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鹘族与回鹘文献探索

回鹘族与回鹘文献探索

时间:2023-09-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者大约成书于1403—1422年,是一部汉文回鹘文对照的词汇集;后者约完成于1465—1566年,是汉文回鹘文对照的公文集,又称《高昌馆来文》。这两本书是研究回鹘语言的重要材料,为后世翻译、研究回鹘文文献提供了重要依据和线索。在回鹘文献中,还有大量的出土文献。

回鹘族与回鹘文献探索

回鹘的起源有一些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回鹘最早可追溯至纪元前后活跃于贝加尔湖一带的丁零,以后在史书中称袁纥、韦纥、乌护、乌纥等,也有人认为回鹘起源于铁勒。铁勒又称高车。《魏书·高车传》言:“高车(即铁勒),或云其先匈奴之甥也。”[24]五世纪以前,铁勒诸部生活于鄂尔浑河流域,五世纪初诸部迁徙于色楞格河流域。552年突厥强大,包括回纥在内的铁勒诸部从此长期附属于突厥汗国,直到605年左右回纥带领铁勒诸部一同反抗突厥,在先后消灭突厥汗国和薛延陀之后称雄漠北,不久后衰落并归附于兴起的后突厥汗国。八世纪中期回纥联合葛逻禄、拔悉密等部反叛并消灭后突厥汗国。唐天宝三载(744),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自称骨咄禄·阙·毗伽可汗,并且受唐册封为怀仁可汗,在蒙古高原上建立了地域辽阔的回纥汗国,成为继柔然、突厥之后的又一个雄霸大漠南北的游牧帝国。《唐书·回鹘传》记载:“(骨力裴罗)斥地愈广,东极室韦(今额尔古纳河一带),西抵金山(今阿尔泰山),南控大漠,尽得古匈奴地。”[25]这块地方大约相当于今天整个蒙古高原直至贝加尔湖,包括新疆北部部分地区的广大区域。[26]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回纥首领合·骨咄禄·毗伽可汗向唐朝上表请改回纥为回鹘[27]。直至公元840年,回鹘汗国被黠戛斯击破,先后共经历了十二位可汗,将近一百年的历史(744—840)[28]。在这一个世纪中,回鹘民族经历了联合、分散、繁盛、衰落、和平以及战争等历史过程,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和传统。回鹘汗国衰亡之后,回鹘人向各处分散,形成了高昌回鹘(亦称西州回鹘)、河西回鹘、喀喇汗王朝(亦称葱岭西回鹘)等多个政权。这些政权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和其所在地区的其他民族不断进行交流和融合,不仅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也将回鹘文化带入了其他民族。尽管回鹘民族业已消失,但是它所产生的影响却依然存在于与它有关的诸多民族之中。

喀喇汗王朝(又称作黑汗或黑韩王朝)[29]是九世纪中后期到十三世纪初期,由塔里木盆地和帕米尔高原以北地区操突厥语民族建立的政权,它存在时间长达三百七十二年,是回鹘族在历史上建立的第二个王朝。此时的王朝逐渐由游牧转为定居,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广大游牧民在宗教上伊斯兰化,于是在民族相互异化和融合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伊斯兰—突厥文化[30]。这种独特的文化成为喀喇汗王朝统治民族的回鹘人的文化核心,对该民族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回鹘人,曾使用突厥文,大约七世纪以前已创造出自己的文字。回鹘文是一种拼音文字,以粟特文字母草体拼写回鹘语。一般由18到22个字母组成,通常使用一点或两点作标点符号,有时用四点表示段落。早期回鹘文从左往右横写,后期为竖写,自左向右移行。字体有写经体、楷书体、草书体和印刷体。

回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民族,中国古代的史书对其颇有记载,如《旧唐书·回纥传》、《新唐书·回鹘传》、《唐会要》、《通典》、《文献通考》、《唐大诏令集》、《资治通鉴》、《松漠纪闻》、《册府元龟》、《新元史》、《辽史纪事本末》等,都有关于回鹘政治、文化、军事和外交等方面的记载。还有明代由政府专门翻译机构—四夷馆(清代改为四译馆)编撰的《高昌馆杂文》和《高昌馆课》。前者大约成书于1403—1422年,是一部汉文回鹘文对照的词汇集;后者约完成于1465—1566年,是汉文回鹘文对照的公文集,又称《高昌馆来文》。这两本书是研究回鹘语言的重要材料,为后世翻译、研究回鹘文文献提供了重要依据和线索。此外,还有虞集将《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的汉文部分收录进《道园学古录》[31],这是研究北宋时期高昌回鹘历史的重要资料。国外的相关记载也有很多,如九世纪中阿拉伯人伊本·可尔达白的《道路和邦国志》,十世纪中阿拉伯地理学家马素地写的《黄金牧地》,十三世纪伊朗史学家志费尼名著《世界征服者史》、拉施特的《史集》等等,都或多或少涉及回鹘人的一些情况[32]。(www.xing528.com)

回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还利用突厥文、回鹘文、粟特文、摩尼文、婆罗米文、吐蕃文、汉文等多种文字留下了相当多的文献资料。其中重要的传世文献有:回鹘文手抄本史诗《乌古斯可汗的传说》,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福乐智慧》,金帐汗国时代的《铁木耳库鲁特扎令》等等。在蒙古伊儿汗国合赞汗的宰相拉施特的名著《史集》中提到:“畏兀儿人所记载的他们的惊人事迹、奇异事件以及他们的某些信仰,按照他们所述,极其详尽地记载于《畏兀儿人篇》的专史中。”[33]然而这部专史尚未发现有独立传世之本。

在回鹘文献中,还有大量的出土文献。西域、敦煌两地的出土文献数量巨大,其中宗教文献占了绝大多数,包括大量佛教文献、一千多件摩尼教文献和少量景教、伊斯兰教、祆教文献,这些文献大多数是用回鹘文翻译的宗教经典。其次是世俗文书,大约有四百多件,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有经济类文书、私人信件、政府公文、文学作品等,大部分属于元代,也有一部分属于宋代,以手写本居多,反映了当时回鹘民族的社会关系、文化精神、商业往来等众多方面,是研究回鹘社会发展、经济状况、文化生活等方面生动丰富的材料。其中经济类文书占绝大多数,其他社会类文书如个人笔记、诗歌、医药典籍等等,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如《占卜书》就是一部古代回鹘流传的释梦书籍,包含了大量关于当时回鹘人的社会生活、宗教禁忌、图腾崇拜等方面的内容,对研究社会文化很有意义[34]。此外,在蒙古地区发现的碑铭,像《九姓回鹘可汗碑》、《铁尔痕碑》、《磨延啜碑》、《铁兹碑》等都是很有价值的石刻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