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南及薪资比较

大学生就业指南及薪资比较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经济发展、消费不同,同一行业、同一职位的薪资标准东部地区普遍比中西部地区要高,与教育投资的成本相比,到中西部就业的预期回报过低,甚至无法保证基本生活。中西部地区市场的规范度不如东部大型城市,往往缺乏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公平竞争、自由发展的社会机制。而中部、东部发达地区则呈现大学生流入量大、分布密集和就业相对稳定的情况。

大学生就业指南及薪资比较

毕业之后去哪里找工作,是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是去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是在高校所在地还是回老家?是去东部地区就业还是中西部地区?每一个毕业生找工作时都会考虑到工作单位所在的地域。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之间收入差距逐渐减弱,新一线城市由于巨大的发展潜力,相较于一线城市较小的压力及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政策,成为目前大学生在就业地域的首选。但是,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大学生毕业后到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就业的意愿依旧不高。

(一)区域性就业环境分析

大学生就业时,在地域的选择问题上主要受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除了一般的城市建设、收入水平、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差距之外,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区别很大

与东部地区相比,在现有的经济发展情况下,中西部小城市吸纳高校毕业生的能力极其有限,甚至原有的高级人才大量外流,原因在于高校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本,其形成和使用必须有一定的货币资本和物质资本作为基础,缺乏了这些必备条件,人才很难发挥作用,找到用武之地。而且,基层的管理和体制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任人唯亲等,在中西部地区比较明显。

2.毕业生在教育投入成本与预期回报上不成比例

从国内来看,经济发展程度、行政区间标准、历史因素、区域文化模式的不同等,都与高等教育本身发展中出现的区域不平衡有很大关系。由于经济发展、消费不同,同一行业、同一职位的薪资标准东部地区普遍比中西部地区要高,与教育投资的成本相比,到中西部就业的预期回报过低,甚至无法保证基本生活

3.“知识失业”的本质区别

“知识失业”指的是毕业生所学的知识在工作中不能很好发挥或者说个人职业发展前景受限。“知识失业”在东部发达地区一般来说是短期的,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机会比较多,毕业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改变,其发展前景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但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一些三、四线小城市,机会比较少,而且限制性比较多,一旦失业,再发展起来的可能性很小。这对于一个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大学生来讲,在心理上是难以承受的。

4.职业发展环境不同

在实现个人理想的道路上,毕业生更注重依靠个人,靠个人实力、综合能力等来发展自己的职业。因此,公开、透明的竞争环境对于求职的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的。中西部地区市场的规范度不如东部大型城市,往往缺乏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公平竞争、自由发展的社会机制。这些地区更注重传统,个人的发展前景与个人能力的相关性较弱。

总得来说,就是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就业机会多、竞争环境好,生活压力及承担的风险比较大,在求职时应综合考虑。

(二)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影响因素

1.个人及家庭因素(www.xing528.com)

大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和性格特征在就业地域选择上也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个人综合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更愿意选择一、二线大中城市,希望能找到一份待遇相对较高而且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工作。而综合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要求相对来说比较低,更愿意选择竞争力相对较小、工作相对稳定、难度小的工作,中小城市更容易满足他们的意愿。大学生所学专业不同往往也决定就业岗位的差异。现在,一、二线大中城市就业岗位相对较多,基本涵盖了高校开设的所有专业,而城镇或农村基层地区专业限制明显,一些冷门或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很难找到相适应的岗位。家庭对学生个人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家庭环境往往限制其自主进行就业地域选择,家庭成员所在区域往往成为其优先选择地区。父母对大学生工作期望值都很高,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找到相对较好的工作,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影响因素还有家长的就业价值观、文化教育水平和家庭经济情况等。

2.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所在地、学校就业指导、校园招聘会、学校培养目标等。校园所在地是大学生大学期间生活的地方,有些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兼职,提前对校园所在地的企业有深入的了解,找工作有便利。大学期间学校的就业引导对学生的就业地域选择也有很大的影响,有些高校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从大一开始就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的就业地域面,特别是针对毕业生的校园招聘会,学生在自己学校的校园招聘会上的签约率普遍比到外校参加校园招聘会的签约率要高,而校园招聘会上的单位一般当地企业占了很大一部分。

3.社会因素

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格局对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也有很大的影响。在经济水平处于劣势的区域,大学生就业流入数量相对较少,即使有就业的,稳定性也比较差。而中部、东部发达地区则呈现大学生流入量大、分布密集和就业相对稳定的情况。近年来,国家通过一系列西部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就业,加大大学生参与“三支一扶”等的优惠政策,毕业生到西部就业和农村发展的人数呈一定增长趋势。

(三)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应对措施

针对大学生在就业选择过程中出现的地域性差异,尤其是热衷于到一、二线大中城市而不愿到西部、农村等基层地区就业,高校、政府和社会要大力开展就业指导,引导毕业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就业选择,顺利就业。

1.自身及家庭方面

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看,大学生应该结合自身性格和综合能力考虑选择未来就业地域。在一、二线城市中,一方面企业入职的门槛较高,不仅仅考验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考验大学生的语言表达、性格、处事方式等综合能力,因此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大城市中快速且紧迫的生活节奏会让部分大学生承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因此大学生应结合自身性格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城市,避免盲目跟风。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理性引导孩子选择就业地域。

2.学校方面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学校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引导作用,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适时进行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解读,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宣传和指导工作,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结合学生的专业技能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针对不愿意到基层、到贫困地区就业的情况,一方面可以对基层紧缺人才的情况加强宣传,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往届到基层就业学生的榜样作用,让学生发现到基层地区的发展机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3.社会方面

社会各地区单位组织要落实就业政策,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信息,加强舆论导向,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营造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加大大学生到贫困地区就业的扶持力度和工资补贴力度,提高基层工作一线人员的福利待遇,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吸引大学生到基层地区就业。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区域在选择时受很多因素影响,最根本的还是要提升自我就业竞争力,只有自身能力不断提高,可选择的就业区域才会更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