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赵氏玉牒》与泉州赵宋南外宗联结

《赵氏玉牒》与泉州赵宋南外宗联结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赵家堡赵氏玉牒》,不分卷,佚名编撰,民国乙丑五修墨书写稿本。漳州漳浦赵氏家族建立有“完璧楼”而著名,故有“赵家堡”之俗称。关于赵家堡与南宋赵氏宗室的关系,与上述两种有所不同。而漳州漳浦赵家堡的宗室家族,则是南宋末年直接追随帝昺南逃来福建的所谓“闽冲郡王”的后裔。族人始出皇家赵氏玉牒为据,由此回复原姓,赵氏家族因此在这一带繁衍壮大。由于《赵家堡赵氏玉牒》是自明代至今的民间传抄本,其中的文字记载抄录

《赵氏玉牒》与泉州赵宋南外宗联结

《赵家堡赵氏玉牒》,不分卷,佚名编撰,民国乙丑(1925年)五修墨书写稿本。此亦系宋赵宗室后裔族谱之一种。漳州漳浦赵氏家族建立有“完璧楼”而著名,故有“赵家堡”之俗称。关于赵家堡与南宋赵氏宗室的关系,与上述两种有所不同。安溪与华安两地的赵氏宗室后裔家族,均为南宋南外宗正司所属的宗子成员。而漳州漳浦赵家堡的宗室家族,则是南宋末年直接追随帝昺南逃来福建的所谓“闽冲郡王”的后裔。盖族谱记载如下。

高宗南渡,侁徙宗室于江淮,继而移大宗正寺,而江宁南京外正宗司于镇江,西京外正宗司于扬州。迨后屡迁大宗正于杭,西外正于福,南外正于泉。初迁移也,寺官失职,与五书而逸于江浒绍兴间。始命儒臣蒐访遗阙、重修玉牒。而以录籍图谱四者合而一之,赐名总要颁于内外宗正,俾各收掌。

自是相传又三世。德祐丙子,不意元陷杭京,西外宗室举罹其害。我府君若和承杨太后命,奉帝昺迁崖山。复被元兵牵制,帝昺溺死。乃以十六船与黄侍臣、许达甫夺港而出,夺将之闽复图,遇风截帆船入槓具。乃登岸,晦居清漳之浦西,盖屋银坑。会有西豪民倡名赵王举兵者,于是元人悬金购赵王。我若和公乃讳赵为黄,以避其祸。深匿谱牒,终身不敢对人言。后徙居积美,所置屋地田园山地,俱分与黄、许二氏,子孙皆属浦西,犹存始祖的笔,世颂祖德焉。

阅三世而皇明兴,洪武十八年惠官娶黄氏为妻,被豪民陈平中告讦同姓为婚,文官出谱以证。御史朱謐查系宋裔赵姓。奏钦赐明官为鸿胪寺序班,文官为儋州宜伦县主簿。盖奄奄自存者近百年,人始知积美有赵氏,为赵宋后也。时有南渡入泉子孙执谱以相面按图而考之。或出于懿王德昭之后,或出于箇王元份之后,或出于广平郡王德隆之后。至其远若江西南丰、潮阳新会,近若我漳银塘、壕浔,泉银同溪头诸派,到处一会,少长次之序,秋秋若一堂。……天朝为我先人报德,斯非善继、善述之大孝也哉。余因兴修宗谱,乃推本赵姓之所从来,而叙其迁存之大致以迄于今,尤惓惓于后之子孙深致望焉。[8]

关于这支南宋宗室赵氏于南宋灭亡时移居于漳浦积美的始祖“闽冲郡王”赵若和,族谱另有《漳金浦鸿儒积美赵氏宋魏王裔闽冲郡王始迁祖谱》一篇,记述比较详细:

王讳若和,宣亭侯时晞之子。理宗皇帝选入宫中,将嗣立,因时多艰不果,退封闽冲郡王。及少帝为元兵所逼,王扈驾航海至广之崖山,飓风大作。少帝与陆秀夫等俱溺,王乃与黄侍臣、许达甫等以十六大舟夺港而出,欲往福州再图兴复。入浯屿遇飓风,舟垂覆,不得已从浦西登岸,筑室银坑居焉。讳姓为黄,后复徙居鸿儒积美,是为漳金浦始迁之祖。生咸淳丁卯二月初七日,卒于元至顺壬申正月十七日。王在□时,侁娶崖山斗洞伍太师之女,生于咸淳丙寅六月初六日。迨王登船夺港时,伍太师女弗偕行。宋元避居积美,音问遂绝。再娶陈氏,生咸淳四月廿五日,卒元□癸丑八月廿三日。子五:天福、天禄、天祐、天爵、天寿,世其传焉。葬在安德桥西南山下,坐子向午兼癸丁。清康熙十二年癸丑立碑。[9]

从漳浦积美赵氏族谱的记载看,这支所谓“闽冲郡王”的后裔,与南宋泉州南外宗正司以及福州西外宗正司都没有关系,“闽冲郡王”赵若和起初是作为宋理宗之储君而养育宫中的。后因“时多艰不果”,退封“闽冲郡王”。元兵南下,赵若和登扈驾南移,最后败亡改为黄姓而逃匿于漳浦积美村的。明初因族人赵惠官娶黄氏女子为妻,被人举报“同姓为婚”。族人始出皇家赵氏玉牒为据,由此回复原姓,赵氏家族因此在这一带繁衍壮大。(www.xing528.com)

在这部族谱中,有两则记载很值得引起注意。一是由于宋末元兵南下时,由于宋臣蒲寿庚的叛变,导致局势大坏,赵氏宗室惨遭杀戮,因此赵氏族人世代记恨不予原谅,立下不得与蒲氏通婚的族训家范,该族谱有《赵氏家范》第十一条云:“婚姻乃人道之本,须择良善有礼法之家。必先察其媳妇性行之贤否?然后为婚娶,其问名纳采纳聘奠雁亲迎合巹等礼。今世俗多忽此。吾家婚姻悉遵文公家礼行事,违者责之。亦不可论财以陷夷虏之道。娶妇本以事亲,不得宴宾用乐。如有强暴乱逆恶疾之家,切不可与之婚。仍勿与蒲姓为婚姻。违者不孝。”[10]为了让后世族人牢记这条家范,族谱中又特地载有一篇《不婚蒲氏原由》,该原由写道:

按始祖家范不许子孙与蒲氏为婚,因考宋末元兵寇闽,陈宜中、张世杰奏帝航海至泉,招抚蒲寿庚来谒,请驻跸。世杰不可。初寿庚提举泉州舶司,攘番船利者三十年。或劝世杰留寿庚,则凡海舶不令自随。世杰不从。纵之归。继而舶不足,乃掠其舶,并没其赀。寿庚怒,乃杀其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帝移潮州。十二月,寿庚及知州田真子以城降于元。七日张世杰以元兵既退,自将淮兵讨寿庚。时汀、漳诸路据盗陈吊眼及许夫人所统诸位洞番皆会,兵势振。寿庚闭门自守。世杰传檄诸位路,陈瓒起兵,义民五百人应之。世杰使谢洪水攻泉州南门不利。寿庚复阴赂番军攻城不力,得间道求师于唆都。九月唆都来援。……元以寿庚归附之功,,授官平章,开平海省于泉州,富贵冠一时。[11]

《赵家堡赵氏玉牒》中还收有《睦宗院实迹》一篇,记载了南宋时期泉州、福州西、南外宗正司的一些制度,这些记载为其他文献所不经见,兹抄录如下:

宋仁宗景祐间,置大宗寺于京师。徽州崇宁间,南外宗正司知宗官于南京。至高宗南渡都杭,迁徙木主时,遗太祖木主。识者谓太祖在天之灵不欲南渡也。乃移大宗寺于江宁南京,外正宗司于镇江。建炎中徙□州,寻移于泉州。在今水陆寺。以其地置清泉驿,今呼旧驿。是又置南外睦宗寺在泉州城西,以清巢、菩提二寺为之。与外正司同建时,宗室仅三百四十九人,至嘉泰中有一千八百二十余人。郡守倪思奏于朝,再构新睦宗院在泉州城西北。院□主掌官宗子在院与外居,廪给有差。□院则有大中小末之分。尊行月给钱十千、米一石;中者年二十以上月给钱□千一百、米七斗;小者十岁以上月给钱四千□百、米四斗;末者五岁以上月给钱一千、米四斗。外居者则有大小之分。十岁以上月给钱二千、米一石;五岁以上钱其半。有官者不拘内外,以得禄日为始,全家住封贴养□钱米。院居宗女年二十住封贴装资百□,外居嫁者给三之一。不嫁廪之终身。后真德秀知泉州,难以支应,有申中书省乞降度牒,添宗工请拾状。具载泉州府志。

由于《赵家堡赵氏玉牒》是自明代至今的民间传抄本,其中的文字记载抄录多有错误,以上所载亦是如此。尽管如此,族谱中对于南宋外宗正司给宗人钱米的记载,还是不失为一种可以相互映证的历史史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