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赵宋南外宗与泉州的合族宗祠

赵宋南外宗与泉州的合族宗祠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泉州市新门街甲第巷内原有二座古建筑——温陵宋皇室合族赵氏大、小宗祠。事过二十年,天下已定,然泉州宋皇室赵氏子孙们已经沦为平民。直至明清,泉州宋皇室子孙出仕当官,代有名贤。至此,甲第巷宋皇室合族大、小宗祠荡然无存。南安市区东郊的柳城路水头,尚保留着一百多年前仿泉州甲第巷宗祠建造的宋皇室合族大、小宗祠。

赵宋南外宗与泉州的合族宗祠

赵守通

古代泉州文化荟萃,异彩缤纷。在泉州市新门街甲第巷内原有二座古建筑——温陵宋皇室合族赵氏大、小宗祠。世称“犀牛望月”。

宋朝分设两个机构管理皇族,一是“宗正寺”,是管理皇族的政府部门。二是“宗正司”,始设于1051年,是皇室自行管理皇族的机构。宋朝南渡后,宗正司屡迁其地,最后迁南外宗正司于泉州市区内的旧馆驿。这个时期,泉州居住了大批皇族,从几百人增至三千多人,南外宗在泉州设置宗学院,专司教育皇室宗子,实行封闭式严格管理,聘请许多全国知名的教授学者从教,故而宋皇室宗子在泉州登进士者凡一百三十多人,载于郡志,斑斑可考。其时泉州甲第巷内建有宗祠二座,该地人称“神仙点”,地得“犀牛望月”之精,故钟毓特盛。

元灭宋,泉州南外宗正司的皇族受祸最惨,几乎全部男丁都被泉州市舶司提举阿拉伯人蒲寿庚所杀,人数三千多人。个别因事外出或被元将汉人抱救的孩童才幸而保存性命,南外宗正司的宅地文书悉数被毁。事过二十年,天下已定,然泉州宋皇室赵氏子孙们已经沦为平民。直至明清,泉州宋皇室子孙出仕当官,代有名贤。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其在甲第巷的宋皇室合族赵氏大、小宗祠历久倾圮,宗子倡议合族修建,合祀始祖宋太师公暨历代有功德者之考妣,宋皇室赵族支付银两款项,共同修建者有泉州、安溪、永春、南安、晋江安海坑呷(“生吴卒赵”)的宋太祖和魏王后裔。大、小宗祠规模宏大,祠前面大圆形如吸乳,后背大埔辛方金象,居小宗之左,大宗右小厅有赵桓(赵特峰)等四人塑像。云南姚安知府李贽题赠赵特峰“乡贤名宦”额匾悬挂于大宗祠。安溪时任四川叙州府隆昌县知县,宋太祖裔孙、进士赵守衷,字符慧,为大宗祠撰写《有宋赵氏大宗祠记》,宋太师尚书令晋封魏王二十六世孙赵嗣苏同勒石。年年有泉州地区赵氏宗亲进行“春祀冬祭”,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甲第巷大、小宗祠一直由赵祖建、赵祖培兄弟和赵德氆(赵嗣苏第四代孙)以及南安路水头赵氏宗子等管理。

几百年来,大小宗祠历经沧桑世变,泉州赵氏宗子均保护有加,避免了兵燹之毁,一直完好保存,然而20世纪60年代却难逃噩运,终被占用办厂并拆除宗祠古建筑,仅存的小宗祠一角,亦在几年前被改造为私宅。至此,甲第巷宋皇室合族大、小宗祠荡然无存。(www.xing528.com)

南安市区东郊的柳城路水头,尚保留着一百多年前仿泉州甲第巷宗祠建造的宋皇室合族大、小宗祠。这里居住着赵宋皇室后裔一千二百多人。据《南外赵氏天源族谱》记载:迁居路水头的赵氏皇族后裔系宋太祖之后,太祖次子德昭传惟吉——世奉——令磅——子缪(建炎间南渡入泉、墓葬南安霞美橄榄安山)——伯逷——师沆——希系——与蕃——孟伟——由腾——宜贤——顺阳——普(德)镄——纲(惟)亮——鼎(守)中——建(世)鼎,建(世)鼎迁居路水头。

柳城路水头赵宋皇室后裔由甲第巷分支繁衍,出自时任福建转运使赵子缪入泉之后。宋景炎三年(1278年),居泉州皇族宗子惨遭杀害,所幸时任盐税官的赵与蕃于外未遭剿杀,才有路水头这支余脉。赵与蕃在泉苗裔变姓咽涕装欢,谨慎避祸,学文练武概秘藏不露。明洪武年间所得散居泉州的赵族复姓归宗,同为皇室苗裔,宋与明俱兴,元魁世第显然光耀门楣。自泉州迁居路水头的皇室后裔,慎遵太祖遗训,人才辈出,绵延至清代,气运日隆。宋太祖二十七世裔孙赵宜爵创业有成,富甲武荣,同治壬戍选贡,光绪诰封五品衔,在路水头建有第宅数座,并仿建甲第巷宋皇室大、小宗祠,仍称“犀牛望月”,分祀历代考妣。大宗祠对联:“温陵甲第衣冠旧,罗水门闾俎豆新”、“犀牛镇罗江,夹马居路水”。从这两副对联,可以看到今天的路水头大、小宗祠,就是仿泉州甲第巷大、小宗祠的原貌而建成的。

(2004年10月)

◎作者单位:泉州赵宋南外宗正司研究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