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陇西县志(修订本):一位英勇的烈士的故事

陇西县志(修订本):一位英勇的烈士的故事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杀安福分子外,其余不伤一人。登云按期由阿干镇带兵赶到中铺,攻击营部,伤亡数十人,未得成功,遂逃往临夏。1933年春考入南京黄埔军校第十期,1936年毕业后分配陆军第十一师服役,随军驻防广东韶关。23日,日军在吴淞和川沙登陆,向罗店、宝山等地集中火力猛攻,昼昼夜夜,战况激烈,世英于9月7日在战场上头部中弹牺牲,时年23岁。同时联络进步人士组织报社,遭国民党查禁,受通缉而又逃匿北平。

陇西县志(修订本):一位英勇的烈士的故事

胡登云(1892~1918) 字庆安,陇西南安乡胡家门人。湖北陆军中学肄业。1912年接受武汉军政府派遣回甘肃进行革命活动,在兰州被捕,监押1年多。释放后被甘肃督军张广建保送保定军官学校学习。1917年毕业返省,分派临洮新建右军任军官。1916年冬,临洮师仲吾受孙中山先生的指派来甘肃进行革命工作。师在兰州先与郑瑞青(临洮人)接触,商定以临洮新建右军中保定军官生为发展对象,逐步开展活动。当时胡与他的同学焦桐琴(青海乐都人)、张铭(永登人)等都分派来兵营当教官。他们一见面志同道合,甚为投机。即拟定起义计划:建立“甘肃护法军”,分工由焦桐琴联络策动步兵五营,胡登云负责第四营,郑瑞青负责第六营,张铭负责骑兵第一营;时间定于民国6年11月17日(1917年12月22日);起义时,鸣枪为号,以步兵第五营的“马首是瞻”。除杀安福分子外,其余不伤一人。又共捐集数百银圆,在临洮县城内大寺开设了酒馆,作为秘密联络据点。但情况发生变化,是年9月皋兰阿干镇和武都县先后兵变,调胡往皋兰阿干镇驻防,郑去武都驻防,于是把责任落在焦一人肩上。而临时有尹、洪二班长又因酒醉泄漏消息,被人告密,敌人先发制人。焦见事机已泄,立即决定起义,抢先杀掉分统刘笃臣及连长张承让,但士兵集合不起,即设局逃走。登云按期由阿干镇带兵赶到中铺,攻击营部,伤亡数十人,未得成功,遂逃往临夏。适遇起事人秦钟岳、杨景如、边杰臣等,见大势已去,乃决定相约赴陕,徐图再举。行至两当县盘龙镇被当地驻军捕获,解送天水,登云受道尹张绍烈审讯,侃侃直陈,毫无惧色。就义时神态自若,年27岁。秦等解往兰州。甘肃护法运动失败。

张世英(1914~1937) 字俊山,陇西县城南街人。甘肃省立第五师范毕业后,1931年考入兰州甘肃学院附属高中。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即萌投笔从戎,效命疆场之志。1933年春考入南京黄埔军校第十期,1936年毕业后分配陆军第十一师服役,随军驻防广东韶关(师长罗卓英)。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在进攻华北的同时,策划进攻上海,威胁南京迫蒋投降。8月,日本又向上海增派军队,将30艘军舰集中到吴淞一带,寻衅滋事,13日大规模发动进攻,即“八一三事变”同时对各大都市进行空袭,宣布封锁我国海岸;国民党也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调动主力部队迎击进犯敌人,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南京,十一师在此时即奉命驰援上海。世英行前曾寄家信一封,内有“誓死报国,忠孝不能两全,马革裹尸,遂男儿志”等语,抵上海后增防罗店。23日,日军在吴淞和川沙登陆,向罗店、宝山等地集中火力猛攻,昼昼夜夜,战况激烈,世英于9月7日在战场上头部中弹牺牲,时年23岁。

李景春(1912~1939) 字秀天,陇西南安乡湾儿坪人。1935年考入兰州师范后期,本应于1937年冬毕业,但“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战开始,他认为当祖国濒临危亡之际,正是男儿报国之时。于是,不顾个人安危,投笔从戎,报考黄埔军校第十四期。1939年1月毕业,分配到第一战区第十四军八十三师补充兵团当少尉排长。部队驻晋南中条山东端前线,每天与敌人接触,处于犬牙交错地形,形成拉锯战,日本军称这个地区为西进战略的“盲肠”。1939年9月,日军集中大部兵力割“盲肠”(董封战役),并调动各线配合进攻。战斗中,敌人投放了瓦斯弹。李的防地在毒气圈内,他不顾个人安危,先组织士兵后撤,待士兵撤出后,自己已中毒,行走困难,接着又落下几颗瓦斯弹,他即晕倒在地,抬至后方医院时,上吐下泻,滴水不进,不到一周与世长辞。年27岁。

董其学(1916~1943) 字习之,陇西渭阳乡后湾村人。家庭贫寒。先读私塾,12岁上师范附小,22岁由陇西师范转临洮师范毕业后,未及还家探亲,即奉令到兰州西北训练团第三期受训。1938年12月报考中央军校十六期,毕业后分配第十五集团军,任排、连长。“太平洋战争”爆友后,国民党政府抽调远征军,他报名参加,于1942年随军进入缅甸,受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美国人)指挥,与盟国英军配合作战,战况激烈,损失惨重。滇缅公路被日军截断后,远征军约10万人,仅余三四万人,一部后撤云南西部,一部撤往印度。其学死于这次战役,年27岁。行前,曾于友人处留家信一封,嘱其死后转寄家中。事迹不详,仅志其概略。

王教五(1906~1948) 原名志契,陇西县城东巷人。9岁去兰州第一师范附小读书,毕业后考入兰州中学就读,4年期满。当时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风播全国,因喜读高尔基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的进步作品,思想受到启迪,倾向革命。在甘肃法政专门学校图书馆工作时,有机会接触大量书、报,思想进步快。由于言语激进,不久被迫离馆。其父王翼之时为兰州名中医,教五即随父学习中医。时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教五报国之志日益坚定,毅然东下投山东马鸿逵部,当觉察马依附蒋介石,自己夙愿不能实现时,便与杜汉三离开马部去上海,经友人介绍在某报社当记者。因写抨击国民党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镇压革命的文章而招致大祸,被迫又逃到山东泰安,秘密与马部参谋长李翰园(共产党员)及张雅韶(共产党员)等接触,从事革命活动,后因被敌发觉而转移。路过济南时被拘捕坐狱4个月,以罪证不足得释。转赴北平后,经杜汉三介绍与金振英结婚,日往来于进步知识分子之间,住处形成陕甘革命同志的联络站。1932年邓宝珊回甘肃,教五遂邀温仲兴由沪来北平集议,号召甘肃各同志在西安聚齐,抵兰后一部分留兰工作,一部分随马仲英入新疆。教五坚持打通国际路线的主张,并请求身担艰巨任务,单骑西上出猩猩峡,为盛世才所阻而返兰州。一度在邓的部下当秘书。兰州形势又发生变化,在邓部待不住了,就与葛霁云潜赴北平。1934年冯玉祥将军在张家口倡导抗日,组织抗日同盟军,教五与魏自愚间道参加,冯军失败仍返平。“西安事变”后,到西安与中共地下工作人员南汉宸组织救亡会,接触了党的高级将领叶剑英、阎揆要,取得党的领导和支持。同时联络进步人士组织报社,遭国民党查禁,受通缉而又逃匿北平。(www.xing528.com)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在兰州商邀魏自愚前往晋北参加抗日游击,临行前因肠胃宿疾复发未能成行。1941年和王新潮、史鼎新等10余人在兰组成“西北民主政团”,与中共八路军驻兰办事处取得密切联系。1942年8月,“西北民主政团”在兰举行第二次会议,被推负责组织和秘书工作。1943年策动“甘南民变”,王仲甲所领导的抗日自卫军很快发展到10万之众,起义区域波及20余县,在自卫军进逼兰州时,由教五负责拟印布告和《告甘肃人民书》作为策应。民变虽然失败,但在群众中却播下了革命火种。同年“西北民主政团”改名为“民主同盟甘肃支部”,教五任宣传部长。1944年改组,任秘书长,同年8月兰州一部分工作被匪特破获,有的同志捕押,有的四散,教五也潜来陇西隐蔽数月。1947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兰多年,本以行医为生活来源,但以内受生活压迫,外受匪特威胁,忧愤成疾,于1948年10月13月以大肠结核病不治而赍志逝世。临危时神志清醒,对妻子说:我死不足惜,但未及目睹革命成功,国贼受到惩罚为憾。连呼“革命”不辍,没有言及家事。魏自愚在侧,商同许青琪代理后事。1982年11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甘烈字第003581号)。

海山(1900~1948) 陇西云田乡倾家门村人。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党支部书记。早年因生活逼迫,在国民党军队中当兵,任过排长,因不满军队欺压百姓,军官压榨士兵的现象,退伍回乡务农。

1943年结识了陇右地下党郭化如、毛得功等领导人,从此他家便成为党组织秘密活动的一个据点。倾海山秉性刚直,忠厚纯朴。入党后介绍贫苦农民入党,为掩护党组织和保卫同志的安全做出过贡献。1948年,在陇右工委组织的甘谷安远镇“反霸夺枪斗争”中,表现机智勇敢,勇于承担艰巨任务,由于叛徒出卖,于同年1月26日被捕。在敌人酷刑折磨下,仍坚持斗争,宁死不屈,严守了党的秘密,捕后第三天,就义于陇西县城北门外。1984年4月4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倾海山为“革命烈士”,仁寿山公园树有纪念碑

王炳全(1914~1948) 陇西渭阳乡三王家村人。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党支部书记。地下工作期间,他积极发展党员,冒险保存物资弹药,精心隐蔽革命同志,其家成为陇渭工委的一个秘密据点。1948年甘谷安远镇“反霸夺枪斗争”中,坚定沉着,机智果敢,事后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入狱。敌人在他家中搜出长枪5支,虽受尽各种酷刑,但仍坚贞不屈,守口如瓶,终未暴露党的机密,2月3日被敌人杀害于陇西东门外飞机场。1984年4月4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王炳全为“革命烈士”,仁寿山公园树有纪念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