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姚家琳《姚氏述先记》静宁文史大观书评

姚家琳《姚氏述先记》静宁文史大观书评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在姚家琳取得法官资格之时,向亲友一一告别,顺便问政于四叔父姚建斋。姚建斋拿出他多日积累,陆续写就的记载姚氏四世先烈事迹的《姚氏述先记》,让琳侄自己参悟为官之道。在任上,姚家琳又请在甘肃的五叔姚抑斋作了补充,再请社会贤达,世交同寅撰写了序文和题辞,于是便有了《姚氏述先记》的问世。这本类似家乘牒谱的《述先记》记载的姚家琳先世是:

姚家琳《姚氏述先记》静宁文史大观书评

1839年6月,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州虎门销烟,举世震撼。翌年,英国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侵略军在福建遭到闽浙总督邓廷桢的强烈抵抗,遂驱舰北上,趁浙江防务空虚,进攻定海。定海知县姚怀祥与典史全福急率士民抗击,城破后典史全福与英兵肉搏,血洒海疆。姚怀祥身受重创,拔刀死节。

76年后,一位由盐池县卸任的官员来静宁知县事。这位操一口福州方言的官员,就是当年在定海殉国的姚怀祥的曾侄孙——福建闽侯人姚家琳。

姚家琳,号幼仲,字道山。学习勤奋、工诗能文,青年时在家乡就有“侯官才子”之誉。甲寅之春(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姚幼仲以保送赴京应法官甄拔兼第一届知事试验,名列前茅,分发甘肃。“初权盐池,继宰静宁,补授毛目(今金塔县)。所至士民爱戴,卓著循声。”

盐池,古称盐州,北缘毛乌素沙漠,气候干燥,年降雨量稀少,生存条件恶劣。姚家琳来到盐池后,正值盐池县遭受了民国初年地方豪强高登云、高世秀的蹂躏,县城断井颓垣,满目凄凉。姚家琳原本想在盐池励精图治,有所发展,但在遭遇兵燹之后,又遇公费大幅缩减,雪上加霜,这令官宦世家长大的姚家琳捉襟见肘,好不为难!但既来之,则安之,于是他硬着头皮,带领一干人役修缮县衙。其时宁北一带,会党蜂起,兵匪不分,时局极为混乱。姚家琳全然不顾个人安危,整日奔波在省府新划拨的堡镇村落,抚缉民众,劝耕兴农。盐池地瘠民贫,但有三宝:白盐、滩皮、甜甘草。姚家琳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滩羊养殖业,设立药材收购点,放宽食盐贩运,给县域经济注入了活力,百姓生活水平明显改观。塞外萧瑟冷落的环境,并未使他心中理想的火焰熄灭。胸襟阔大、潇洒飘逸的姚家琳,公余之暇吟诗作赋、弹琴书画,在物质贫乏的荒漠上,让自己的精神之树枝繁叶茂。盐池为古塞地,人文历史积淀丰厚,姚家琳以当地景象为题,作《菩萨蛮》词十阙,用木板镌刻,配上图画,镶在县署大堂的两壁,营造文化氛围。每当灵感到来,诗兴大发之际,姚家琳等不及展纸磨墨,于是在大堂粉墙上奋笔疾书,率性而为。

民国六年(1917),姚家琳离开盐池,来到文化较为发达的静宁。在静宁的作为,民国《静宁县志》无载。前清进士、时为省议会议长的王曜南《送姚幼仲县长辞职赴省垣》一诗,依稀道出了姚家琳的施政风貌:

轻徭薄赋惠苍黎,长吏贤良待品题。

性好诗歌邀客和,躬传礼教使民齐。(www.xing528.com)

曾祈甘雨连朝降,此去清风两袖携。

父老攀辕留不住,只应送别出城西。

轻徭薄赋、重视文教、祈求甘雨、清风两袖……一个地方官应具备的,他具备了;应该做的,他做了。在静宁任职时间不长,他又被调毛目。行前,他应王曜南长子王尔兴(言卿)之请,为王源瀚的《六戊诗草》、王曜南的《学古轩诗草》写了序。深谙诗家三昧的姚家琳评价海门(王源瀚)先生的诗“殆船山太史(张船山,清代著名诗人)之流派”,“纪年之诗,无异年谱;感事之作,可为诗史”,“足补邑乘之不备”。评午天(王曜南)的诗,“学古有获,平澹增趣”,可谓切中肯綮,字字到位。

姚家琳在毛目时间不长,又调到陇东法院任法官。两年后辞职回家,教授学童、吟唱诗文,归隐在福州的鼓山林间,终老一生。著有《绿豆砖砚斋词》。

早在姚家琳取得法官资格之时,向亲友一一告别,顺便问政于四叔父姚建斋。姚建斋名璧,少补弟子员,潦倒名场,幕游数省。其人虽时命不齐,但阅历丰富,参透世情。姚建斋拿出他多日积累,陆续写就的记载姚氏四世先烈事迹的《姚氏述先记》,让琳侄自己参悟为官之道。在任上,姚家琳又请在甘肃的五叔姚抑斋作了补充,再请社会贤达,世交同寅撰写了序文和题辞,于是便有了《姚氏述先记》的问世。

这本类似家乘牒谱的《述先记》记载的姚家琳先世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