反思自己的目标和雄心,使你做选择时能够设定“够好”的标准。要知道什么是“够好”,需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在乎的究竟是什么。所以你可以:

(1)回忆生命中那些曾经因“够好”而满足的时刻;

(2)仔细想想那些时候你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3)把这些技巧运用到其他选择上。

(四)别太在意机会成本

做决定之前想想别的选项并没有错,如果无视这些“机会成本”,可能会高估最佳选项的优点。可是,我们对机会成本考虑得越多,就会越不满意最终的选择,所以反倒是不要多想那些已经被否决的选项为好。

光是想想那些被淘汰的选项的优点,就会削弱对最终选项的满意度。鉴于此,有人建议我们干脆把机会成本通通忘掉好了。可是如果不跟别的选项比较,我们就无法知道自己所选的到底有多好。比如,所谓的“好投资”,就是相比其他投资,这项投资的回报率更高。由于缺少绝对标准,适当考虑机会成本也是必需的。

但也要谨记过犹不及。在这方面,次级决定可以帮上一些忙。当我们决定不去做某些决定时,就不需要考虑什么机会成本。成为满足者也可以有所裨益,因为满足者对“够好”的东西有自己的标准,和最大化者相比,他们更少依赖选项之间的比较。对满足者来说,所谓“好投资”不过是回报率比通货膨胀率高,其他的就不用劳神思考,不用考虑机会成本,不用去想如果把钱用在别的地方会不会更好。

下面的几句小俗语可能有助于较少思考机会成本时带来的失望:

(1)除非真的很不满意,否则还是买常用的那款;

(2)不要轻易被所谓的“新款或改进版”所迷惑;

(3)没“痒”别乱“抓”;

(4)不用担心选了这个,就没办法拥有其他新东西。

(五)做不可逆的选择

当我们可以对某个选择反悔,满足感就会降低。要是某个选择是不可更改的,我们就会采用多种心理机制,使自己将所选择的那个和别的比较时感到好受一点。如果某个决定是可逆的,这些心理机制就没什么效果了。

做重大决策最能体现不可逆选择的威力。寻找终身伴侣跟到商场购物不同,两者不能相提并论。面对更具吸引力的选择,收获幸福和安宁的唯一途径就是对自己说:“我已经选择了自己的终身伴侣,就算那个谁长得再好看,也与我无关。”挣扎于你和伴侣的爱是不是真的,苦恼生活的质量是否达到平均水平,以及总是想你能否做得更好、找到更好,皆是痛苦之源。一旦做了不可逆的选择,你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改善已有的关系上,而不是进行无谓的猜疑。

(六)培养感恩之心

我们对事物的评价很容易受比较的影响,比较的对象甚至可以是虚构的。同一种体验可以好坏并存,而我们是否对其满意,取决于我们关注的是哪一面。如果总是想象有更好的替代品,我们的选择就会显得很糟糕,而当我们想到有比它更差的选项时,我们的选择就会显得很不错。

下意识地用感恩之心看待我们的选择或体验,减少对消极方面的失落感,就能让心情变得更好。

感恩之心并不是自然自发产生的。一般来说,对已做选择的不满会引发我们去想可能的替代选项。要是生活不如意,我们就会想怎么才能过得更好。要是日子过得还不赖,我们就不会想它变差后会怎样。只要通过训练,我们都可以学会更积极地看待事物,对生活中的好事也会相应地感觉更好。

感恩也需要训练,如果你给自己的目标过于笼统,就不会真的去做。不如考虑一下下面的简单步骤:

在床头放个记事本,每天临睡前,在本子上记下这一天里发生的值得感恩的5件事。有时可能是大事,例如第一次约会,但大多数时候会是小事,比如看到明媚的阳光穿透寝室窗户洒落房间、听朋友说了一句舒心的话、吃了一条可口的红烧鱼,或者在杂志上读到一篇好文章。

刚开始这样做的时候你也许会觉得很傻,但如果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越来越简单,越来越自然。你还会发现,原来最普通的日子里也有那么多事情值得感激。最后,你会发现自己对生活越来越满意,不再渴望找什么“更新更好”的玩意儿来改善生活。

(七)告诉自己不后悔

无论感到自己可能后悔还是真的追悔莫及,后悔带来的刺骨之痛都会影响人们的选择。虽然后悔在很多的时候都有其合理性和启发性,但当它强烈地影响了我们的选择时,就该想方设法减少它。

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来减少悔意:

(1)采用满足者而不是最大化者的标准;

(2)在做决定前,减少选项的数量;

(3)对决定的好处心存感激,而不要纠结于不好的方面。

生活是如此复杂,任何一个我们以为能改变一切的决定,其实都渺小无比。

(八)为适应做好心理准备

我们会适应任何有规律可循之物。生活艰难时,适应能使我们免受困难的冲击;生活不错时,适应就会让我们踏上“享乐跑步机”,消耗我们从积极体验中获得满足的能力。我们没有办法阻止适应的发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对不同阶段的体验做出符合实际的期望。

关键是要记住,无论高档音响设备,还是豪华轿车都不会像我们最初体验的那样,源源不断地给我们带来欢乐。学会在愉悦感减弱后依然感到满足,当适应发生时才不会感到失望。我们也可以采用满足者的策略,通过减少做决定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来减少适应带来的失望。

为了减少失望,更好地适应,做好心理准备,我们可以试试下面几点:

(1)买新车的时候要明白,无论你买的车多好,两个月后,你都不会像现在这样激动;

(2)少花些时间去找完美的东西,你就不会因为高昂的搜寻成本而减少从最终选择中得到的满足感;

(3)提醒自己关注现在的事物有多美好,而不是关注它们现在没有原先那么好。

(九)控制过高的期望

我们对体验的评价大多受到期望的影响,若想增加选择的满足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要对它们期望太高。然而说比做容易得多,尤其是在这个鼓励高期望的世界,到处都是选择,以至于让人以为总能找到完美选项。要想把降低期望的任务变得容易一些,你可以:

(1)减少选项的数量;

(2)做一个满足者而不是最大化者;

(3)留心那些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

(十)学会避免社会比较

我们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价自己的体验。虽然社会比较能提供有用的信息,但也常常减少我们的满足感。所以少一点比较,我们的满足就会多一点。类似“少管别人在做什么”的建议很容易说出来,但要做到就不简单了。别人在做些什么显而易见,而我们中的大多数好像都很在意彼此间的地位,再加上有些生活中的重要资源(比如好大学、好工作)只有同辈中的优胜者才能获得,所以我们很容易产生比较心理。然而,社会比较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影响恶劣,所以还是少一点为妙。满足者比最大化者更懂得如何避免社会比较,学会接受“够好”,就足以降低对他人在做什么的关注。

当用绝对的标准来衡量问题时,人们对结果的感觉会没那么好。不采用绝对标准,是避免社会比较的好办法。所以你应该:

关注让你快乐以及让你的生活有意义的事物。

(十一)把选择的限制看成是解放而非束缚

随着我们面对的选择越来越多,选择的自由最终会变成选择的暴政。常规的选择过程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使每一天都变成煎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学会把选项的限制看成是解放而不是束缚。社会为选择提供规则、标准和规范,而个人经验则形成习惯。遵循规则使我们得以避免一次又一次费劲地做出决定,帮我们省时省力,把时间花在那些尚无规矩可循的选择上。

短期来看,初级决定也就是关于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深思熟虑、什么时候可以走捷径的决定,为生活增添了一丝复杂性。但长期来看,很多日常的麻烦将因此而消失,我们会发现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那些保留下来但还没有做出选择的问题。

想想养在鱼缸里的鱼,生活在这个受到限制但也受到保护的世界里,小鱼可以去试验、去探险、去创造、去谱写它的未来,而不用担心挨饿或者被吃掉。没有鱼缸也就没有了限制,但小鱼可能要拼尽全力才能活命。有限制的选择和有约束的自由,使得小鱼可以想象各种美妙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我们从中可以有很多重要收获,其中一些结论并不那么显而易见,有一些甚至违反我们的直觉,比如:

(1)想过得更好,就应该在选择的自由上自愿接受一些限制,而不是完全拒绝束缚;

(2)想过得更好,就应该追求“够好”,而不是“最好”;

(3)想过得更好,就该降低对选择结果的期望;

(4)想过得更好,做决定时就不应该给自己留退路;

(5)想过得更好,就应该少关注身边的人在做什么。

有些生活中的常识,如选择越多越好、高标准出好结果、有退路总比没有好,正好与上面提到的结论截然相反。我希望告诉大家,这些常识其实是错的,至少在我们做决定时,不是选择越多我们就会越满意。

我们要去了解那些让人不堪重负的选择,因为它们对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不容忽视。要建立过量选择的档案,我们必须从需求层次的底层开始,慢慢往上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