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海洋运输业:远航港口

中国古代海洋运输业:远航港口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在原始社会时期,生活在中国沿海地区的居民就已开始利用海洋资源了。特别值得一提、令中国人骄傲的是,明代大航海家郑和组织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壮观、先进的庞大船队,进行了最长距离的远洋航行,探索通往印度洋沿岸各国的新航线。但这种非经济目的的航行及新航路的发现,并未能刺激中国的航海贸易,使之成为激活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中国海洋经济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得以发展的。

中国古代海洋运输业:远航港口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生活在中国沿海地区的居民就已开始利用海洋资源了。各种文物古迹和考古发现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定居在沿海地区的居民就已经大规模采拾贝类作为食物,并开始“煮海为盐”。

至夏、商、周时代,中国沿海渔民创造了各种渔具捕鱼方法,从事渔业生产。

秦汉以后,海洋渔业、海水制盐和航海事业有了长足进步,沿海居民“靠海吃海”,内部分工已比较细致。

隋唐以至宋、元、明、清各代,海洋经济依然是在制盐、捕鱼、造船、航海等这些传统产业内进行量上的扩张,技术水平进展缓慢,没有什么质的变化,经济组织结构至明清时,才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但由于受到强大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没有形成什么气候。

特别值得一提、令中国人骄傲的是,明代大航海家郑和组织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壮观、先进的庞大船队,进行了最长距离的远洋航行,探索通往印度洋沿岸各国的新航线。但这种非经济目的的航行及新航路的发现,并未能刺激中国的航海贸易,使之成为激活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郑和航海在很大程度上是封建王朝显示国威、炫耀国力的一种形式。(www.xing528.com)

至近代,中国虽以丧权辱国拉开了近代史的序幕,并在其间上演了一幕幕悲惨的弱肉强食的血泪剧,但毕竟中国人受到了刺激,悟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理,有识之士开始自强求存,“实业救国”。中国海洋经济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得以发展的。

从这时起,中国开始制造机动船舶,用来运货、载客,航行于沿海以至东南亚;开始用机动船舶进行近海捕捞;盐化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海盐制取业的发展。1929年,《渔业法》、《公海渔业奖励条例》之类的海洋渔业法规相继出台,无疑是个进步,尽管并未得到真正的实施,1936年中国海水产品产量约达100万吨,创下近代记录。到1949年,全国轮船公司有116家,向政府登记的船舶有3830艘。但由于西方列强挟不平等条约、“海外法权”的护身符,加上其经济实力雄厚、管理技术先进,国际贸易、沿海和远洋运输等海洋经济项目,几乎被他们垄断。

古代航海文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