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昌工程学院校舍建设及搬迁历程

南昌工程学院校舍建设及搬迁历程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省革委于同年11月30日批复同意归还该校舍。在这种情况下,南昌市提出在市郊唐山乡长春村划拨同等土地面积给水电大专部,原校舍不予退还。当时长春村还没“三通”,又与洪钢准备退还的校舍分割两地,办学困难很多。由于洪都钢厂退房缓慢,大专部向省革委多次反映,并为洪钢搬迁向省革委会和省冶金厅申请给予建设资金补助。经多方努力,省里补助40万元,同时大专部收买洪钢在院内的房屋付给15万元。

南昌工程学院校舍建设及搬迁历程

突击改建后的昌北省防汛仓库,虽然将就着应付大专部首届学生开学之用,但毕竟是权宜之计,严格说它并不具备办学条件,只能作为临时应急之用。1978年10月省水电局以(78)赣水电政字第017号《关于要求归还江西水电学院校舍的报告》正式呈报省委、省革委,要求归还南昌市彭家桥原江西水利电力学院校舍,得到省委、省革委的重视和支持。当时省委负责同志刘俊秀在此报告上批示:“江西水电学院已恢复,根据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洪都钢厂和南昌玻璃二厂占用该校的房子应全部、无条件地归还。”省革委于同年11月30日批复同意归还该校舍。但在归还中有许多实际问题要妥善处理,为此,大专部指派张家驹、王心良专门负责这项工作。

南昌玻璃二厂当时占用学院土地面积近80亩,房屋计有办公楼、学生宿舍楼、家属宿舍、食堂膳厅等共6000多m2。该厂又在院内兴建了3个车间、3栋职工宿舍和仓库。是一个三四百人的中型工厂,搬迁困难很多。该厂主管部门在我们办理退还校舍的过程中,又加大了对该厂投资,增建啤酒瓶车间,连夜施工,不到3个月就建成车间并安装了机器,还建成了高达50m的烟筒,加班加点地生产啤酒瓶,并宣传说填补了我省不能生产啤酒瓶的空白,为退还被占用的校舍增加了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南昌市提出在市郊唐山乡长春村划拨同等土地面积给水电大专部,原校舍不予退还。当时长春村还没“三通”,又与洪钢准备退还的校舍分割两地,办学困难很多。为此我们坚持要求靠近原学院划拨土地,占用学院房屋要付占用费。经多次磋商反复交涉,并通过省政府办公厅退还校舍临时办公室最后与南昌市达成了协议:由南昌市就近征用同等面积的土地给水电大专部,新征土地需要安排的劳动力,由南昌市负责安排,同时按规定付给大专部房屋占用补偿费。在划拨土地时,大专部要求沿北京东路向东划拨土地,市城建局答复说已规划给省纺织设计院,我们多次协商仍难以更改(致使后来学校的大门不得不修建在江大南路)。南昌市按协议靠近学院征用了83亩土地给大专部,并初步答应付给房屋占用补偿费80万元,安排征用土地劳动力101名,指标下达到7个工厂、1个储木坊。大专部付给湖坊公社青苗补偿费3万余元。当时一些农民认为土地是大专部征用,劳动力安排也应该是大专部的事,经常到学校吵闹,要求解决各种问题。为此,大专部配合当地政府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洪都钢厂占用原学院土地40亩,房屋计有教学大楼、学生宿舍、教工宿舍共7000多m2。住有80多户工人家属和单身工200多人,虽然冶金厅表示归还校舍,但洪钢因有各种困难,退还工作比较迟缓,近一年时间只退还教学楼一间大教室,作为退还校舍人员的办公室。大专部进驻后即挂出了“水电学院筹备处”的牌子,以扩大社会影响。由于洪都钢厂退房缓慢,大专部向省革委多次反映,并为洪钢搬迁向省革委会和省冶金厅申请给予建设资金补助。经多方努力,省里补助40万元,同时大专部收买洪钢在院内的房屋付给15万元。此后,洪钢才着手在厂内盖房子,将原教学楼一间间的退还。到1980年底退还原教学楼第一层教室和第二层的一半。退一间大专部维修一间,另在教学楼前面兴建了2栋平房作为办公室。1980年5月1日,水电大专部从昌北防汛仓库迁入彭家桥校址办学,前后经2年多时间才基本完成原校舍归还工作。(www.xing528.com)

更名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以下简称“水利分院”)后,学院着手进行校园规划和校内基本建设工作,任务十分紧迫和艰巨。原洪都钢厂占用的校园部分,长年无人管理,杂乱不堪,进门是厕所、养猪场,路旁一排排粪坑,四口鱼塘,杂草丛生,蚊蝇成堆,整个校园内只有一棵半死不活的老槐树;新征用的土地是一片水田、菜地和坟堆。填平粪坑、收回鱼塘、搬迁坟墓反复协商达不成协议,学校修围墙被推倒几次,最后由公社出面,学校给了一些补偿费才把围墙修起来。在1981年元旦晚会上,学生编演了一段讽刺戏,内容大概是说学校什么最多(苍蝇蚊子)、什么最少(树木)、什么最长(吃饭排队)、什么最近(厕所)……这大概是当时校园面貌的真实写照。为了尽快改善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1980年底对整个校园进行了初步的规划。由江西省和水利电力部商定的学院规模为800人,后经学院多次努力,均未能突破这一规模,因而学生宿舍、食堂兼电影院、教学综合楼、田径场等基础设施均是按照800人的规模设计的。为加快基建速度,确保施工质量,学院组建了基建办公室。同年开工兴建了围墙和2栋教工宿舍(即3栋、5栋),维修了洪都钢厂退还的1栋、2栋旧房,作为教工、学生宿舍,填平了鱼塘。接着进行了校区的平整和“三通”。1981年又动工兴建了学生食堂兼礼堂(电影院)、学生宿舍和教学综合楼,修建东大门。这些基础设施都实现了快速度、高质量的要求,除教学综合楼是1985年1月交付使用外,其余均只用一年多时间建成,分别于1981年、1982年、1983年初交付使用。基建与绿化、美化同步进行,建一栋绿化一片、布设景点。刚从昌北搬迁过来时脏、乱、差的校园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变。这不仅大大地改善了办学环境,而且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吸引了人才。

1983年1月1日,学生食堂兼礼堂正式投入使用后,为改善师生的文娱生活,学校花费2万多元从哈尔滨购进了一台先进的电影放映机(当时全省只有九江市有一台同类电影放映机)。电影院原设有1000个座位,按当时有关规定,超过800个座位的内部放映场地,就属营业电影院,就必须向电影放映发行部门交纳高额的费用,否则就停止供片。为此,学校决定拆除部分座位,使总座位控制在800个左右(1998年礼堂改建扩大,座位增加至926个,并定名为“会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