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立西北医学院简史-西序弦歌:西北联大简史

国立西北医学院简史-西序弦歌:西北联大简史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4 年10月20 日,西北大学校长刘季洪与国立西北工学院院长潘承孝、西北医学院院长侯宗濂商讨陕南各地学生从军问题,并联名致电蒋介石,表示拥护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国立西北医学院遂有迁兰州的计划。1939 年9 月18 日,国立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医学院接收委员会于西北大学校长室举行第一次联席会议。四是国民政府教育部等机构介绍医学院概况。

国立西北医学院简史-西序弦歌:西北联大简史

近溯西北学院历史,乃由西安临大医学院发展而来。在西安时,院址位于西安北大街通济坊,与临大法商学院三系、农学院三系,以及教育系、生物系、地理系同在一地。吴祥凤任院长,教授有徐佐夏、严镜清、蹇先器、王晨、林几等,副教授有毛鸿志、王同观等。

图4—5 国立西北联大常委徐诵明与医学院教师和部分学生在南郑东郊医学院本部马家庙前合影。前排:左二眼科副教授刘新民、左三病理学副教授毛鸿志、左四儿科学教授颜守民、左六法医学教授林几、左七医学院院长兼皮肤花柳科教授蹇先器、左八西北联大常委徐诵明教授、左九药理学教授徐佐夏、左十内科学教授陈礼节、左十二儿科学专任讲师厉矞华(徐佐夏之子徐褒珍藏)[30]

国立西北医学院校址在南郑县(今汉中市)城东新民乡,自黄家坡到三皇寺,由西南而东北,延袤两三公里,占祠庙七八处为校舍。其地自然风光绝佳,汉江巴山绕其南,秦岭峙其北,山环水抱,颇适宜于疗养医病。称为西北联大医学院时期,先借南郑联立中学校舍一部分为校址,复租陕西省银行南郑中学巷九号为院址。改为国立西北医学院以后的1939 年3 月因日机飞南郑频繁轰炸,又迁南郑城东孙家庙、马家庙(二、三年级,院本部)、黄家坡、黄家祠(四、五年级)、城固校本部(一年级)等处为临时课堂。此间,与南郑县卫生院成立临大医学院附属诊所,又与迁南郑的洛阳军分区医院联系作为实习基地。附属诊所于1939 年夏迁至南郑东关黄家坡文庙内,改称西北联大医学院附属医院。

1939 年8 月8 日,国立西北医学院自西北联大分出独立设置,先后有三任院长:1939 年7 月,教育部聘西北联大常委徐诵明为国立西北医学院院长,未就职。遂由徐佐夏(益甫,1895—1971)教授于1939 年8 月出任独立设置后的首任院长(1939—1944)。1941 年4 月26 日,徐佐夏院长会同西北师范学院长李蒸往往天水兰州、平凉等处勘察新院址,拟迁院,院长一职由马馥庭教授代理。1944 年5 月30 日,教育部聘请生理学家侯宗濂(1900—1992)教授相继任国立西北医学院院长和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院长(1944 年5 月—1947 年5 月)。

1946 年8 月并入西北大学后,侯宗濂(1946 年8 月—1947 年5 月)、刘蔚同(1948 年夏)、万福恩(1948 年9 月11 日)、李之琳(1948 年底至1949 年5 月代理院务)等相继任院长。院长下设教务处,总务处(下辖注册组、图书组、仪器室),训导处(军事管理组、生活管理组、体育组、卫生组),会计室,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1944 年1 月,因物价飞涨,师生生活艰困,加之军事教官与八期学生冲突后罢课抗议,引发全校性学潮。教育部遂将军事教官和原院长徐佐夏免职,并将教务主任李宝田、附属医院院长赵清华等解聘。内科学教授陈阅明接任附属医院院长。1941 年4 月底按教育部令,组成7 人招生委员会,包括院长徐佐夏(益甫)、附属医院院长王同观、教务主任黄如烟、总务主任毛抟凤、马馥庭教授、李文轩教授、教官刘伯安等。1944 年10月20 日,西北大学校长刘季洪与国立西北工学院院长潘承孝、西北医学院院长侯宗濂商讨陕南各地学生从军问题,并联名致电蒋介石,表示拥护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1942 年4 月,经国民政府批准,以创建于1933 年的甘肃医学专修科为基础,组建了“国立西北医学专科学校”,招收五年制的专科班。次年,改为国立西北医学专科学校,设置四年制和六年制的医学专业。

1945 年初,教育部将国立西北医学院与国立西北医学专科学校合并,原国立西北医学专科学校改为“国立西北医学院兰州分院”,侯宗濂任院长,汪美先(1914—1993)代理院长。国立西北医学院遂有迁兰州的计划。但是,1945 年8 月抗战胜利,原北平大学医学院要求复原北平,教育部不准,而同意搬迁至西安建校,并将西安崇礼路(今西五路)原西北制药厂厂址和附近空地作为国立西北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院址,迁兰计划未能实施,两院校也未能实现合并。

1946 年8 月初,教育部又决定将国立西北医学院并入国立西北大学,改为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8 月中旬,开始从陕南搬迁,历时两个月,迁回西安。1947 年春,西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始基建,11 月建成开诊,设病床40 张,由王立础任院长。1949 年5 月,解放军西安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西北大学,军事代表赵仲池委派王荣进驻西北大学医学院。

在此时期,发生一些重要事件:

一是接受资产。1939 年9 月18 日,国立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医学院接收委员会于西北大学校长室举行第一次联席会议。医学院黄万杰、余梦祥、冀侣僧;师范学院汪如川、袁敦礼、刘拓;西北大学苏雅农、张贻惠、赵学海等人出席,由张贻惠任主席。会议商讨接收前西北联合大学事宜,并就图书仪器、校产公物分配原则及办法做出规定;会议决议将原西北联大公物分为十份,西北大学接收五份,西北师范学院接收三份,西北医学院接收二份。[31]

二是于右任视察。1939 年12 月4 日,国民政府检察院院长于右任返渝经过南郑,到院视察,并在附属医院对全院师生训话。因适逢警报,且南郑复遭轰炸,原定的1 时训话,推迟到3 时警报解除。训话指出:“现今大学之入乡村,多因敌机肆扰的原故……医学虽可医人,救人于不死,但对于炸伤者常常不及医治。……军人在抗战中固然责任很重,唯我医学界之责任尤大,尚望大家格外尽力。同学方面应负起自己的责任,用心学习。抗战固赖之于军人,建国却系于我等,建国大业正待大家努力也”。[32]

三是开展社会教育。1941 年3 月20—22 日,本院公共卫生副教授黄万杰任卫生宣传队总队长,分领12 队,拟定宣传大纲,绘制60 张图画,在新民乡、灵泉乡各村落宣传卫生。其内容包括天花预防、沙眼预防、求医指导、改进膳食、疥疮预防等,同时施种牛痘和散发本院附属医院施诊券500 余张。1942 年12 月1 日,为实施社会教育,本院附设民众学校开学。聘赵敏树为校长,张继善为教务主任,学生任教员。(www.xing528.com)

四是国民政府教育部等机构介绍医学院概况。其一是1941 年5 月,教育部编《全国专科以上学校要览》介绍国立西北医学院校舍及设备:校址在陕西省南郑县(今汉中市)新民乡。北有汉宝公路,通西安。东有汉白公路,通湖北。西南有川陕公路,通四川。校舍系旧有祠庙、民房加以修改或重新建筑。计有教室、实习室、办公室、学生宿舍及医院诊室、病房等。共约150 间。环境方面北望秦岭,南邻汉江,山环水抱,临近旷野,风景佳丽,空气清新,于卫生疗病颇为适宜。校舍现有解剖、生理、病理、药物、细菌寄生虫、内科、外科妇产科、眼科、小儿科、耳鼻喉科各教室,并有附属医院1 所,卫生教学区1 处。其二是1942 年12月23 日,国立西北医学院回函(发文第475 号)致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为该处编撰的《中华年志China A nnual》一书提供本院概史。其中称:“本院创于民国元年(1912),地址位于北平之后孙公园,名曰国立北平医学专门学校,民国十一年(1922)奉令改为大学,名曰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民国十五年(1926)复更名为京师大学医科,民国十七年(1928),奉令改为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民国二十六年(1937)九月,北平沦陷,本院奉令撤退迁至陕西之西安,奉部令合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三校院,组成西安临时大学。民国二十七年(1938)三月,奉令迁移南郑,更名为西北联合大学,文、理、法、商、教育等院分设于城固,本院设于南郑城,旋复移至郊外之马家坝,距城三里许,去城可八里。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八月,奉令改组,本院改为独立学院,始称今名——国立西北医学院”(图4—6)。

图4—6 独立设置后的国立西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五是联合反映教职工生活困难。1943 年3 月1 日,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医学院等西北五校再次联合电呈最高国防委员会教育部、行政院秘书处、教育部,以呼吁解决生活困难,电文如下:“本院校等偏处陕南,交通梗阻,近数年来历受物价激涨之苦。校院同仁咸以国难当前,忍痛负重,未容言宣。乃迩来物价又复突涨不已,较诸西安、陪都各处,尤为高昂。而自1942 年10 月起城固地区生活补助费基本数为400 元,加成数为十二成。城固与西安、陪都悬殊,同仁艰窘,苦不堪言,拟恳请准予自本年4月份起提高城固生活补助费以资维持。”教育部未予答复。

六是解放前夕的迁校和护校斗争。此时,医学院院长汤泽光、万福恩(1900—1901)先后辞职赴广州、天津。其间,国民政府要求西北大学及医学院南迁四川。马载坤、张时等临时负责应付当局,抵制迁院。孙国桢(1907—?)、徐浩、孟昭林、隋式棠(1912—?)、王兆麟、张保真等教授、职员组成护校委员会,工人朱新年朱文光、唐友德,及学生高瀛洲、绪昶光、于克、郭炯等组成三四十人的护校队,日夜巡逻,为新中国保住了学校。1948 年11 月中旬,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到校命令西北大学迁往四川成都。西北大学,以及所属医学院、附设医院等开展了反迁校运动。反迁校斗争取得胜利,医学院师生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1949年5 月20 日,西安解放。5 月24 日,军管会进驻西北大学,同时派员接管医学院。侯宗濂任主任委员,张效宗为副主任委员,恢复医学院和附设医院的正常教学秩序。

七是参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地救护。1949 年7 月,医学院组织戈治理、宋爱兰、李秀林等医生和学生组成4 个支前战地医疗队,随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二、三野战医院西征,参加了咸阳反击战、扶眉战役、关山战役、兰州战役等。

八是陕西省医学专门学校并入西北大学医学院。1949 年8 月4 日,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委员贺龙,副主任贾拓夫、赵寿山、甘泗淇签署管会字第20 号令,将陕西省医学专科学校并入西北大学医学院。将医专附设医院全体人员及设备暂借西北军区司令部(未归还)。1949 年9 月完成陕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并入过程。

据侯宗濂回忆此段历史时,说:

1946 年学校由陕南迁回西安,并入西北大学,改名为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购前西北制药厂作校址,次年购西邻居民地皮14 亩余,建教学医院(图4—7),有门诊、病房各一排,全是平房,设床50 张。笔者回到西安后因病辞职,内科汤泽光教授代理院长。后万福恩继任院长近一年,实际到职不足两个月,亦离职而去。后来,胡宗南的军医处长李之琳代理院务,实则学院领导处于瘫痪状态。西北大学校部亦因校长屡次更换,学校秩序紊乱而无力顾及医学院。1949 年解放前夕李之琳随胡宗南逃走,学校更陷于无人负责的混乱状态。回忆学院成立至解放已近12 年,它度过了漫长的岁月,走过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医学教育受到摧残,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解放前12 年连同1949 年仅仅培养了347 名学生,平均每年不到29 名。在校学生数1949 年最高达280 名,教师44 名,实习病床61 张。教学方面有解剖、生化、生理、药理、病理、细菌、内、外、妇产、小儿、皮肤、花柳病、眼、耳鼻喉等科,这些科不但设备差,力量也薄弱。重要仪器有显微镜29 架,分析天秤1 架,电冰箱1 个,电动离心机1 台,万能手术床1 台,X 光机2台,图书2 530 册,杂志4 350 卷,学校规模由此可见。1949 年5 月20 日西安解放。学校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从此,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33]

图4—7 1947 年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在崇礼路(今西五路)建成开诊

源于北平大学医学院的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大医学院诞生于战时西安,复经西北医学院、西北大学医学院、西安医学院等母体的发展演化,保存了中国最早国立高等医学教育的薪火,形成了丰厚的历史积淀,依然是抗战大后方的五大国立医学院之一,亦为我国西北医学高等教育的肇端。作为当时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六大学院之一的医学院的成立和之后的独立设置,不但是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的源头,也标志着西北地区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奠基。它保存我国最早的医学高等教育火种,汇入陕甘医学教育,奠定了西北医学高等教育和西北医学科学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