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侘寂侘寂的来历与含义:追溯中华文明起源的室内环境艺术研究

侘寂侘寂的来历与含义:追溯中华文明起源的室内环境艺术研究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2.3侘寂侘寂,与其说是外来词,实际上追溯其文化和文字的起源来看都出自中华文明,仅仅是被日本人升华出了新的、更加富有深蕴的含义,又一步步发扬光大,这就使得很多中国人听到这个名词时,误认为其以日本为源。

侘寂侘寂的来历与含义:追溯中华文明起源的室内环境艺术研究

1.2.1 侘

“侘”原意有“寂寥”“寒碜”“困苦”的意思。在安土桃山时代,有一位伟大的茶道家,他将精神世界的追求与茶道提倡的美学观念结合并称之为:麁相并且创造了著名的侘茶,他就是著名的茶道家千利休。麁相最初在日本的翻译是外表虽然粗陋,但内在完美,讲究的是“陋外慧中”,与我们的古语“秀外慧中”刚好相反。日本著名的“和、敬、清、寂”茶道精神,正是结合了侘寂美学的概念。人们在喝茶的时候,关注的不再是名贵的茶叶、奢华的器具或是高雅的环境,而是在品茶时的“净之心”。由此可见,如今“侘”的概念是“自然”“简朴”“风雅闲寂”“出世离群”等含义。

“侘”是指在否定了世俗普遍意义的美之后,在简洁安静中融入了质朴的美,产生的独特的美学思想。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主观性的视角,强调谦卑地与自然和谐共处,影响空间性的事态。

1.2.2 寂

如果说“侘”体现的是一种空间性的状态,那么“寂”则具有时间性,其所表达的是一种时间性的追溯,更加关注的是物品在经历岁月及大自然洗礼后留下的美。“寂”指的是一种即使物体外表老旧,但仍然能从其内在浮现出经历时间流逝后沉淀的美,即使是斑驳的外表,或暗淡的色彩,也无法阻挡的一种令人震惊的美。“寂”是“沉寂”“空寂”,是一种逍遥自在、悠然闲适的态度,而不是“死寂”。

“寂”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是听觉上的“寂之声”。有声胜无声,称为“寂声”,用声音来表达寂静。第二是视觉上的“寂之色”。它以一种以简素、古旧、暗雅为外部特征。从色彩上看,“寂色”给人以朴素、凄凉、陈旧、低调、含蓄、自由的感觉。第三个层面是“寂之心”。指的是一种与“嘈杂”“崭新”等事物完全相反的“静谧”,并且留有岁月痕迹的淡泊寂然的自然状态。在日本,获得丰富精神世界的方法之一便是体验隐士和苦行者的清贫生活。这种生活被认为是不仅能唤起对大自然的无限的崇敬,也能培养人们对日常生活细节的鉴赏能力的生活方式。而后,这种清贫的生活方式在日本获得了不同的内涵,成为一种纯粹之美。

艺术的范围内,感觉的重要性实际上要胜于理论,太过精准的表达会将留人想象的浪漫色彩吹散。“寂”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是它的特性之一。这种独特的审美内涵,也使得日本诸多美学范畴可望不可即。

1.2.3 侘寂

侘寂,与其说是外来词,实际上追溯其文化和文字的起源来看都出自中华文明,仅仅是被日本人升华出了新的、更加富有深蕴的含义,又一步步发扬光大,这就使得很多中国人听到这个名词时,误认为其以日本为源。

小乘佛法被人们公认为是侘寂之源头,最初被认为是一种使精神生活变得丰富的途径。起初是指一种与自然独居,出世离群、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如果想要更清晰地了解“侘寂”,那么可以单独解释“侘”和“寂”这两个字,“侘”和“寂”所表达的并不是同一种含义。而当这两种不同的含义字结合起来,才出现了我们当代所理解的这种独特的美学。

“侘寂”作为一种审美视觉的原则,通常是指无常和残缺的概念,“侘”与“寂”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可以理解为一种境界,静雅的、朴素的,最后逐步产生了独特的传统日本美学体系。其中“侘寂”的美学特点可以总结为简约、淳朴。

“侘”是一种对事物本质的思索,而“寂”则更加趋于一种精神方向的经历。“凋零的悲伤”是“侘”所思索的审美的中流砥柱,体现为由悲伤到对生命的崇敬,是人们所倡导的一种精神状态。“寂”既关注事物不执着的存在方式,又聚焦于日常生活中大自然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不仅在茶道之中,“侘寂”在多种艺术形式中均有体现,如枯山水庭院运用无声的细沙来表达流动的水波。日本学者铃木大拙说的:“侘寂使其形式变得更加简单和抽象,并引导这修行人从万物的表面挣脱出来,追求一种精神层面上的视觉美感。”这种美的定义,如同日本民艺大师柳宗悦所提倡的“他力之美”,这些诠释为“侘寂”的美学概念的表现。“侘寂”的美在不管是传统寺庙还是现代建筑都加以充足的展示和发挥。(www.xing528.com)

1.2.4 器

器,皿也。

勒柯布西耶认为现代化生活就像是一台机器,在《走向新建筑》中柯布逐步形成了他的建筑理论知识的核心内容,产生了所谓的柯布与众不同的建筑类词汇,完美地将机械工艺与建筑美感融合在一起。

什么是建筑与空间环境的实质?这个问题在许多方面都有所涉及,例如客观物质和精神、科技、美感以及艺术等一系列不同的本质和关联。可以说,是一种容器,同样也可以说它是一种中介,介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建筑、空间、环境内部空间就像一个大容器必定会被填满,而填满的不仅仅是物质,内里最为重要的是其精神铸造。空间环境不是纯粹的物质形式,它同时也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其生命的含义不仅仅体现于它线条的流畅性,工艺的完美,而在这个容纳人的器具中,人和人、人和物有行为、心理,有范围等的彼此相互作用,使生活更加协调和丰富。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时代给予空间环境什么样的特征,都必须处理好建筑与人、建筑与社会、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空间环境与生活息息相关。时代的变迁会赐予建筑不相同的含义和标签,这是一种人们无法否定的客观事实。我们也经常会从各个时期的建筑中看出文化的缩影。这种时代的精神,脱离不开“器”的构造。室内空间、建筑等容纳人的范围较小的在这篇论文里称之为“器”(见图1-2)。

图1-2

1.2.5 场

场:处所;多人聚集或事情发生的地方。

园林等开阔类型的范围空间,作为许多人聚集或活动的地方,在文章里称之为“场”。园林空间是指为人们的活动所设置的,具有一定的容量,由景观要素构成的空间。

“场”给人以内在的感受和体验。

这里的“场”是舒尔茨所说的,既是自然环境,也是人类建成环境的共同体,因此,作为“场”而存在的空间环境,其内涵就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大地上留下的烙印。人与自然关系印记在大地上的就构成了园林、景观等。

空间环境的艺术形式是以空间环境作为艺术设计载体的,其会从美学的角度对景观的空间进行设计,在一定地域内,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手段,使之从空间比例、功能结构和平面布局形态等多方面这个“场”与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达到和谐从而创作的一种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空间环境艺术以艺术设计为基础,将空间环境作为载体,整体地、全面地、自然而然地从审美的角度设计景观空间,进一步改善园林和景观的空间表现艺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