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艺术史:探索西北长官公署政工队的历史

宁夏艺术史:探索西北长官公署政工队的历史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1年,西北长官公署政工队巡演宁夏,演出独幕话剧《反正》《哑妻》《人约黄昏》等,内容丰富,演员阵容整齐,表演真实感人,给宁夏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抗战胜利后,政工队除上演《雷雨》《朱门怨》《金玉满堂》等戏外,又排演了古装历史剧。

宁夏艺术史:探索西北长官公署政工队的历史

该队是宁夏学生抗敌歌剧宣传队被驻宁第十七集团军政治部接管后改编成立的,实际上仍是一个艺术工作团体。1940年,政工队聘请了赵暾担任导演,招收张远昭、赵秀珍、陈玉珍、王玉珍等一些女队员,又从部队调来了张土宣、李配麓等人,壮大了剧团。相继演出了多幕话剧张自忠》《从军乐》《桃李春风》及独幕话剧《大风》《血洒卢沟桥》《雪地忠魂》《渡黄河》《三江好》等。

1941年,西北长官公署政工队巡演宁夏,演出独幕话剧《反正》《哑妻》《人约黄昏》等,内容丰富,演员阵容整齐,表演真实感人,给宁夏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至1943年,先后与贺兰剧团联合演出《虎穴》《打虎沟》《面子问题》《北地狼烟》《反间谍》《九天宫》等大型话剧,不仅在宁夏省城连续公演,还到宁夏各县镇巡回演出,宣传全民抗战的意义,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1941年,原在绥远傅作义部队宣传队工作的一批青年戏剧工作者马心、王妄、冯玉书、丁东、夏平、周倜、赵珂等人,路过宁夏前往兰州时被政工队留下来,于1942年夏天在贺兰剧团演出《国家之上》《鸡毛小店》《黑暗地狱》等,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化装、布景等,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使话剧爱好者大开眼界。

1944年前后,话剧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话剧观后感和评论演出的文章常见于报端。为进一步增强话剧演出实力,需从外地招聘水平高的话剧演员和导演。于是,驻宁第十七集团军政治部和省教育厅联合从兰州聘请来王慰诚、门祝华夫妇,并通过他们聘请了杨亚林、陈琪夫妇及其妹杨亚侬等人担任政工队导演、演员,兼任省教育厅社会教育巡回工作团的领导。宁夏话剧遂呈现出繁荣景象。自1943年7月至1944年10月,宁夏上演的话剧有三幕剧《反间谍》《红心草》《生死同心》、独幕剧《未婚夫妻》《荣誉军人》《人约黄昏》、四幕剧《天字十五号》《桃李春风》等。

1944年下半年至1947年上半年,每一两个月都有一场大型话剧与观众见面。相继演出了五四以来的优秀剧目,如《雷雨》《蜕变》《原野》《万世师表》《朱门怨》《金玉满堂》《金指环》《千古恨》《结婚进行曲》《重庆二十四小时》《生死同心》《边城故事》《野玫瑰》《含笑九泉》《败家子》等。为了不影响每年一次的下乡演出,另外排演了农民、士兵喜欢的独幕剧《铁蹄下的小公主》《血痕》《恨》《过年》《皇帝与美人》《武装宣传》《黄呢制服》《大惊小怪》《遗志》等。这些话剧紧扣时代脉搏,演出场次多,深受欢迎。

抗战胜利后,政工队除上演《雷雨》《朱门怨》《金玉满堂》等戏外,又排演了古装历史剧。1946年至1948年,演出了《大明英烈传》《林冲夜奔》《吴越春秋》《李秀成之死》《清宫外史》等话剧。近现代时期,宁夏话剧在激励人们保家卫国、提高民众抗战意识、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www.xing528.com)

总之,近现代时期宁夏戏剧较为鼎盛,除了自身的积极发展之外,宁夏艺人还善于向外地戏曲学习取经,对新剧目的虚心接纳等,都对促进宁夏戏剧繁荣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注释】

[1]柴国桢:《金积地区戏剧及民间娱乐习俗》,载宁夏吴忠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吴忠文史资料》第3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