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北联大开学典礼及陕南集训简史

西北联大开学典礼及陕南集训简史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8 年5 月2 日上午9 时,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在校本部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为维持学生的学业,及为国家根本的教育事业起见,乃命本校再迁汉中。全体学生,于1938 年9、10、11,三个月奉令前往南郑受集中军事训练,由南郑中央军官学校分校主办,分为1 月或3 月,是时正值陕南雨季,学生淋雨踏泥,领受军营生活。

西北联大开学典礼及陕南集训简史

1938 年5 月2 日上午9 时,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在校本部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南郑行署张伯常专员、城固县余正东县长,以及全体师生与会。校常委李书田任大会主席,他在回顾本校在平津沦陷后艰难曲折的迁建过程,并感谢陕南地方各界人士的帮助后说:

本校在平津沦陷后,即奉教育部令西迁,以平大、师大及北洋工学院,在西安合组临时大学,上课未几月,西战场失利,太原失守,敌人沿同蒲路南下,但是我们依然坚守着镇静的态度,完成上学期的学业。在考后三月间,敌人窜抵风陵渡口一带。……为维持学生的学业,及为国家根本的教育事业起见,乃命本校再迁汉中。回忆这次迁移所费达一月有余的长久时间,全体师生徒步近千里的路程,过渭河,越秦岭,渡柴关,涉凤岭,从事这样的长途旅行,在我们学界,却是破天荒的大举动。我们对于沿途的风俗习惯,得有详细调查的机会,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亦得到不少的益处。到汉中以后,关于地址的勘定及其他一切事务的进行,备蒙张专员、天主堂祁主教、各县长和地方绅士尽力帮助,使本校有在今天开学的机会,实在是最当感谢。本校大学本部、文理、教育、工学院设于此,医学院设于南郑,因该地居民较多,可便利民众的诊病;法商学院设于本城西关外,农学院设于沔县武侯祠,利用汉水开掘沟渠从事灌溉。体育地理、土木三系及高中部均设于古路坝,利用大自然的形势和环境,研究地理,实地测量及锻炼身心,这是分配校址的大概情形。……我们的教育当德智体三育并进、文武合一,农业需要、工业需要并重,教育目的与政治目的一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切实联系,以科学方法发扬中国固有文化自然科学需要迎头赶上。[5]

地方上,张伯常等地方官员致辞指出:“诸位为继续求学,保存国粹起见,由平津先到西安又转途来此”“精神至可感佩。我们最后胜利的原动力,均在大学教育,即在诸位身上”;“以前贵校有一队到汉中,对于训练小学教师,尽了无限的力量,事后调查,各小学的教学状况均有进步,由此可证明适当人才的重要”“此地文化落后,希望贵校同人将教育竭力灌输,提高一般民众的教育程度”“地方种种事业,仍要借重大家力量,尽量改善”,“负起抗战胜利及复兴民族的责任”。校常委陈剑翛报告迁校经过及更改校名的意义,他对在迁移中因身体虚弱,不胜长途之苦至汉中不幸逝世的周名崇教授,以及一名同学在途中病故表示哀悼。他指出:“本校现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其意义一方面是要负起开发西北教育的使命,一方面是表示原由三校合组而成”。徐诵明常委致辞指出:“在抗战期间,最高学府学生应如何救国?不一定非拿枪杆到前线去才是救国,我们在后方研究科学,增强抗战力量,也一样是救国”。李蒸常委也致辞勉励学生“要记住张专员的告示,‘我们要立志做大事,不做大官’,爱惜光阴,做我们的处事方针。我们要想成功,非忘掉自己不可,如此则中国总是有希望的”。[6]

西北联大总算在颠沛流离中落地了,汉中的父老乡亲热情地欢迎这些来自平津大城市的教授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们。学校师长、地方乡亲寄予无限希望。这片汉文化的发祥地,正在迎来自汉高祖经营汉中两千余年来不曾有过的一次发展机遇。

学校初迁城固,一切均系草创,学生均散居于各教室内,席地而眠,当时急务,唯有速建校舍以收容此千数负笈远来之学子。学校遂将旧文庙(图3—9)修葺改建为男生宿舍,将旧考院之西北小院修葺建为女生宿舍,男宿舍共分为十斋,其第一及第二斋又各分为八室,第五及第十斋各分为四室,第一及第二斋在旧司令部前院,第三、四两斋以文庙之东西两廊充之,第五斋为文庙之过厅,第六斋则为文庙之正殿,第七、八、九斋,均在文庙之东旁院文昌殿,循序自北而南之三层殿内,第十斋则在九斋之南端小院内,各斋各舍,均建双层木床,全斋约可住男生600 人,女生宿舍,分为16 室,亦以双层木床为卧具,共可容纳120 余人。这些建筑经督饬工匠赶修,终于在1938 年5 月底完工,5 月30 日全校学生均按规章迁入。唯草创伊始,管理及设备上之缺点甚多,且各斋房屋均非新建,依旧屋修葺而成,本地房屋构造又皆不甚坚固,而屋顶瓦片尤甚,故一遇阴雨,必有数处雨漏,此则缺点中之最著者。至7 月2 日始渐次安顿。虽在抗战时期,经济拮据,不能修建理想之宿舍,然而大家皆可保持整齐清洁,一所战时大学,就这样又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弦诵之声复起。

1939 年1 月9 日,教育部次长顾毓琇(一樵)博士奉令视察西北高等教育,在城固县城、古路坝等地视察。11 日在校本部(图3—10)升场讲演。李蒸、徐诵明、胡庶华等暨全体教职员300 余人,文理、法商、师范三学院学生985 人,由顾次长报告第二期抗战之军事、政治、外交、财政、经济各方面状况,证明抗战必胜,建国必成,旋就管、教、养、术四字,发挥尽致,对联大草创汉中多有嘉许。这既是教育部对西北联大迁移新址后的一次检阅,也表明联大的教学已渐次步入常态。

图3—9 西北联大校本部范围文庙大成殿(在今城固师范)(www.xing528.com)

图3—10 西北联大校本部礼堂

在1938 年8 月工、农二学院独立设置后,根据1939 年1 月3 日注册组的统计,全校共1 114 人(文理学院432 人,法商学院319 人,师范学院234 人,医学院129 人)。[7]其中男生895 人,女生219 人。从省籍来分,学生来自陕西的160 人,河南142 人,河北134 人,四川105 人,山东98 人,山西84 人。从年龄看,多是23—25 岁的青年。

全体学生,于1938 年9、10、11,三个月奉令前往南郑受集中军事训练,由南郑中央军官学校分校主办,分为1 月或3 月,是时正值陕南雨季,学生淋雨踏泥,领受军营生活军训期间,日机接连轰炸汉中,警报响起就得往野外疏散防空,就连考试之时,学生们也要着军装,携带枪支、刺刀子弹袋,就差没戴钢盔,大家戏称“武装考试”。11 月4 日,即有26 架日机在汉中上空盘旋,轰炸汉中西关一带,躲在野外墓冢间的军训学生亲眼看见敌机炸弹落地爆炸,我方高射机枪射击和飞机亦升空迎击的情景。就是,在此背景下,学生们不畏日寇强暴,充满拿起笔杆当刀枪的抗战情怀,开始了在西北联大的战时军训、学习与生活(图3—11)。

图3—11 《城固青年》杂志上的全副武装的军训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