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考察教育成果直达-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考察教育成果直达-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效法欧美取得成功,教育也是一个方面。清末民初去日本留学和考察的人络绎不绝。1917 年秋,直隶省公署教育科派遣教育工作者一行14 人,经朝鲜前往日本考察,顺便到江苏、浙江两省参观。重点是日本,所记也更为详尽,曹鸿年也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文化对朝鲜和日本的巨大影响。但是,《教育笔记》出版后,并未产生预期效果。

考察教育成果直达-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日本效法欧美取得成功,教育也是一个方面。清末民初去日本留学和考察的人络绎不绝。1917 年秋,直隶省公署教育科派遣教育工作者一行14 人,经朝鲜前往日本考察,顺便到江苏、浙江两省参观。曹鸿年作为小学校的代表随团出访。

曹鸿年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将凡所见闻详细记录下来,回国之后,“每于夜深人静,编集笔记”,编成《考察日韩江浙教育笔记》一书(以下简称《教育笔记》),1918 年4 月出版。约800 万字。

此行考察了中学校、师范学校和附属小学共计26 所。重点是日本,所记也更为详尽,曹鸿年也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文化对朝鲜和日本的巨大影响。如在汉城参观公立高等女学校时,教员室有一横批是“温故知新”,室内操场又有一横批是“学而时习之”,这些都是《论语》中的警句。在东京游览三越百货商店和松坂屋百货商店时,看到他们卖的都是日本国货。而上海先施公司的广告却是“统办环球货品。”他认为这是“万国之销货场,直漏卮地耳!”因成一诗:

同是商场百尺楼,因何品物不相侔(相等)?

可悲膨胀漏危地,尤自相夸各货优!(www.xing528.com)

这虽然和办学没有直接关系,但这种爱国的思想感情和敏锐的观察力,是教育家所不能没有的。

这次日本之行,可以说曹鸿年不辱使命,因为凡是能记的都记下来了。不只有教育,也有政治,也反映了他的研究心和责任心。

但是,《教育笔记》出版后,并未产生预期效果。《教育笔记》无论在内容上和写作方法上,都是供师范学校和附属小学工作上的参考资料,甚至可以作教育部门决策时的依据。如果没有教育部门的倡导和布置,这本书以及任何同类的记载,势必落空。当时师范教育很不发达,以天津为例,只有两所师范党校和两所附属小学。小学教员的工资微薄,这个职业不为青年所重视。尽管师范学校不收学费,甚至还有津贴,但是愿意去上学的人也不多。由于这种种原因,《教育笔记》销路很差,也就不足为奇了。后来,曹鸿年不以办教育出名,而以书画家著称,这也是原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