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诗礼名家,静宁江氏世族与清德习染

诗礼名家,静宁江氏世族与清德习染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静宁江氏世族,鼎盛于明代中期至清代中期,咸同以后家道渐落。长孙锭字彝珍,诗文清丽,中清顺治癸巳万寿科经魁,拣选知县户部学习,为户部主事。《静宁州志》叹道:江氏“父(江岳)、子(江玉泉)、孙(江渤)三世拔萃,清德相承,亦可风矣”。年幼的江瑞芝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继承了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在家孝敬父母,和睦姊妹;嫁人则上侍衰老,下教弱儿,含苦茹辛,玉汝以成,书写了自己无憾的人生。

诗礼名家,静宁江氏世族与清德习染

雍正二年(1724)五月初六,一个女婴在甘肃静宁州阜民坊通化新街一个世宦家庭呱呱坠地。她就是陇上才女江瑞芝。天香,是及笄后父亲江自岷为她取的字。

静宁江氏世族,鼎盛于明代中期至清代中期,咸同以后家道渐落。其起家人物是明成化朝的江深。江深字淮三,以例监生出仕,任四川夔州府照磨(审计官)。深子江岳,字永镇,嘉靖十二年(1533)选贡,任四川广安州判,清慎慈祥,征税不扰,后致仕。江岳之子江玉泉、江玉京。江玉泉字汝达,万历六年(1578)选贡,任四川灌县主簿,免除了寺院、贫民差役,士众僧人感激,为之立祠。江玉泉次子江渤,万历二十一年(1593)选贡,除知山西芮城县。江渤孙江锭、江鈵。长孙锭字彝珍,诗文清丽,中清顺治癸巳(1653)万寿科经魁,拣选知县户部学习,为户部主事。致仕后,江锭、江鈵二人曾参与康熙《静宁州志》的编写,江锭担任总局(主编),江鈵为分采(资料提供)。江锭长子江自岷,季子江自岚。自岷字汇百,雍正丙午(1726)科举人,候补知县,历榷(天津)长芦之富国场盐务,归化场盐务。其为人忠信孝悌,颇有口碑。且复意气闲雅,磊落不羁,诗文之外,兼擅琴书,是江瑞芝成才的启蒙人,女儿心中的偶像。江自岷弟自岚,字腾百,乾隆庚午(1750)举人,拣选知县大挑授中部(陕西黄陵县)训导,淳朴好学,善书工诗,教诲后学,多所成就。江自岷子侄有江琯、江璿、江玮等;女四,瑞芝居长。

江氏世族中出仕者众多,其中不乏名宦,如列入《静宁州志·人物·遗献》的万历朝山西芮城知县江渤,州志说他“性鲠介,慎名节,恬退自矢,不喜纷华”。上任伊始,芮城吏胥按照惯例奉上“欢迎费”三百金,渤厉声曰:“此民脂民膏耳,何以玷吾官箴为?”“急挥去。”以故“解祖之日,囊橐萧然”。“渤穷经有得,归里杜门,手不释卷,所著有《春秋题旨》若干卷,藏于家。治家有法,教子颇严,虽独居,衣冠危坐,毫无惰容”,俨然古君子。《静宁州志》叹道:江氏“父(江岳)、子(江玉泉)、孙(江渤)三世拔萃,清德相承,亦可风矣”。江瑞芝祖父江锭,年少时即嗜学,为此他远避尘嚣,到离城百多里外的云台山(在今庄浪县永宁乡关山脚下)读经。《静宁州志·艺文》有《读书云台山》二首,即记其事。功夫不负苦读人,顺治癸巳科乡试,江锭在陕甘众多士子中脱颖而出,夺得第四名经魁。江瑞芝的胞兄江琯,民国《静宁县志》有传。琯字献璧,号孑庵,又号朴拙,“性至孝,幼侍亲侧,虽命之坐,亦不坐。父母卒,哀毁骨立,殡葬必尽礼。庐墓三年后,每逢忌日,辄流涕不忘,孝行之称,内外无间”,乾隆中举孝廉方正。治学方面,江琯翻阅群书,博通经史。著有《三余集》《孑庵属词效颦》《五经合稿》等,士林争相传抄,称颂不置。(www.xing528.com)

年幼的江瑞芝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继承了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在家孝敬父母,和睦姊妹;嫁人则上侍衰老,下教弱儿,含苦茹辛,玉汝以成,书写了自己无憾的人生。而受家学渊源的滋养,使她能够靠个人之努力,踏进诗歌门槛,以其代表作《蝉鸣小草》,荣膺诗人桂冠,成为独一无二的陇上闺阁才女,馨香后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