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宗室南外与泉州:推动海外贸易

宗室南外与泉州:推动海外贸易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外宗室成员有俸禄(有官人)有补助,买得起奢侈品,有的人甚至有能力大宗消费,而奢侈品构成海外贸易的主流。但是,突然有几百名至几千名完全由地方供养的宗室成员在泉州落户,过着以普通人的标准衡量绝对奢侈的生活,必然对当地经济,特别是海外贸易构成了强有力的推动。真德秀指出,这3万贯由路提供;二是宗室官员的薪俸;毫无疑问,大部分薪俸流回泉州;三是宗室成员及其仆从的消费活动。

宗室南外与泉州:推动海外贸易

南外宗室从中原地区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带来罗、绢、纱、绫等新产品,传入织、绣、彩、绘、染色、印花等先进技术,以及先进文化,促进泉州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

南宋时期,泉州海外贸易十分活跃,宗室是这种商业活动的最为重要消费者之一。南外宗室成员有俸禄(有官人)有补助,买得起奢侈品,有的人甚至有能力大宗消费,而奢侈品构成海外贸易的主流。不知道那艘“后渚古沉船”中的货物,有多少是为宗室而非开放的市场准备的,但可以想象宗室当局必定有能力保有哪些上等之选。

福州北郊仓山于1975年10月,发掘一座南宋·宗妇墓葬。该墓葬保留完整,未遭到破坏,它完整地保留了宋宗室作为消费者的实物例证。

墓主黄昇(1227—1243年),卒于淳祐三年(1243年)。她和她的丈夫将仕郎赵与骏(1223年生)都出身于显赫的家族。黄昇的父亲是侯官人黄朴;赵与骏的祖父是皇族赵师恕;黄朴和赵师恕都是朱熹高弟黄榦(1152—1221年)的学生,两家因此结亲。

这两个家族都出自福州,但却都与泉州有着重要关系。黄朴是绍定二年(1229年)己丑科状元,端平元年至三年(1234—1236年)任泉州知州兼提举市舶司使,主管外贸大权。赵师恕曾任泉州南外宗正司宗正,淳祐三年(1243年)辞职。

墓中出土大约201件女性服饰、153件织物,大都图案精美,织工上乘。这些丝绸织品就是当时提供皇室享受和出口贸易的商品,也就是蜚声中外的“泉缎”的实物见证。傅金星《略谈南外宗对泉州的影响》指出,其中二匹丝料两端均有墨书题记,一作“宗正纺染金丝绢官记”,加盖长方朱印;另一作“□□□司”和篆体“赵记”朱印。这批随葬丝织物,有纱、绉纱、绢、绫、罗、缎六大类,应该是赵师恕、黄朴在泉州任上选取的泉州产的优质丝织品。[17]

并非所有宗室成员都像黄昇。黄昇和她的丈夫都处在宗室等级的上层,很难作为典型。但是,突然有几百名至几千名完全由地方供养的宗室成员在泉州落户,过着以普通人的标准衡量绝对奢侈的生活,必然对当地经济,特别是海外贸易构成了强有力的推动。

在东亚的历史上,像临安这样,先成为首都,而后靠着不断涌入的赋税和来此定居的富人赢得繁荣发展的城市,通常是依靠赋税维持发展。泉州虽然从未成为首都,但是,南外宗正司的迁入,虽然对泉州地方构成负担,但在差不多整个12世纪和13世纪,也使泉州吸纳了过去从没有的消费资金。一是每年至少3万贯的宗室消费注入,这个数字是绍兴元年所确定的6万贯的一半。真德秀指出,这3万贯由路提供;二是宗室官员的薪俸;毫无疑问,大部分薪俸流回泉州;三是宗室成员及其仆从的消费活动。

综上所述,南外宗正司设立泉州,大批宗室成员居住泉州,宋朝廷在政治上给予泉州“存恤远人、优异推赏”的特殊政策、对泉州市舶资本大力支持和投入、南外宗室成员任市舶司主官、南外宗室参与对外贸易、南外宗正司和宗室成员参与九日山祈风活动等,泉州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泉州港迅速崛起,说明南外宗在推动泉州市舶和港口繁荣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南外宗与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是有密切关连和分不开的。

◎作者单位:泉州赵宋南外宗正司研究会

【注释】

[1]《宋会要辑稿·职官》。

[2]见《海丝之路·兴盛篇》。

[3]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七,天禧五年八月戊申。

[4]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七,嘉祐三年八月辛酉。(www.xing528.com)

[5]《宋会要·帝系六之十三》。

[6]《宋会要·帝系六之十二》。

[7]朱彧:《萍州可谈》卷二。

[8]晁补之:《鸡肋集》卷六二,《朝散郎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杜公行状》。

[9]《宋会要辑稿·职官》。

[10]见《泉州造船业·后渚港宋末沉船》。

[11]见《泉州名人录·真德秀》。

[12]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四三。

[13]袁燮:《絜斋集》卷十七。

[14]见《泉州名人录·赵汝适》。

[15]见《泉南著述·诸蕃志》。

[16]见《泉州山川·九日山·祈风碑刻》、《海丝之路·兴盛篇·祈风祭祀》。

[17]见《南外天源赵氏族谱》,(赵师恕孙媳)黄昇墓志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