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建筑艺术设计中的侘寂美学传承

当代建筑艺术设计中的侘寂美学传承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将侘寂美学的观念运用到空间环境设计中,使人们可以通过对环境的观察来体验侘寂美学所带来的意境。

当代建筑艺术设计中的侘寂美学传承

5.2.1 自然性

工业文明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面对着如环境恶化、海洋污染等问题,在付出沉重的代价之后,人们开始反思这种发展所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回想早期对日月星河、山川大海人们所呈现出的对自然的崇拜、对动植物的敬畏。当代人也希望回归到自然的生活中去。

侘寂美学的观念提倡从最简单的自然事物中获得感悟,从而得到真理佛性,因此侘寂美学视域下的空间环境设计首要条件就是回归自然,人作为世间万物之一,需要顺应世间万物的变化,现代景观设计更要符合自然环境的改变。因而具有自然本源属性的设计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在设计中,通过简单的形式表达、自然的色彩、原生的材料,表现出独特的精神氛围空间,设计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在于倡导自然的生活方式,追求材料的自然正是说明了对自然事物的提倡,设计材料的使用应具有可持续性、有机性和非破坏性。许多材料存在污染物挥发和报废后不可回收的问题。因此,材料的选择在家具设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用材料应符合对环境无污染、使用过程中对人无害、可回收等自然属性。它可以引导人们接近自然,享受生活,感受生命。

从侘寂美学角度进行的空间环境设计,创意设计的过程应该是学习自然的过程,在自然中感受侘寂,获得精神上的感悟与升华。

5.2.2 和谐

侘寂美学的观念具有对生命和自然的人文关怀,因此,侘寂美学视域下的空间环境设计所提倡的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侘寂美学视域下的空间环境强调最小干扰空间环境的设计原则,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空间环境设计中,不应忽视场地改造的具体细节,应重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要注意每次改变和处理可能会带来的后果,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和谐共生,才能营造出一个真正体现侘寂之美的空间环境。尝试使用低碳环保设计,并使用对场地环境危害最小的材料,以保持生态平衡。

“和”是道德的最高标准,是理想的德、完美的德。这种和谐不仅仅存在于自然,同样也存在于人们所处的空间环境。

人作为空间中活动的主体对象,无论最终空间环境的发展呈现出的面貌与形式如何,都能最直接地感受到空间环境所想要表达的一切。环境参与者在空间环境中与人或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它们是共生的“和”关系。如今人们对生活环境、空间环境的需求不仅仅只是物质方面,人们愈加注重人在空间环境中的情感体验与感官享受的精神需求,这一趋势也使得侘寂美学视域下的空间环境设计更倾注情感审美等精神方面,使空间参与者与空间环境达到整体的和谐,给人带来了宁静和放松的心理情绪和情感体验。

空间环境是情感的表达方式之一,人的情绪和情感可以通过体验空间环境的过程产生。通过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将侘寂美学的观念运用到空间环境设计中,使人们可以通过对环境的观察来体验侘寂美学所带来的意境。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将侘寂美学的观念赋予空间环境及形式之中,人们的身心得到了放松,一种和谐之美油然而生,体现出人与空间环境的和谐。

5.2.3 功能性

现代设计的核心是形式随从功能,它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时关注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处于空间中或特定环境中的人们在不同设计的环境中,会有着不同的心理感受,功能性的命题解释了空间设计应遵循的对象和本质,运用“侘寂”美学的视角去设计现代的空间环境。(www.xing528.com)

建筑师在建造人类生活的载体、人与自然互动的平台时,无论是面对大型的规划还是小型的设计都需要面对不同的、来自现实的自然以及社会问题。不应仅仅考虑建筑的审美与个性,更要重视的是空间环境最终是为使用者服务的,空间环境是对人类、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责任的本质。如果我们脱离这个设计理念,那么所有其他的理论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空间环境的设计应立足于用户的需求和空间环境的功能。

在空间设计的早期阶段,为了提高空间环境设计的功能性,需要对大量的材料进行科学分析,不仅如此,还需要对景观、场地、空间、需求等进行必要的分析,了解需要应用什么样的科学技术手段才能确保空间环境的设计满足环境参与者的需求,以提高空间环境设计的综合性,实现环境参与者对空间环境使用的功能和效率,从根本上提高空间环境的功能性。

但盲目地追求设计功能会导致功能决定一切的盲目趋势,违背“侘寂”美学视域下的空间环境设计,导致功能主义走向极端。只有关注空间参与者的心理感受,找出现有情况存在的不足,然后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在设计时对空间参与者喜好的设计风格与功能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为环境参与者营造一个符合人们所期待的,舒适、优雅、自然、和谐、愉悦的空间环境,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空间环境得以协调。

因此,设计师需要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规划空间功能布局和流线布局,并对空间设计提出指导意见。

5.2.4 生态性

作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空间环境,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为人们提供健康、高利用率、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环境,一直是设计师们所追求的。从当前设计来看,生态设计理念的引入已经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如何将生态设计理念引入空间环境设计已成为空间环境设计探讨的内容,致力于设计出高品质的生态设计,并思索生态设计的本质。设计师们在各种有形和无形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从而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帮助人们体会环境的污染对人们自身的影响,潜移默化地从认知上转变人们征服自然的野心,转化为适应自然的智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生态设计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前提,优先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并与城市规划相结合进行设计。在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地保护资源,爱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在设计中利用现代生态技术和环保、再生、可持续循环的材料,尽可能减少建筑在构建时的能源浪费,避免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建造时必须是绿色环保、生态无污染、多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建造集约节能建筑,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减少建筑物数量。空间环境设计过程中为了满足空间环境物生态特性的要求,会优先考虑整体空间中环境物的生态属性,在设计的具体方案中改善原有的设计思路。生态设计与空间环境的融合,旨在设计和展示空间环境的完整过程中,协调环境、材料与整体的作品关系。

在未来空间环境的设计中,包含着生态理念的设计也将逐渐占据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