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外宗对泉州文化的影响:赵宋南外宗与泉州

南外宗对泉州文化的影响:赵宋南外宗与泉州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皇族生活讲究堂皇、气派,往来讲究礼仪,这些方面都对泉州产生很大的影响。泉州地区其他姓氏宗族也因为南外宗的关系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泉州人民群众对宋皇室的感情,可以感知南外宗给予泉州人民的印象。这些留在民间的故事传说,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南外宗在泉州,做好事是主流,对泉州宋代辉煌的成就起过积极的作用。

南外宗对泉州文化的影响:赵宋南外宗与泉州

泉州文化教育的发展,从唐大历开始,发展迅速,北宋已经在政坛文坛科技等方面风靡全国,但到了南宋,这几方面有了大规模的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南外宗的影响不可低估。

在教育方面,两宋泉州进士1400多名,是历代最多的。其中南宋占800多名,南外宗人占129名。南外宗人数,从几百人增长到三千多人,登进士者竟然几乎占宗子人口的十分之一,其重视教育和读书风气可以想见。南外宗设置宗学、教育宗子,请当时一些名贤硕儒为教授,如傅伯成、陈俊卿等都是著名大臣,对泉州有重大影响。

泉州府学的规模系南宋定型的。文庙府学规模系福建最大者。除州学、县学外还有书院、义学。“及至十室之间,必有书舍,诵读之声相闻”。状元宰相继踵相连,勋业卓著。

在文化方面,泉州的戏曲、音乐武术等都和南外宗入泉有关。

南外宗迁至泉州,从临安温州下来,随带家班形成以后的大梨园、小梨园。这些戏班因年龄大了而散棚,有的重组后在地方演出,与北方杂剧、伎艺混合而发展为地方戏种。据统计,自建炎至景炎元年(1127—1276年)约一百五十年间,皇家“七子班”大约有十五班散棚和重组。这些就是称为“小梨园”的。大梨园有“上路”“下南”之分,和南外宗自福建以上的地区带来的戏种为区别。

南音被称为“东方古乐”。不论它起于晋唐或五代,它是随着南外宗人的大量迁入,作为艺术享受而发展和形成的一种演唱艺术而为人们所喜爱。

武术文化方面。泉州武术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太祖拳,即以宋太祖的秘传拳谱为师承,其他大都为派生。南外宗人中不乏武术精功者,对泉州原有少林武术起过匡正、提高的作用,所以泉州的少林武术被称为南少林,“东禅少林寺”也习惯称呼为“南少林寺”。

至于宋代泉州出现许多宏伟的工程,这就不作为南外宗的直接影响,不多作记述。

在礼仪风俗方面。由于皇族生活讲究堂皇、气派,往来讲究礼仪,这些方面都对泉州产生很大的影响。如大厅陈设的长案桌、八仙桌太师椅等;大门:官家府第三门直进,上下厅的门屏可以撤、拼;婚丧喜庆繁文缛节、往来繁琐等等。只要注意泉州尚在的旧礼仪就可以追溯到晋以前,但南宋宗室住泉州的时间长,人数多,人士往来频繁,这就必然地造成时代的影响和变化。

泉州地区其他姓氏宗族也因为南外宗的关系发生很大的变化。蒲寿庚降元,残酷屠杀南外宗宗子三千余人,曾为宋皇室的名宦望族也受株连,如曾、傅、陈、蔡等姓。记述这些事迹,可以让人们理解,为什么一些望族,连府第居里都已湮没。

如傅府山,从傅察夫人——清源郡夫人带自强、自得、自修三子来泉,五代名宦相传,后竟然无人迹可寻。

据李光缙《实斋傅公暨配贞懿孺人胡氏墓志铭》载:“我魏国公献简、忠肃、文敏诸公,文章节义弁冕宋臣,脍炙史册。蒲氏之变,族几灭,一线幸存,瓜瓞至今。”墓志铭揭示了宋末的这场浩劫,其原因就豁然明白。(www.xing528.com)

曾氏族谱也记载被杀害的经过。

在泉州各县,还有人民群众组织抗元而被屠杀的。

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元兵入福建,永春蓬壶陈遇龙,东园的蔡芳,举族参加抗元,失败后,陈姓几乎灭族,蔡氏改姓吴。泉州录事参军天禄,举家逃回祖籍永春留安,改姓刘。

晋江磁灶有陈、吴等姓组织抗元斗争,失败后,为首者吴姓举家逃离免遭杀戮,陈姓以其非主谋未逃而惨遭杀害。故后来吴姓多而陈姓少。

这些现象也可供采风、稽古者录用。

人民群众对宋皇室的态度也是衡量宋室与人民的关系。尽管对宋代有积弱、偷安、腐败之说,但应肯定有其辉煌的阶段,也出现过经济、文化繁荣,故其虽失败和覆亡,也引起人民群众的怀恋,更何况是异族入侵,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转化,人民群众抗击异族入侵,就更寄情于汉民族的统治者,这是总的感情的基础。

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通过基层的直接联系,所以人民群众对统治阶级的好恶,往往与其对基层统治的好恶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泉州人民群众对宋皇室的感情,可以感知南外宗给予泉州人民的印象

泉州流传许多宋代君臣的故事,如蔡襄造桥、梁克家入相、诸葛廷瑞使金、曾从龙更名等等,即使对已经逃亡的末代小孩皇帝,人民群众也创造了许多同情和怀念的故事,如妙云亭、御赐桥、思母山、呼水格等等。这些留在民间的故事传说,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南外宗在泉州,做好事是主流,对泉州宋代辉煌的成就起过积极的作用。

(1993年)

◎作者生前系泉州文史专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