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安临大迁陕南:西北联大简史

西安临大迁陕南:西北联大简史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安临大也面临又一次危机。1938 年3 月,由蒋委员长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出面,为维持学生的学业起见,及为国家根本的教育事业起见,命令西安临时大学再迁汉中。于是,西安临大常务委员会于1938 年3 月初开始了紧张的迁校筹备工作。(一)中队设中队长一人,承大队长副大队长之命,总理该中队一切事宜,设副中队长两人,承中队长之命,襄理该中队一切事宜。其待遇与贷金学生服务同,各组组长由大队部推定职员担任之。

西安临大迁陕南:西北联大简史

1937 年底,抗战形势严峻,上海、太原等地相继沦陷。次年3 月,山西临汾失陷,日寇窜抵风陵渡,距离西安仅130 余公里的陕西门户潼关告急。日寇亦经常隔着黄河向对岸陕西境内打炮,敌机也经常到西安侵扰轰炸。[52]抗战时住在西安临大第一院所在地城隍庙附近的陈相鸣老人回忆:“45 年前,我还是个8 岁的孩子。每次警报响了,母亲就拉着我的手随人群往西边玉祥门的城墙洞里躲,胆子大点儿的,就在戏楼和城隍殿能遮挡的地方蹲下。间歇轰炸后,有一天,警报解除,我回来走到大殿前,见地上有一只手套,就过去看,谁知竟是人的手……而回头往墙上看,上面到处粘着血淋淋的人的皮肉。心惊胆战地回到家,一个裁缝师傅被从地上炸飞后又摔到地上,结果吓得拉了两天稀就死了。当时西大街城隍庙东边的琉璃庙街口西边,均有防空洞,一次炸弹掉在洞口,事后,拖出了好大一堆尸体,惨不忍睹。因为轰炸,城隍庙里一些古迹被炸毁,西安有名的画匠宋宝先生留下的古画也荡然无存。轰炸一阵后,沿街就多出很多乞讨的残疾人,他们缺胳膊少腿或者是烧伤。全是日本人轰炸造的孽。”[53]1937 年,西安的老百姓为了躲避日机的轰炸,在城墙的墙体内修建了大大小小的防空洞,总共600 多个,连起来有5 公里长。[54]

陕西面临危险。中共陕西省委为此发表了《保卫陕西的宣言[55]成仿吾作词、吕骥谱曲的《保卫陕西之歌》的歌词写道:

日本强盗打到了陕西的门前,

黄河两岸都成了抗日的前线;

野兽般的敌人在向咱们逼近,

他想占领咱们的城市和田园

咱们是黄帝子孙,

咱们是三秦好汉,

起来,男女老少,

一千万同胞,大家联合加入抗战。

为了保卫家乡、土地、老婆、娃娃、生命、财产,咱们排成队伍,一起拿起枪杆。

在城市、在乡村,

在乡村、在城市。

八百里秦川到处燃起抗战的烽烟,

让日寇的鲜血染红泾渭河水,

保卫长安

拼着头颅热血,

保卫我们的河山、河山!

西安临大也面临又一次危机。

1938 年3 月,由蒋委员长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出面,为维持学生的学业起见,及为国家根本的教育事业起见,命令西安临时大学再迁汉中

于是,西安临大常务委员会于1938 年3 月初开始了紧张的迁校筹备工作。3 月2 日,派总务处徐世度持公函前往汉中地区寻觅校舍。9 日,经校常务委员会23 次会议决定,成立以徐诵明等17 人为首的“准备迁移事务委员会”,下设布置、运输及膳食三委员会。不久,校常务委员会又公布迁徙行军办法:

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全体学生由西安至汉中行军办法[56]

甲、一般原则

一、本大学全体学生,在西安至汉中之行军中,依照本大学军训队原有组织,编为一大队、三中队、若干区队、分队,行军时以中队为单位。

二、本大学教职员编成独立区队,由常务委员率领,所有行动,以能取得全队行动之联络与协调为原则。

三、全队学生之整理及指挥,由军训及体育人员分队负责,秉承常务委员会执行之。

四、运输、膳食,由本大学运输委员会、膳食委员会随时分别办理。

五、沿途停留宿舍,由本大学沿途布置委员会,先期出发准备。

六、全队之住宿、警卫及有关事宜,由军训人员负责支配。

七、全队设参谋团,辅导一切行军事务之进行。

八、凡由大队部或中队部所规定之事宜,学生不得任意更改。

九、凡行进中不受管理不听指挥之学生,得由大队部或中队部停止其行进中之优待权利,其情节较重者,得由大队部请本大学常务委员会停止其在校之权利一时的或永久的一部或全部,情节重大者,由本大学予以开除学籍处分。

乙、编队及分组

十、编队,以军训队原有大队编制,分为三中队,再分为若干区队、若干分队,每中队约五百人至六百人,为全队编制基础(其行军大队图示见图2—13)。

十一、大队设大队部,大队长由军训队长兼任,总理全大队一切事宜,军训主人教官为副大队长襄助大队长,办理一切事宜。

十二、大队部聘请本大学院长、系主任、学生生活指导委员会常委、高中部主任,及膳食运输布置各委员会召集人为参谋,常务委员为当然参谋,组织参谋团,以值周委员为参谋团长。

十三、中队设中队部,为行军单位。

(一)中队设中队长一人,承大队长副大队长之命,总理该中队一切事宜,设副中队长两人,承中队长之命,襄理该中队一切事宜。

(二)区队分队各设队长一人,由中队部提请大队部指定学生担任之

(三)运输组设组长一人,承中队长之命,办理该中队行进时运输事宜,下设给养班,负该中队给养之保管押运分配之责,行李班负该中队行李之保管押运点交点收之责,每班设班长一人,并由中队部指定学生(每区队一人)组成之。

(四)设营组设组长一人,承中队长之命,办理该中队设营事宜,下设前站班负该中队营队之寻觅、支配引导之责,饮食班负该中队沿途饮水膳食之责,每班设班长一人,并由中队部指定学生(每区队一人)组成之。

(五)纠察组设组长一人,承中队长之命,办理该中队军纪军风事宜,下设秩序班负进行休息时秩序之责,由分队长兼任,指定一人为班长,收容班负行走维艰学生之审核照护之责,每班设班长一人,并由中队部指定学生三人组成之。

(六)交通组设组长一人,承中队长之命,办理该中队交通情报联络事宜,下设传达队负该中队道路交通消息传递之责,侦察队负侦察、调查形迹可疑人事之责(报告区队长或传达班),每班设班长一人,并由中队部指定学生组成之。

(七)医务组设组长一人,负办理该中队进行宿营时诊治病伤事宜,不再分班,其组长由本大学医学院教员担任,组员四人,由医学院指定学生充之。

(八)警卫组设组长一人,承中队长之命,办理该中队警防保卫事宜,不再分班,其组长由军训教官担任。组员以特殊军训队学生为基干,其熟悉军事动作之学生,经中队长许可,得参加工作。全组组员至少为三十人,除各区分队宿营时由各该区分队自行轮流守卫外,该组组员须日夜巡查警卫。其待遇与贷金学生服务同,各组组长由大队部推定职员担任之。

丙、行进

十四、行军区分:按本大学军训队之中队次序逐日连续出发一中队。

十五、行进行列应照下表规定(www.xing528.com)

设营组……侦察班……中队全部

医务组……运输组……收容班

十六、每中队由本大学拨给胶皮大车十五辆,以装载粮食及随身行李之用,由运输组督率管理之。

丁、给养

十七、给养:由膳食委员会在各站布置,每中队携带给养二天,由运输组给养班负责保管押运分配(每日三餐,中饭为馍、咸菜)。由分队长于早餐后未出发前(或前一日晚饭时)向驻在地办理伙食人员领取该分队全部给养,转给同学,自行携带,早餐为稀米及馍,晚膳为干饭及汤菜,均由宿营地办理伙食人员负责整理。

十八、如遇路程距离较远中途煮水由饮食班办理。

戊、费用

十九、行军杂务用费:每中队由本大学会计组分派两人负责办理会计事宜,费用数额在十元以上三十元以内,由中队长负责签名,三十元以上由大队长负责签名,向本大学支领。

己、行李

二十、日常应用必需之行李随队运动,由行李班负责处理,其行李之件数轻重规定于后。

1.教职员每人一床被褥及衫衣等合捆为一件,其重量以三十斤为度,其能自携自提之小件不在此限。

2.学生在同一分队内,每两人自由组合一床被褥及各人之衫衣等合捆为一件,其重量级不得超过四十斤。

3.每日行李之取放,由分队长向行李班点收点交,不得任意取放,否则遗失时概不负责。

4.每件行李须有标牌,上书X 中队X 分队XXX 等等字样,俾便识别。

二十一、学生本人携带物品,计棉大衣、洋瓷茶缸(内装洗面用品)、筷、鞋(有雨衣可带往)、装馍等件。

庚、路站

二十二、由宝鸡至汉中分十站行进,各站宿营地点由各该中队长于前一晚宣布。

辛、其他

二十三、本大学公用及学生自备脚踏车,应交由各中队交通队统筹尽先登记,分配与前站班、饮食班、传达组应用。

二十四、每中队随行工友三人至五人,听候中队长差遣。

二十五、大、中队,区队,分队均须各制白布角旗一面,各组制白布方旗多面,写明番号。

本办法经本大学常务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议决,自1938 年3 月9 日起施行。

这个“行军办法”是前述“军事管理办法”的继续,也是战时大学战时管理模式的一次大检验和实践。它将战时大学战时管理模式更进一步地具体化和细化,与之后到陕南后实施的军事集训,成为这一模式的三部曲。

在实际执行中,这次南迁的行动意图绝非一次逃亡或简单的迁移,而是被赋予三大实质:一是军事拉练;二是强身健体;三是沿途抗战宣传、社会调查

这次南迁,徐诵明常委任大队长,军事教官李在冰任副大队长;常委李蒸为参谋长。大队下分3 个中队,每中队500—600 人。大队设大队部,,总理全大队一切事宜,军训主任教官为副大队长,协助大队长办理一切事宜。大队部聘请各院长、系主任、学生生活指导委员会常委及膳食运输布置各委员会召集人为参谋,校常务委员为当然参谋,组织参谋团,以值周委员为参谋团长。中队设中队部,为行军单位。

齐国樑教授任膳食委员会主席,佟学海任书记。

大队下分为3 个中队(图2—13;图2—14)。我们今天已不能确知第一中队和第三中队的详细组成,仅能根据刘德润教授的《第二中队迁移行军纪要》获得第二中队的详情。录此以为了解其内部组织结构:

图2—13 西安至汉中行军大队图

图2—14 西安至汉中行军图区队与分队

第一中队,教育学院体育系谢似颜教授任队长,王耀东任副队长。以女生、临大高中部、联大教职员组成。徐诵明、李蒸常委随第一中队行军。高中部主任方永蒸、赵慈庚等随队步行。

第二中队,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刘德润教授任中队长,朱淳实任副中队长,罗师李任指挥。

第二中队下分:第一区队周泽书,第二区队白肇杰;第三区队长袁志仁,第四区队苗润田,第五区队朱淳实。第一区队(分为1、2、3、4、5、6、8 等7 个分队,小计99 人);第二区队(分为19、10、11、12、13、24、25、26 等8 个分队,小计137 人)、第三区队(分为17、18、20、21、22、34 等6 个分队,小计64 人)、第四区队(分为25、26、27、28、29、30 等6 个分队,小计86 人)、第五区队(分为32、33、34 等3个分队,小计49 人)。另有警卫组84 人、中队部32 人(含在各区队中)。共计519 人。

运输组:组长孙庆瑞,组员孙宝贤,于忠,龚宝贤,张洪锡。给养班:班长楼兆文,给养员:荆广生,汪心洞,吴正淮。行李班:班长周用义,行李员:陆鸿益,孙家驹,李奉先,陈瑛,李骥龙,董崇珍,陈文澜,贾毅,曹金涛,李先魁,张玉为,李森林,于长文,李光亮,陈廷杰,吴景书,熊家骥,王文光,杨均,赵晋城,薛济英,李克仁,李芳华高洁主,王本良,陈天智,曲在文,田岁成,雷纪桂,张慕云,路瑗,陈逵,汤世菊,黄淑麟。

设营组:组长龙韶九,前站班:班长吴曾方,站员张维恭。饮食班:班长刘文海,饮食员贾锡彤。

警卫组:组长李振汉,第一班:班长周亚兴,警卫员:董振镛,王广誉,梁钟濬,丁治,张立仁,黄鸿煊,杨乃震,陈延誉,杜景华,于德润,冀光第,杨逢,赵化天,高润之,田斌。第二班:班长梁麟阁,警卫员:张栻,杜镇福,于世瑄,崔泽林,张以信,王家璧,詹易元,张汝汉,张沛霖[57],姚立国,王兆椿,刘植,孙洁,高峻峘。第三班:班长王福瑞,警卫员:佟泽民,贾智林,童启昧,谷家骧,李海青,王履谦,兰克昌,王克珍,王汉超,陈荣泽,吴家骧,王耀荣,赵恒元[58],张开敏,李铭秀。

纠察组:组长白肇杰,秩序班:第一班班长吴成三,纠察员:于德润,王克达,董言声,刘植,董振镛,高士彬,刘夔,翟允庆。第二班班长杨起璠,纠察员,冯汉杰,张辉南,康升龙,王洪星,康天经,艾琦主,沈得柽。第三班:班长梁钟浚,纠察员:杨逢树,陈容章,李育珍,黄来兴,罗大章,佟泽民,赵殿臣。第四班班长程明达,纠察员:冀光第,陆润林,牛世华,王鹤绵,杨希会,赵士侠,刘自烈。第五班班长王秀泉,纠察员:董锡兰,范德明。收容班班长金振铎,收容员王静宇,胡应德。

交通组:组长王钦仁;传达班班长李兆庆,传达员:李增榕,王传钰,王雨农。值查班班长吴云书,侦查员:张异卿,张淳,胡郇,杜汝霖。

医务组:组长刘士琇[59],组员:陈向志[60],刘锡衡,李光新,郭仓。

通讯组:组长刘,收音员:杨能和,会计:余梦祥。

第三中队,军事教官李在冰任中队长,以法商学院为主,谷景耀所在中队。

1938 年3 月16 日,西安临大1 400 余名学生正式迁离西安。全校师生员工,不畏艰辛,按照行军编制,在校常委、原北平大学校长徐通明带领下,乘陇海路火车由西安出发至宝鸡,然后下车,住宿宝鸡一宿,次日按照预定计划徒步南行。

常言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从宝鸡到汉中盆地,当时唯一的通道是川陕公路。这条公路要翻越秦岭山区,途经双石铺、凤县、褒城到汉中。

为了保证行军安全,临大校常委会作了大量细致的组织准备工作,行军顺序按中队次序,逐日连续出发一个中队,每中队行进行列按设营组——侦察班——中队队伍——医务组——运输组——收容班的顺序前进。从宝鸡至汉中,共分10 站,每中队拨给胶皮大车15 辆,作为载粮食及随身行李之用。给养由膳食委员会在各站布置,每中队携带给养二天,由运输组给养班负责保管、押运、分配。全校学生和年轻教职员工,从3 月17日自宝鸡出发,大、中、区、分队均各制白布角旗一面,各组制白布方旗多面,写明番号。全大队长途跋涉,行军250 公里,过渭河、越秦岭、渡柴关、涉凤岭。虽然山峦起伏,道路崎岖泥泞,但大家仍以前方将士流血牺牲的爱国精神激励和鼓舞自己,团结互助,克服困难。生活方面,每日三餐,早餐出发前为稀米粥及馍,中午是自带的干粮,多是啃锅饼(西安有名的干粮)加咸菜,到达宿营地后可吃一顿干饭及汤菜。如遇运输及粮米购置困难时,也有分向居民零星凑集或向民家借用锅灶自行炊做的情况。每晚歇息时,经过一天行军的年轻人,虽然疲累困乏,但是仍然时刻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前方战场的情况。当时,交通和通信极端落后,同学们看不到报纸,全校只有几台陈旧的老式电子管收音机,每到一地,各队部只好把从收音机里听到的前方战况用大纸书写出来,供同学们阅读。全校师生经过前后半个月的时间,终于到达目的地汉中。

在大队出发前,学校已派徐世度持公函并陕西建设厅科长魏公权介函,拜访了汉中行政专员张伯常,经过多方联系,实地勘察,原打算在汉中找房子设校,后因汉中军队甚多,无处容身,不得不转向附近的城固、沔县寻找校址。校常委徐诵明、李书田、陈剑翛等随大队到达汉中以后,也到各地勘查寻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