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赵宋南外宗与泉州:杨淑妃的主要行状及其殉国之事

赵宋南外宗与泉州:杨淑妃的主要行状及其殉国之事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史诸书中,对杨淑妃其人记载较少,惟《宋史·后妃传》中对其录有百余字的传记描述,兹列如下:杨淑妃,初选入宫为美人。以上述杨淑妃之主要行状可知,其一生最足为人道者,乃听朝政与殉赵宋二事。由上引《宋史·后妃传》之内容可知,杨淑妃看清了时势,感于赵宋正统不再,为保全其汉家节气,最终选择投海殉国。

赵宋南外宗与泉州:杨淑妃的主要行状及其殉国之事

欲考证其人,当对其有一大致了解。因此,在考证“慈元皇太后”之前,需先了解其生平事迹。

正史诸书中,对杨淑妃其人记载较少,惟《宋史·后妃传》中对其录有百余字的传记描述,兹列如下:

杨淑妃,初选入宫为美人。咸淳三年(1267年),进封淑妃。推恩亲属幼节等三十四人进秩有差。生建国公昰。宋亡,是走温州,又走福州。众推为主,册妃为太后;封弟昺卫王。昺,修容俞氏所生也。

至元十四年(1277年),大军围昰于海上。明年四月,昰卒,昺代立。十六年春二月,昺投海死,妃闻之大恸,曰:“我艰关忍死者,正为赵氏祭祀尚有可望尔,今天命至此,夫复何言!”遂赴海死。其将张世杰葬之海滨。[1]

这段短短的文字,叙述了杨淑妃一生的几件主要事迹:赵昰生母、随南宋小朝廷南迁、投海殉宋。再参之以《宋史·瀛国公本纪》、《宋史·陆秀夫传》、《宋史·张世杰传》诸篇,杨淑妃还曾参与国事,与陆秀夫等人同听朝政。以《宋史》考杨淑妃一生之轨迹,大略如此。(www.xing528.com)

然而,后人在《宋史》而外,参以各种地方史乘、宗谱等资料,考证出杨淑妃之生年为淳祐四年(1244年)、具体名讳为巨良等。[2]对此,笔者表示乐见其成,尊重研究成果。然此非本文讨论重点,不予展开。

以上述杨淑妃之主要行状可知,其一生最足为人道者,乃听朝政与殉赵宋二事。因而,此二事须得略加表述。据《宋史·陆秀夫传》载,“时君臣播越海滨,庶事疏略,杨太妃垂帘,与群臣语犹自称奴。”[3]其时赵昰仅是一名孩童,实际做出决定的还是垂帘听政的杨淑妃。所谓的“播越海滨,庶事疏略”乃史家曲笔,实则以南宋如此小朝廷,当国势危急,诸事不成。因此,这个小朝廷如欲在强大的蒙元政权之下生存,只能团结对外。而杨淑妃以如此之尊,还在群臣面前自称“奴”,其当有自谦之一面,但更多的是一种政治策略,以母弱子幼、国、家危亡的悲情来激发群臣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由此足见杨淑妃之智、之能。又《宋史·张世杰传》有载:“二月癸未,弘范等攻崖山,世杰败……世杰复欲奉杨太妃求赵氏后而立之”。[4]此事发生在陆秀夫负帝投海之后,杨淑妃殉宋之前。张世杰此举,颇有孽子孤臣之意味,后人也无可非议。那杨淑妃系选择与张世杰(?—1279年)再立一个小朝廷的,再当一名高高在上、享受荣华富贵的皇太后,乃至太皇太后,继续保留这个名存实亡的小朝廷;抑或另谋出路。由上引《宋史·后妃传》之内容可知,杨淑妃看清了时势,感于赵宋正统不再,为保全其汉家节气,最终选择投海殉国。因此,无怪乎明朝廷为其立庙时候,名曰“全节”了。

故而,笔者以为,杨淑妃临朝听政,可称之曰能;投海殉宋,可谓之曰节。其能受后人敬崇,乃至尊奉为神,原因也不外乎感佩其能、其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