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近郊市镇的赶时髦成果,引领风气先行

上海近郊市镇的赶时髦成果,引领风气先行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史实证明,上海近郊市镇的“赶时髦”卓有成效,有的还领社会风气之先。次年4月,强恕学堂正式开学,引发各地创办新式学堂。次年修筑虹桥路,成为“上海后花园”。是年,陈行镇武庙后面创建“汇善堂”。入冬,陈行镇历时五年终将西园扩建成公共文化场所,立秦荣光全身铜像,开时代风气之先。

上海近郊市镇的赶时髦成果,引领风气先行

这里自古水网如织,沃野广阔,乡人和睦相处,乐耕勤织,逢熟吃熟,自得其乐,明清时期手工棉纺织业繁盛,以致“衣被天下”。如此鱼米之乡,拥有重学崇文、守土护乡、开放包容的文化传统,因此乡风纯朴,耕读传家,人才辈出,世代相承,形成了具有江南文化特征的乡土文化。

这里自古群贤毕至,长期五方杂处,乡人不但善待“客帮人”,而且善于取长补短,兼容外来文化。在维新思潮的推动下,本地人更显得谦和大气。

近一百年来,有一句俚语广为流传:“乡下姑娘学上海样,学来学去学不像,等伊学来三分像,上海已经大变样。”这说明上海滩变迁迅猛,也说明沪郊地区“赶时髦”蔚然成风。史实证明,上海近郊市镇的“赶时髦”卓有成效,有的还领社会风气之先。

1887年(光绪十三年),莘庄等地采用上海张万祥福记铁工厂最新制造的日本式轧花车轧棉花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梅陇牌楼村花农张阿五率先引种康乃馨(香石竹)、大理花和文竹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召稼楼奚氏借助上海房地产大亨严同春商号之力,建成中西风格结合的资训堂豪宅,在四乡首屈一指。

是年,金庆章、项文瑞以官费生赴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进修,引发本地“留学潮”。项文瑞归国后开创上海师范教育事业。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钮永建倡办强恕学堂。次年4月,强恕学堂正式开学,引发各地创办新式学堂。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英国侨民在上海西郊程家桥西侧开设老裕泰马房(跑马场)。次年修筑虹桥路,成为“上海后花园”。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秋,古典罗马式南张新教堂落成。

是年,陈行镇武庙后面创建“汇善堂”。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秋,钮永建在俞塘以“紫冈学舍”名义,招收本地有志青年学生,训练新式兵操。

1904年(光绪三十年)春,从日本东京成城学校骑兵科毕业归乡的钱桐(字孟材)应聘进入三林学堂,率先开设军体课。

是年,李显常(字镜海)集资组建敏航轮船局,班客轮往返于闵行镇与上海城区。(www.xing528.com)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闰四月二十日,光绪皇帝下达圣旨,三林学堂候选训导秦荣光(陈行镇人)、强恕学堂附贡生顾言(荷巷桥人)等五校创办人获得通令嘉奖。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秦锡田在题桥镇创建课勤院,前后五年,收容五百余人,“教以一艺,俾谋生计”。秦锡田、孔祥里在陈行镇创办正本女校。鲁家汇创办南州女校。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秦锡田嫁女采用“文明结婚”的新式婚礼

1909年(宣统元年)8月13日(农历六月二十八日),沪杭铁路开通,在梅家弄莘庄设车站。

1910年(宣统二年),二月,上海县中等农业学堂(闵行农校)正式开学。

入冬,陈行镇历时五年终将西园扩建成公共文化场所,立秦荣光全身铜像,开时代风气之先。

是年,花边编结业传入莘庄、七宝等地。

1911年(宣统三年),乔世德(字念椿)在闵行镇创办振市电灯厂。倪清泉、徐大章等创建“鲁汇国乐会”。

1912年(民国元年),杨纪庚(字培天)组织建立上海通俗宣讲社七宝支社。

1914年冬季,胡祖德《沪谚》出版发行。

1915年,何杰才(1894~1969,字其伟,号仲慈,颛桥镇人)清华学校毕业后,公费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为本地赴美留学第一人。

1918年,沈葆义、乔念椿等在闵行镇创办广慈苦儿院。李英石建私家花园李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