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与西北开发的三位历史人物

宁夏与西北开发的三位历史人物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宁夏和西北开发的三位历史性人物宁夏地处大西北的东北部,位居黄河中上游。如两宋的积贫积弱,造成党项羌在今宁夏和西北地区建立西夏割据政权。历史上在宁夏和西北地区进行开发的实践中,最早提出开发宁夏和西北主张的代表人物当首推秦国昭襄王嬴稷、秦朝将军蒙恬、西汉大臣主父偃、东汉大臣虞诩四位先驱。在廷臣会议时,大臣们对开发朔方的主张均不赞同。

宁夏与西北开发的三位历史人物

宁夏和西北开发的三位历史性人物

宁夏地处大西北的东北部,位居黄河中上游。宁夏南部的六盘山地区(古代称为陇山山脉),曾是华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部落联盟的活动范围,而且六盘山脉的东麓和南部,又是炎、黄和周人先祖的发祥之地。可见,宁夏与西北地区的东部,不仅是中国黄河文化的源头,也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华夏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

纵观中国的历史,谁能率先取得“关中”并拥有大西北,谁就能顺利取得天下。进一步说,如果哪一个王朝能够建设好宁夏、河套和塞上的边防,并能在经营好西北、开发大西北中取得成绩,就能实现民富国强,江山永固,这一点已被历史反复证明。比如伏羲、炎帝黄帝为什么能从西部顺利走向中部和东部而王天下;弱小的周人先祖,为什么又能从西北边荒一隅之地冲杀出去,消灭殷商,奠定周王朝800年的基业;还有战国间,曾被中原大国鄙视为“西秦下邦”的秦国大王嬴政,也是从西北大地上一跃而起,以高屋建瓴之势,一举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王朝——秦朝;更有后来强汉、盛唐的出现,无一不是经营西北和建设塞上河套的伟大成果。相反,如果哪一个王朝,不重视经营大西北和塞上边防,甚至丢掉了西北大片土地和塞上河套的山河重防,那么这个王朝必然是一个民贫国弱的被动局面。如两宋的积贫积弱,造成党项羌在今宁夏和西北地区建立西夏割据政权。还有朱明王朝,在西北的战事不断,国力耗尽,民不聊生。所以西北的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能够振臂一呼,应者如云,从西北打到中原,再打进北京,推翻朱家二百七十多年的统治。

中国历史上,历代涌现出许多开发宁夏和大西北的杰出人物,他们中有西周周穆王姬满、春秋秦穆公嬴任好以及战国西羌人无弋爰剑、西汉张骞和马嫽、东汉马援、北魏刁雍、唐郭元振和张议潮、宋张崇贵和范仲淹、蒙元张文谦和郭守敬、明杨一清、清王全臣和通智等等。历史上在宁夏和西北地区进行开发的实践中,最早提出开发宁夏和西北主张的代表人物当首推秦国昭襄王嬴稷、秦朝将军蒙恬(另文介绍)、西汉大臣主父偃、东汉大臣虞诩四位先驱。

一、第一次在宁夏和大西北设置行政管理地方政权的人——嬴稷

嬴稷(前325~前251年),一作嬴侧,战国时秦国君主,即秦昭襄王或称秦昭王。为秦武王异母弟。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在位间内平动乱,加强王权,外强军事。东破合纵,开辟黔中(今湖南沅陵西)、巫群(今四川巫山一带)、南阳(今河南南阳地区)、上党(今山西长治地区)等郡。他一生特别致力于西征诸戎,不断向西北扩张领土,增置郡县,并在西北新郡县地方筑长城,以防北方胡人南下侵扰西北疆土,从而使秦国日益强大起来,为后世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在秦昭襄王之前,今大西北地区均为西戎、北狄等少数民族部落的居牧范围,古称“荤粥”。发展到西周时,戎狄势力渐渐强大,并发生诸部联合攻入周朝京畿,杀了周幽王姬宫湦,灭了西周。公元前770年,幽王之子周平王姬宜臼被迫迁都雒邑(今河南洛阳)即位,是为东周

春秋战国时代,中原纷争,戎狄逐渐东扩,成为秦国的一大边患。直到周赧王四十三年,亦即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秦昭襄王发兵大举攻伐西北诸戎国,并擒杀势力最大的义渠国戎王,夺其王城,灭其戎国,取得西征伐戎的决定性胜利。为了巩固秦国西边的长治久安,秦昭襄王第一次在戎地设置陇西、北地、上郡三郡,并修筑长城一道,以拒北遁戎狄南下入侵。其北地郡治在今甘肃省宁县,同时在西北大地先后设立了乌氏、朐衍和义渠等县。这不仅是今宁夏地区历史上有行政建制的开始,也是大西北最早的一批行政建制。有了地方行政管理机构,又有了长城的保卫,大西北的开发与文明的进程加快了步伐,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这是推动宁夏和西北社会进步的第一块里程碑。(www.xing528.com)

二、历史上首次提出开发大西北的人——主父偃

主父偃(?~前126),西汉大臣,临淄(今山东淄博东)人。复姓主父。精通纵横之术和《易》、《春秋》等百家之言。初任郎中,屡上疏言事,深得武帝赏识,年升四级,相见恨晚。又献“推恩”计,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制。汉武帝对其言听计从,遂官至中大夫,群臣和诸侯王均畏其口,纷纷贿赂之。

主父偃曾向汉武帝上书,建议大力开发朔方地区,其疏曰:“盛言朔方地肥饶,外阻河,蒙恬筑城以逐匈奴,内省转输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也。”主父偃所指朔方,就是蒙恬当年开发过的“河南地”,亦即今内蒙古包头以西至宁夏中卫市以北的河套灌区。武帝要文武大臣们对主父偃的建议进行讨论。在廷臣会议时,大臣们对开发朔方的主张均不赞同。御史大夫公孙弘是反对派的代表人物。他说:“秦时尝发三十万众筑北河,终不可就,已而弃之。”今日再提北筑朔方郡,实乃“以为罢弊中国以奉无用之地”。他认为开发朔方入不敷出,得不偿失。而偃议却得到中大夫朱买臣的大力支持,因而迫使公孙弘不得不收回反对意见,最终统一了廷议,一致支持主父偃开发朔方的建议。于是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命在前秦国的“河南地”设置朔方郡,治朔方县(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黄河南岸)。元封五年(前106年),再置朔方刺史部,下辖朔方郡、西河郡、五原郡、云中郡、上郡和北地等郡,相当今内蒙古西部、陕北、陕甘交界地区和宁夏的中北部及山西部分地区。可以说,主父偃是历史上最早提出开发大西北倡议的第一人。

三、推动宁夏和西北大开发的践行者——虞诩

虞诩,生卒年月不详,东汉大臣。字升卿,别字定安,陈国武平(今河南鹿邑西北)人。早孤,少聪慧,十二岁通《尚书》。孝养祖母,两举“顺孙”。初仕郎中,历任朝歌(今河南淇县)、武都(今甘肃西河)太守、司隶校尉,官至尚书令

顺帝永建四年(129年),诩在尚书令任间,曾给朝廷上过著名的《请复三郡疏》。他认为京都西北原安定、北地、上郡三郡地区(即秦汉的“河南地”、“新秦中”,今天的宁蒙“河套灌区”和陕甘、陕西与内蒙古交界地区),自古即系“《禹贡》雍州之域,厥田惟上。且沃野千里,谷稼殷积,又有龟兹盐池以为民利。水草丰美,土宜产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北阻山河,乘厄据险。因渠以灌,水舂河漕。用功省少,而军粮饶足。故孝武皇帝及光武筑朔方,开西河,置上郡,皆为此也。”其后二十多年,因羌胡内侵,战乱频仍。才“弃沃壤之饶,损自然之财”,“守无险之处,难以为固”,“三郡未复,园陵单外”。他力主,无论从经济和军事方面考虑,都要重新恢复三郡建置。顺帝刘保,接受了他的建议,令谒者郭璜督办恢复事宜,并大力招徕徙民“各归旧县,繕城郭,置候驿。既而激河浚渠为屯田,省内郡费岁一亿计。遂令安定、北地、上郡及陇西、金城常储谷粟,令周数年”。虞诩提倡开发的区域广大、受益面积几近今西北全境(除新疆),实为推动大西北全面开发的践行者。从此以后,宁夏和西北开发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