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器中侘寂美学在建筑与室内空间艺术中的应用与特质

器中侘寂美学在建筑与室内空间艺术中的应用与特质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侘寂”强调事物的不完美,因此在物品的摆放时尽量强调事物的不规则形态,常用不对称的手法来进行表现。“侘寂”美学视域下的空间布局不仅要充分体现其特点,同时也要尊重环境参与者的功能需求,并且使其内心能够得到满足。图3-19在选择涂料时,要充分结合“侘寂”文化的内涵,根据现代化人们对功能的需求,选择对应的色彩。从而实现合理的侘寂美学视域下的室内家具物品陈设设计。

器中侘寂美学在建筑与室内空间艺术中的应用与特质

“侘寂”美学是建立于人类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感受上的,与现代主义破坏原有的事物、分解再重新建立起新的秩序不同,“侘寂”将人与自然紧密地结合,让人们在空间中感受自然,接受事物本身的不完美性,提倡绿色的生活。侘寂的精神虽然传承并延续至今,但侘寂美学视觉下的现代室内环境设计非完整地要将“侘寂”自身表现得完美无瑕,而是将这种传统美学中的某种概念,与现代室内设计美学定义相结合,设计出能够缓解环境参与者的精神压力,提升环境参与者的审美品位,具有文化特征、意境情趣的空间。

日本即便是当前最先锋的设计作品也可以看到侘寂的影子,隈研吾建筑的消失、安藤忠雄清水混凝土的含而不露、妹岛和世强调建筑的穿透性、流动性、藤本壮介建筑的原始性、伊东丰雄建筑易逝的观念,设计师们将设计的焦点从“物质”转向“神韵”。

3.3.1 空间的布局形式

在空间形式的布局上采用留白的方式,设计者应当从整体微观和宏观方面进行分析,要以人的活动为核心,注意空间的排列方式,不仅要满足人们对空间使用的功能需求,同样在精神层面给人想象的空间。在空间进行全面的、合理的、科学的规划时,物品的选择上不宜过多,变化不易太复杂,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图案的应用,倡导天然有机的设计语言。根据材料本质和空间排列的特点,以自然的方式为主要载体,尽可能地保留其本质。“侘寂”强调事物的不完美,因此在物品的摆放时尽量强调事物的不规则形态,常用不对称的手法来进行表现。“侘寂”美学视域下的空间布局不仅要充分体现其特点,同时也要尊重环境参与者的功能需求,并且使其内心能够得到满足(见图3-18)。

图3-18

3.3.2 色彩的运用

在色彩的运用上,不同的色调带给人不同的感受。下面分别从色相、纯度和明度上来说。从色相上看,同类色相能保持统一、谐调、雅致、柔和的特点,使用让整个空间环境显得朴素,除了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但从纯度上看,饱和度较高的颜色和纯度较低的浊色分别会显得华丽或朴素。从明度上看,深色调则更能凸显时间的沉淀,使整体环境显得更加朴素深沉(见图3-19)。

图3-19

在选择涂料时,要充分结合“侘寂”文化的内涵,根据现代化人们对功能的需求,选择对应的色彩。在色彩的选择上首先应尊重物体本身的色彩,尽量减少人造色彩涂料的使用。若必须使用人工着色处理时,应该尽量提取自然界中的色彩,选择环保颜色涂料,并且在使用性的基础上通过色彩的搭配来充分彰显“侘寂”美学视域下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的特点。在颜色的选择上,不应使用大面积的黄、红、橙、绿等鲜艳明快亮丽的色彩,会使空间环境显得过为活泼、轻快、具有强烈的冲击感,应该尽量采用色彩的色相、纯度较低,并且可以充分具体地体现设计材料本身的颜色。与此同时,具体地将室内中颜色的多样性进行搭配。首先,必须掌握材料本质颜色的特征,在这个基础上,更要注重室内全貌色彩的和谐再进行有序配色。在追求和谐变化的过程中,使变化的节奏尽可能接近自然的程度(见图3-20)。室内空间的色彩选择朴素淡雅的色调,给环境参与者带来内心的平和,使置身于此的人感受到内心的宁静才是符合侘寂美学视域下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的。

图3-20

在光源色调的选择上,应尽量选取暖色调的光源,营造出一种厚重而深沉的色彩环境,使色彩环境与侘寂美学视域下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相得益彰。

3.3.3 家具物品的陈设

“侘寂”最初由千利休在日本的茶道中提出,当时的器具展示出的不规则造型传递出“不完整”的美,正是这种特性使它更接近自然,同时更加倾向于生活的本质—人生的不完美,从而唤起人们的共鸣,成为一种独特的美学特征。随时间的推移,一系列茶道相关的陈设、装置、家具等都开始推崇这种美学特征,空间环境设计也逐渐介入了这种美学概念并逐渐发展起来。

基于侘寂美学视域下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中,家具作为满足人们日常中坐、卧等一系列功能的重要元素内容,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的功能需求,同样也起着衬托室内空间环境氛围的作用。侘寂美学视域下的室内空间环境中家具提倡可循环利用的原则,多数是以原始木料为主,棉花、麻布等材料用作搭配元素,要注意在材料的表面尽量地保留其自身的纹理和触感,让人们在嘈杂的世界中感受到自然的淳朴(见图3-21)。虽然保留其原有的材质、肌理,但在经过设计师独具匠心的设计时,也可以使人们丢弃对事物刻板的印象,产生独特的审美见解,提升人们的审美意识,同样也使家具在自身功能和烘托环境气氛的基础上成为一件艺术品。

图3-21

除了家具本身的设计,家具的陈设在侘寂美学视域下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中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家具合理的陈设,可以对室内空间环境进行恰当的分割,室内空间设计能带给我们一种特殊的感悟,即“空间整体”,而室内家具等陈设物品则是以细节特点作为出发点,不同的摆放位置能够给观者带来截然不同的视觉体验。简约作为体现“侘寂”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代表着缺失,而是用一种以简驭繁的表达方式来阐述空间环境别样的美感。简单来说就是丢弃不必要的装饰,只采用一些能体现岁月美感及自然感的事物作为点缀(见图3-22)。

图3-22

想要设计出符合大众预期的室内空间环境,首先需要立足普通民众的实际诉求,注重环境空间内个体的实际体会与感知。完善的设计理念以及对材料的合理运用都会关系到环境参与者的情感体验。

其中,实用性和舒适度作为两个最重要的维度影响着侘寂美学视域下室内家具陈设物品的设计。

舒适度和实用性作为一种切合实际的心理认知以及情感体会,在设计时应把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作为首要的设计目标,了解环境参与者对室内空间环境的需求,同时也要注重家具自身的实用性及舒适性,运用自然的本心去进行设计创作,体现出主张自然化、平常化、有无相生的设计思想。从而实现合理的侘寂美学视域下的室内家具物品陈设设计。(www.xing528.com)

3.3.4 材质的选择

随着时间的流逝,新型材料的普遍推广,建筑行业呈现出快速的更迭,与传统建筑相比,现代的建筑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型建筑材料的产生使建筑的永恒不再是奢望。但“侘寂”的设计理念主张顺应材料的消耗以及衰退,打破了原有的概念,引导人们接受时间对事物及建筑的影响,引导人们欣赏这种经历时间沉淀、不完美、脆弱的美感。

在侘寂美学视域下的现代室内环境设计除去了以往繁杂的装饰,丢弃了过多的人为加工。在保护材料的基础上,尽量保持其原有的颜色、质地、花纹等自身的特点(见图3-23)。

图3-23

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中,墙面作为面积最大空间的构成部分,有条理性地对墙面进行设计,可以突出空间的特点,使其更加完整、具体,排列更为有序。在墙面设计中,根据想要创造的空间环境和氛围的具体情况,合理布局与设计墙面。墙面的设计除了可以采用特定的纹理、选用恰当的自然材料进行装饰之外,也可以在利用竹片、鹅卵石等具有艺术气息的装饰材料在墙面上进行铺装以达到营造自然的环境。一般在对地面的选择上,人们大多偏爱使用木材木质地板可以体现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保留木材原有的肌理和色泽,可以给人一种雅致的感觉

在材料的搭配及选择上,为了让空间参与者能够充分体验室内空间里质朴和自然环境氛围,可以选择多种元素的大面积铺装,提倡使用例如木材石材等一系列的天然材料,或是石板、瓦片、墙纸等接近自然肌理的材料,搭配灰暗的色彩、粗糙的肌理以及零碎的组合形式(见图3-24)。侘寂美学视域下的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丢弃原先的刻意打磨加工,提倡在保留原有肌理的基础上进行粗加工,将这份粗糙保存于建筑之中,体现出岁月的痕迹。可循环重复利用的永续原则一直是侘寂美学思想所提倡的,由于长时间使用,在处理或多或少地磨损或破坏的材料时,避免直接拆毁清除的处理方式。首先,应分析材料的损坏程度,主张对材料的缺陷部分进行分析,并找出其适当处理的方法,将损坏的部分与物体化为一体,更可以凸显成为整个空间或物体的亮点。选择将设施材料进行填补或是重新组合,将其进行良好的改善,充分发挥其提点,使之更好地在室内设计中体现出“侘寂”之感。

图3-24

不仅如此,环保的材料也是侘寂美学视域下的现代室内环境设计的首选。目前,市场上环保材料种类繁多,比如天然植物纤维制造出的纸制品、纱绸墙布等环保墙纸、低毒环保型的胶合板、生物乳胶漆等,将使用可回收材料作为设计标准,并降低建设的成本,不同地区结合自身特点选择自产或就近地区适合自身建设的材料。自然的材料、天然的肌理、带有岁月痕迹的装饰使得人们置身于一种静谧素雅的空间环境,使人们体会到时间的流逝,并在流逝中得到沉淀。为了加深人们对空间环境的第一印象。空间环境设计中的材料选择可以根据环境创造的不同气氛选择不同的材料(见图3-25)。

图3-25

3.3.5 精神氛围的营造

在当前的社会氛围下,我们面对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和越来越紧凑的生活节奏,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已然成为我们的奢求。不同的氛围营造能够带给环境参与者不同的感受,而“侘寂”所提倡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正是当代人所追求的。

符合侘寂美学视域下的空间环境在设计风格和设计语言上应该带给人们视觉上美的体验,并且在满足人们日常活动需求的条件下具有宁静、自然、雅致的氛围。而在茶道中所提倡的“和、清、敬、寂”同样也能运用在寂美学视域下的空间环境氛围的营造(见图3-26)。

图3-26

“和”,有着和气、和谐、和平的意思,“和”代表着“和谐”“和悦”之情。“和谐”是外部装饰,“和悦”则表达了环境参与者的内在感受。“和”的境界是远离纷扰,追求平静,不仅视觉上,墙面、地板等大面积的装饰、触觉上、嗅觉上及听觉上也要突出“和”的氛围。例如装饰物的质感不要太轻或太重,室内的气温不要太刺鼻,光源同样也可以选柔和一些的。通过室内空间环境中“和”的营造,使环境参与者感受到内心的平和。

“敬”,有着尊敬、致敬的含义。“敬”不仅仅是“敬”人,同样也包含着对物的“敬”。在镰仓后期,大量的唐宋物品流入日本,在当地形成了奢靡之风,以村田珠光为首认为将这种日本当时生产自有其朴素与清寂之美的茶具用于待客,不仅提升了道德情操,同样体现了主人高尚的审美品位。从中衍生出来“和敬”的道德观念。“敬”物就是敬自然,这里“敬”,意为出于“本心”,尊重自然的残缺、不完美。不仅尊重空间内的人,同样在物质上尊重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

侘寂美学视域下空间环境的“清”指的是心清,使环境参与者在环境内感受心的清净。侘寂美学视域下的空间环境“清”的设计是从局部到整体营造出一种“清”的意境。为环境参与者在繁忙、嘈杂的社会中感悟到本心,在空闲之余,或独处之时,或聚会之际,达到心境的清明,去除功利之心,重启本来清净之心,使人们在思索中沉淀自己内心。

“寂”有着“静寂”“和平”“静稳”之意。“寂”其实就是茶道中追求“侘”的审美意识与意境的表现,寂,并不是寂寞的意思,而是追求一种平静的心境。在现代生活中,由于我们长期处于一种嘈杂的生活氛围,内心有着对独处、平静的环境的盼望。环境参与者在安静的环境中,得以真正专注当下(见图3-27)。

图3-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