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刺桐宋韵:南外宗赵氏与泉州景点

刺桐宋韵:南外宗赵氏与泉州景点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中现存石刻77方,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峰,素有“山中无石不刻字”之称。这是时任泉州知州的章梾于宁宗嘉定十六年农历四月率同僚16人,到昭惠庙举行祈风典礼后登游九日山的纪事石刻。这段石刻是知州颜颐仲率领僚属在淳祐三年农历四月举行回舶祈风仪式之后,饮宴于延福寺并游览九日山的纪事石刻。

刺桐宋韵:南外宗赵氏与泉州景点

九日山分东、西、北三峰,东峰因唐代名臣姜公辅贬谪栖隐此山,故称“姜相峰”,亦称“东台”。西峰因唐代著名诗人秦系栖隐于此,故称“高士峰”,亦称“西台”,三峰环抱一坞,又称“白云坞”,山最高处110余米,多为巨石悬崖。西晋太康九年(288年),山麓创建延福寺。南朝间,印度高僧拘那罗陀于此翻译《金刚经》,延福寺东侧有一闽南最早的海神庙——“昭惠庙”,宋代官方祈风仪式就于此举行。

山中现存石刻77方,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峰,素有“山中无石不刻字”之称。其中13方有关古代海外交通、贸易、友好往来的石刻,记载着我国古代与中东波斯、东非、东南亚发展通商贸易史实,是反映宋代泉州海外交通史迹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实物资料。宋时,由于九日山昭惠庙供奉通远王,为祈祷海路平安,泉州知州、市舶司官员等,于此祭拜,并留下题刻。

这祈风石刻共13方,其中10方有宗室留名,包括赵公迥、赵师恕、赵师耕、赵希等宗室官员,为泉州留下珍贵的海交史迹。

(1)河南程佑之吉老,提举舶事以深最闻,得秘阁移宪广东,金华王㳘季充,帅永嘉薛伯宣士昭、天台鹿何伯可、浚仪赵庠夫元序、莆阳陈谠正仲、蒋雍元肃,饮饯于延福寺。实乾道四季(1168年)九月二十有九日。

赵庠夫,魏王派八世孙[1],生平不详。浚仪指代开封(汴京)。

该崖刻高1.4米、宽0.9米,楷书。字径0.09米,7行。乾道四年(1168年)任福建路提举市舶的程佑之奉调广东,在临别时,诸同僚为他在延福寺举行起风典礼,并设宴饯别。后留下这方石刻。

程佑之、赵庠夫等祈风石刻

(2)淳熙元年(1174年),岁在甲午季冬朔,吴人虞仲房帅幕属洪子用、朱彦钦、赵德季,赵致孚,祈风于延福寺、通远祠下,修岁祀也。与者许称叔、吴景温,闻人应之赵子张。

赵子张,太祖派六世孙,崇国公赵令图次子。

该崖刻高1.5米、宽1.1米,隶书。字径0.17米,6行。这是时任福建路提举市舶的虞仲房(书法家,善篆隶),遵照每年旧制率领众僚到延福寺侧通远王祠举行祈风典礼的纪事石刻。

虞仲房、赵子张等祈风石刻

司马伋、赵子涛等祈风石刻

(3)淳熙十年(1183年),岁在昭阳单阏,闰月廿有四日。郡守司马伋,同典宗赵子涛、提舶林劭、统军韩俊,以遣舶祈风于延福寺,通远善利广福王祠下,修故事也。遍览胜槩,少憩于怀古堂,待潮泛舟而归。

赵子涛,太祖派六世孙,历任西外宗正司知宗正司事、南外宗正司知宗正司事和泉州知州。

崖刻高2.36米、宽1.5米,楷书。字径0.15米,7行。崖刻记录泉州知州司马伋会同当时任典宗、提舶与统军等官员到延福寺侧的通远祠举行遗船出海的祈风典礼后,遍览九日山胜迹,然后待潮泛舟而归的纪事。

(4)舶司岁两祈风于□通远王庙,祀事既毕登山泛溪,因为一日之款。淳熙戊申(1188年)夏四月,会者六人:林枅、赵公迥、胡长卿、韩俊、折知刚、赵善罙。冬十月,会者五人:赵不逷、胡长卿、韩俊、赵善罙、郑颐孙。

赵公迥,魏王派六世孙,历任西外宗正司知宗正司事、南外宗正司知宗正司事和泉州知州。

赵不逷,太宗派六世孙,任南外宗正司知宗正司事。

林枅、赵公迥等祈风石刻

赵善罙,太宗派七世孙,时任泉州通判权州事[2]

该崖刻高1.85米、宽0.78米,楷书。字径0.13米,5行。这是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一段记载夏四月和冬十月两次祈风的石刻。

(5)嘉定癸未(1223年)二十日,戊戌,东阳章梾敬则,寿春魏叔子,山西杨进勋元功,三山林力行勉子,郡人留元圭持中,括苍何清德常之,合□陈亿曼卿,莆阳王彦广居之,清漳郑名卿坤辅,句水戚达先兼叔,嘉禾陆相同甫,莆阳黄筌德言,即墨于达卿兼仲,天台应基子履,开封赵汝千里,三山赵与官清叟,三山南璒士登,以祈风昭惠祠下,因会于延福寺,登山瞻石佛,访隐君亭,少憩怀古,而归期而不至。俊仪赵善軿载卿、莆阳刘煇叔元览。

章梾、赵善軿等祈风石刻

赵汝,太宗派九世孙,生平不详。

赵与官,太祖派十世孙,任惠安知县。

赵善軿,太宗派七世孙,任南外宗正司知宗正司事。

崖刻高2.47米、宽1.36米,楷书。字径0.09米,8行。这是时任泉州知州的章梾于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农历四月率同僚16人,到昭惠庙举行祈风典礼后登游九日山的纪事石刻。(www.xing528.com)

(6)太守贰卿颜颐仲,祷回舶南风,遵彝典也。提舶寺丞刘克逊俱祷焉,重司存也。礼成,饮福,尚羊喦壑,真胜践也。别驾卢同父,左翼权军陈世才,舶幙赵崇盀,邑令尹薛季良从与祠事也。宗正徽猷赵师恕,适拜开国,命弗果至也。时淳祐癸卯(1243年)孟夏乙丑也。书者同父也。

赵崇盀,太宗派九世孙,时任市舶司舶幙。

颜颐仲、赵师恕等祈风石刻

赵师恕,太祖派八世孙,嘉定八年(1215年)官浙江余杭令,绍定五年(1232年)知江西袁州事,端平元年(1234年)以朝请大夫、直徽猷阁知南外宗正司事。其言“平生有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天下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

崖刻高2.25米、宽1.5米,楷书。字径0.15米,8行。这段石刻是知州颜颐仲率领僚属在淳祐三年(1243年)农历四月举行回舶祈风仪式之后,饮宴于延福寺并游览九日山的纪事石刻。

(7)淳祐丁未(1247年)仲冬二十有一日,古汴赵师耕以郡兼舶,祁风遂游。

赵师耕,太祖派八世孙,历任西外宗正司知宗正司事、提举常平茶司公事、泉州知州兼市舶司提举。

赵师耕等祈风石刻

崖刻高1.9米、宽0.77米,楷书。字径0.15米,3行。崖刻文字讲述泉州知州兼提举市舶的赵师耕在淳祐七年(1247年)仲冬来祈风并游览九日山之事。

(8)宝祐丁巳(1257年)仲冬下澣,郡守天台谢埴允道,因祈风昭惠庙。邀宗正天水赵师淯东之,及总管寿阳纪智和子常,别驾姑苏赵梦龙骧父,莆阳方澄孙蒙仲,晋江宰三山彭樵道夫,南安宰三山王广翁居安,权舶干三山卢文郁从周,监舶豫章李宏模希膺,陟西峰、探石穴、寻佛岩之遗迹,访君谟旧游、觞咏于梅竹泉石之间,竟日而归。

赵师淯,太祖派八世孙,时任南外宗正司知宗正司事。

崖刻高2.95米、宽2.06米,楷书。字径0.16米,9行,每行14字。这方崖刻是时任知州的谢埴在宝祐五年(1257年)冬,邀请诸僚属来昭惠庙祈风并游览九日山的纪事石刻。

(9)宝祐戊午(1258年)四月辛卯,莆田方澄孙被,旨摄郡兼舶,越十有八日戊申,祈风延福。寿阳纪智和,开封赵梦龙,三山彭樵、王广翁、赵时僠,豫章李宏模,同会遵故事也。时农望方切,并以雨祷,瓣芗纔兴,霡霂随至,乃书于石、以纪之云。

谢埴、赵师淯等祈风石刻

方澄孙、赵时僠等祈风石刻

赵时僠,魏王派九世孙,生平不详。“三山“指福州,意为其为西外宗室。

崖刻高2.4米、宽1.7米,楷书。字径0.15米,字8行。这段由文字讲述了泉州通判代理泉州知州兼提举市舶的方澄孙在宝祐六年(1258年)农历四月,率领僚属祈风于延福寺、通远王祠,兼以祷雨。典礼刚开始,甘雨随至,于是刻石纪事。

(10)咸淳丙寅(1266年),南至后十日,祷风此山。知宗兼郡事古汴赵希安宅,提举事眉山王橚茂悦,领郡三嵎虞会和叔,三山郑君为瑞国,寮居番禺史霆声宏甫。天台卢应伯和,东嘉赵崇东赐卿,三山林起东景仁,黄以谦谦之,潘昌廷孔时,邑令三山陈梦发以道,陈山公仰卿。是日也,霜日熙明,溪山献状,登怀古、景先哲,宛然有得,彝典云何哉!

赵希,太祖派九世孙,时任泉州知州兼南外宗正司知宗正司事。其在任上曾重修泉州文庙大成殿。咸淳元年(1265年),文庙大成殿“火,宗正司守郡事赵侯希已兵救火,故不得毁……郡帑素枵,侯悉少府用度,辍师生餐钱,命别驾虞会元、幕史霆声莅其事。大漕寄公各致助,里之喜于义者愿受役焉。明年六月甲子,礼殿告成。”[3]

赵崇东,太宗派九世孙,生平不详。

该崖刻高3米、宽1.77米,楷书。字径0.17米,9行。这是咸淳二年(1266年)仲冬,赵希偕同提举市舶司官员,至九日山祈风并登临游览的纪事石刻。是现存最晚的一方祈风石刻。此后,再未有祈风石刻。

赵希等祈风石刻

以上石刻不仅是九日山祈风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宗室参与泉州海上贸易重要的实物见证。

泉州官方祈风祭祀的地点在九日山延福寺的通远王祠。通远王,又名“乐山王、福佑帝君”等,民间称其为“红帝公”或“帝君公”。原型相传为唐朝隐居永春乐山的天宝(742—756年)间进士李元溥。通远王最初被尊为山神,后因其功藉水运而显,祈雨有应,而在宋代逐渐演化为海神,尊称“通远王”。

每年夏、冬两季,泉州官府由泉州知州、南外宗正、提举市舶主持,州郡及市舶司的高级官员出席,到九日山下的延福寺通远王祠举行“冬谴舶、夏回舶”的两次“祈风祭祀”典礼,并逐渐成为制度。

上半年多在阴历夏四月间,此时商舶从南蕃回航,祈回港顺风;下半年多在冬十月、十一月或十二月,此时遣舶南下,祈出航顺利。仪典隆重肃穆,规模很大,礼毕常勒石记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