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高职教育评估的价值取向及影响因素

我国高职教育评估的价值取向及影响因素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价值取向的发展也必然从属于价值体系发展的上述规律。价值体系即构成社会文明的一种基本意识形态,是对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价值取向作为价值体系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社会制度以政治、经济、法律等方式所施加的影响和制约。作为人类价值体系的一部分,高职教育评估价值取向的生成也必然要遵循上述规律,要根植于高职教育所处的现实土壤,受到当代人们思想意识和制度文化的影响。

我国高职教育评估的价值取向及影响因素

价值取向作为价值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价值观、价值体系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价值取向反映了主体对客体某一方面价值的肯定与偏好,它以自觉的、潜意识的方式引导和支配着主体的实践活动。价值观是主体在做出价值选择与判断时所依据的基础,它以价值尺度、价值准则、价值追求、价值取向等形式表现出来。价值体系则是建立在特定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由主体的各种价值观念所构成的意识体系。价值取向和价值观都属于价值体系的范畴,其产生和演变必然要遵循价值体系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类的价值体系既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价值主体自我意识的任意组合。价值主体所处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主体价值体系的形态和内容。人类在对生命价值的历史追求中,不断开掘自身潜能,不断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沿着理性的方向发展自我和社会;人类价值体系的历史选择最终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价值体系变革的杠杆,人类价值体系的发展与物质文明的进步相依相随,从原始逐渐走向高级,从单一趋向多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价值体系的发展经历了自然生理阶段、道德评判阶段、文化审美阶段,这是一个理性的发展轨迹,体现了一种客观规律。

人类价值体系的历史发展进程是一个不断趋于理性的过程,它是否具有理性特征,就在于它是否适应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尽管它在某些阶段会逆此而动,表现出某种非理性的特征,但在社会生产方式的“直言律令”下,它最终会摈弃非理性的原则,进入一个新的理性发展轨迹,并将无限循环地演化着自身。因此,价值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物质的、理性的、递进的。价值取向的发展也必然从属于价值体系发展的上述规律。

人类社会的文明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因素构成的,它们具体表现为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文化构成、生态环境等多种形态。价值体系即构成社会文明的一种基本意识形态,是对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价值体系的历史选择,是历史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物质生产方式与精神现象有机结合、相互作用的结果。价值体系与制度文化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又是历史的、相对的统一体。一个社会形态的制度文化和价值体系总是很难分开的,制度的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形态[22]。价值取向作为价值体系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社会制度以政治、经济、法律等方式所施加的影响和制约。(www.xing528.com)

因此,价值体系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属于人类意识形态的范畴,由一定历史阶段的物质生活和生产方式所决定。根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价值体系对物质生活和生产方式都具有强有力的制约作用,支配着价值主体社会生活的实现,是一个能动的意识活动过程。二者的制约与反制约、作用和反作用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人类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形态[2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客体对于主体有无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主体的感受和期望。同时,客体的价值对象性或者客体的社会存在通常是多方面的或者多维度的;主体的感受和期望通常也是多维的。因此,客体价值的多样性与主体的多样化存在是相适应的。对于同一个客体,在不同的条件下其价值是不断变化的。客体的价值只有通过主体的评价才能被认知。

由于主体认识能力的历史局限性,客体的多元价值并不能被主体一次性全部发现;随着主体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客体(现实)对于主体的价值对象性就愈加丰富,主体的价值世界也就越“丰富多彩”。也许今天那些潜在的、理想化的需求就是明天现实的客观需求。在对潜在的、理想的需求不断满足的过程中,评价客体才得以不断进化发展。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更好地发挥评估的导向和指引作用,评价主体就应立足于现实需求的基础,在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条件下,积极挖掘潜在的、未来的需求。

作为人类价值体系的一部分,高职教育评估价值取向的生成也必然要遵循上述规律,要根植于高职教育所处的现实土壤,受到当代人们思想意识和制度文化的影响。同时,作为人类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高职教育评估的应然价值取向必须着眼于长远,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前瞻性,引领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