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员训练生活及教育计划

学员训练生活及教育计划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育计划中规定学员必须接受军事训练和军事生活管理,这个问题引起绝大多数同学反对,争论焦点集中在“教育”与“训练”应该以哪项为主,甚至辩论得面红耳赤。最后由蒋经国总结说,教育与训练两者不能截然分开,我国自古以来,一向主张文武合一的教育,特别在今天具备一定的军事训练和生活管理军事化,更是抗战的需要。中央干校是三民主义青年团主办的,因此,所有入校学员必须参加这一组织。

学员训练生活及教育计划

中央干校开始招收的第一批学员是研究部第一期,规定一年结业,服务一年后公费保送出国留学。在一千二百多考生中,录取学有专长大专和少数具有同等水平的学生二百人。另外个别人是随蒋经国赣南来的,他们是王升、徐贵庠、孔秋泉等人。开学仪式整整举行了一个星期,包括全体大会和小组讨论,由蒋经国主持。他在讲话中概略地阐述中央干校的宗旨及研究部第一期的施教方针和教育计划,然后由训导处长胡轨、教导处长王政、总务处长施季言分别说明关于训导、教导、总务各方面的职掌和实施计划。学员们用几天的时间讨论上述四个报告,对于施教方针中的“通材教育”一节,大家在讨论中认识比较一致。所谓“通材教育”,简言之就是主张研究部学员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应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因此凡原来攻研社会科学的在这一年内应该选修自然科学,原攻自然科学的则应尽量选修社会科学。在教育计划中规定学员必须接受军事训练和军事生活管理,这个问题引起绝大多数同学反对,争论焦点集中在“教育”与“训练”应该以哪项为主,甚至辩论得面红耳赤。最后由蒋经国总结说,教育与训练两者不能截然分开,我国自古以来,一向主张文武合一的教育,特别在今天具备一定的军事训练和生活管理军事化,更是抗战的需要。结果,虽仍有同学持反对的态度,还是按照校方的预定方案施行。

中央干校是三民主义青年团主办的,因此,所有入校学员必须参加这一组织。在蒋经国主持下,我们集体参加了三民主义青年团。团干事是蔡思曾(即蔡省三),具体负责团的工作,开展各种活动,如小组会、文娱晚会、远足旅行等。

研究部学员编成两个中队,中队之上设总队部,为以后干校扩大作好准备。总队长张叔衡,第一中队队长赵铗,第二中队长蒋志明。分队长、班长均由学员担任,王庆芳、王升、范文纪、徐煦衡、萧邦瀛、许功锐六人,因曾在军校受过严格军训,被推选为分队长。每周除基本军事操练外,早晚举行升降旗仪式。蒋经国还率领全体学员和官佐绕着山坡跑步,跑到全身出汗,他首先脱去上衣,赤膊跑在先头。他还经常做“精神讲话”,有时在夜间紧急集合,学员在睡梦中起来,听他所谓的“月白风清谈革命”,其内容大都引自“总裁言行”和“总理遗教”。蒋经国还陆续与研究部第一期学员进行个别谈话,增加了解,建立感情。

中央干校的课外活动,如体育、文娱活动,蒋经国基本上都来参加。他利用一切机会与学员保持接触和联系。记得有一次他率领我们去重庆近郊一个兵营参观,晚间去市内看电影,都以徒步行军进行,回校的二十多里路尽是山径陡坡,在黑夜行军又兼大雨滂沱,蒋经国谈笑自若,还带头大声呐喊。(www.xing528.com)

施教方针既是“通材教育”,因此,提供学员选修科目并不算少,但专任教师寥寥可数,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从重庆各学校聘来兼课。选修科目中以选修英语者最多,讲授英语的是陈丕士先生,他是外交界前辈陈友仁之子,同时是蒋经国留俄同学,精通英、俄语。他教授英语的同时,经常介绍苏联计划经济工业生产等情况,同学们听来津津有味。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教授了两个多月就不来上课了,据说是与宣传苏联有关。后继者是一位美国女教师,她教课一丝不苟,并说,中国需要现代化,经常鼓吹美国的现代化一切都表现在快速化上面。她认为:“凡是快速的东西就是现代化的;凡是现代化的东西就是快速的。”

为抓学员的政治思想和军事生活,干校训导处下设训导组和军事组,各分队设专任训导干事,联系学员,藉以了解学员思想动态,这些训导员大都是蒋经国在赣南任专员时期培养的一批所谓“赣南系”的干部。训导处长胡轨,江西萍乡人,黄埔出身,留学苏联,与蒋经国共事多年,蒋经国不在校时,他代理教育长职务。他平素与学员一起生活,要求严格,态度生硬,以致引起部分学员的反感,还有人私下贴标语攻讦他,他甚为气愤,为此集合学员开大会,训斥说:“教育长在校你们很听话,他一离校,你们中间竟有人干这样事。我是竭尽自己的努力来工作,你们对我有什么不满,可向我直接提出,现在这种做法,除非是共产党!”他以“红帽子”来威胁,也得不到学员们的同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