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全面剖析中国历史发展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全面剖析中国历史发展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街谈巷议,指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形容议论纷纷。他在《独醒杂志·附录》中写道:“上自朝廷典章,下至稗官杂家,街谈巷议,无不记览。”街谈巷议的场所可以是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场所,包括像茶馆这样传统的闲谈场所,街谈巷议的内容则大至国家大事,小至家庭或个人的一些琐事。街谈巷议的特质是它的随意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心和民意。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全面剖析中国历史发展

街谈巷议,指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形容议论纷纷。语出《独醒杂志·附录》。

城市化的过程,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城市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空间大大拓展了。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人们一面是交易着和消费着各色的货物,同时在生产与消费过程中与更多的人们交流着思想和观念,这就是“街谈巷议”这种社会现象的由来。

曾敏行(1118—1175年),从小聪明颖慧,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因其父亲给他取名为“敏行”。曾敏行十多岁时就日嗜经史,与人评说古今,善于论辩。本来他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然而在20岁时患一场大病。从此,不求仕进,而专心治学,博览群书。曾敏行又是一个为人慷慨的好义者,他扬善嫉恶,急人所难,把自己的房舍、田地及财物,全部施舍给贫苦的老百姓,自己却周游四方。他对宋王朝权奸误国,异族入侵了解于胸,又目睹了由北宋衰败到南宋偏安偷生的种种丑行,也看到了爱国军民反抗斗争的壮行。他看书自乐并彰表他的见闻及评说。见时局善政,在其子鼓动下将平日的笔记加以整理,编成《独醒杂志》十卷。他在《独醒杂志·附录》中写道:“上自朝廷典章,下至稗官杂家,街谈巷议,无不记览。”杨万里在《曾达臣挽词》中,对他的一生做了中肯的评价:“议论千千古,胸怀一一奇。非关时弃我,不肯我干时。老鹤云间意,长松雪外姿。平生独知命,冷眼看人痴。”(www.xing528.com)

街谈巷议的场所可以是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场所,包括像茶馆这样传统的闲谈场所,街谈巷议的内容则大至国家大事,小至家庭或个人的一些琐事。街谈巷议的特质是它的随意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心和民意。

城市生活的发展,使城市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家世地位虽不高,但有经商和手艺能力的人,当时称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