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个时期的巴洛克居住空间设计

三个时期的巴洛克居住空间设计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帕拉第奥设计的巴西利卡、圆厅别墅,是此期的代表作。巴洛克时期的居住空间设计,主要以意大利罗马巴洛克居住空间设计为代表,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早期巴洛克居住空间设计、盛期巴洛克居住空间设计以及晚期巴洛克居住空间设计。

三个时期的巴洛克居住空间设计

人文主义思想是相对中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基督教神学观念而言的,重视现实世界,尊重个人力量,尊重个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发展。由于古典文化与人文主义思想相契合,于是这一时期的欧洲文化出现了一种由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向古典文化回归的趋势。这种趋势反映在居住空间设计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抛弃中世纪象征基督教神权哥特式风格。文艺复兴时期的居住空间设计,以意大利文艺复兴居住空间设计为代表,取得的成就最高,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早期文艺复兴居住空间设计、以罗马为中心的盛期文艺复兴居住空间设计、以威尼斯为中心的晚期文艺复兴居住空间设计,与此同时,产生了由罗马耶稣会掀起的巴洛克居住空间设计。

在意大利早期建筑师的努力下,有意把古典建筑要素、集中式形制、几何形状和数学比例引入建筑中,使当时建筑的外观与室内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建筑更加理性、和谐和完美。15世纪末,罗马开始成为意大利的政治文化中心,许多设计师、艺术家纷纷聚集于罗马。由伯拉孟特设计的坦比及多小教堂,标志着盛期文艺复兴居住空间设计的到来。而盛期最重要的建筑物则是圣彼得大教堂,它的设计与建造经历了曲折而复杂的斗争,其间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师、艺术家都参与了此项工程,如伯拉孟特、米开朗基罗、马代尔诺。这一时期除教堂居住空间设计外,住宅居住空间设计也有很大发展,如拉斐尔设计的马达马别墅、佩鲁齐设计的麦西米府邸、小桑加诺设计的法尔尼斯府邸,都是住宅居住空间设计的代表作。16世纪中叶以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进入晚期,其中心由罗马移至威尼斯。帕拉第奥设计的巴西利卡、圆厅别墅,是此期的代表作。

意大利文艺复兴居住空间设计的发展主要包括四方面特点。第一,空间形制以集中式为主,如圣洛伦佐教堂老圣器室、圣灵教堂、坦比哀多小教堂以及伯拉孟特、米开朗基罗的圣彼得大教堂方案等。不但如此,帕拉第奥还将集中式首次运用到住宅建筑的居住空间设计中,可以看出,对集中式的强调,是人文主义建筑师们共同的愿望,他们的兴趣是如何创造一个形式完美的空间,至于空间的功能则放在了次要位置。第二,采用数学比例组织空间。赛维认为,伯鲁乃列斯基带来了新的因素,主要是一种数学的概念。他在圣洛伦佐教堂设计中以一个正方形为基本单元,将整个教堂平面按照1∶2、1∶4的比例进行布局,圣灵教堂也是由一个正方形发展而来,但它的比例较圣洛伦佐教堂更加和谐统一。除此之外,圣安德烈亚教堂、圆厅别墅等的空间布局都是如此。可以说,用比例来组织空间是真正属于文艺复兴的手法,而空间比例同时意味着对空间尺度的体验,由此构成和谐空间的一部分。第三,复兴古典的静态空间。追求连续性的空间是哥特式建筑的特色。早期文艺复兴注重的是赋予空间理性,建立空间格律,使这个空间能够度量。到了16世纪,文艺复兴建筑排除以往各时期一切有动感的因素,空间形式复兴古罗马的静态空间,强调立体造型,表现体积感,如法尔尼斯府邸、圆厅别墅等,无论圆形还是方形空间,都渴求对称性,追求集中式形式,崇尚硕大的材料质感。第四,室内装饰从朴素到华丽。自伯鲁乃列斯基将古典建筑要素引人室内,便开创了室内装饰的新风格,如圣洛伦佐教堂的老圣器室,将科林斯柱、爱奥尼克柱、山花、柱上楣、线脚等作为装饰要素,以平面化加以表现,但到了16世纪,室内装饰发生变化,如法尔尼斯府邸除使用古典建筑要素外,还大量使用壁画雕刻,并以立体化、雕塑感加以表现,使室内装饰从早期的朴素发展到盛期的华丽。

文艺复兴居住空间设计自在意大利诞生后,对欧洲其他一些国家产生很大影响。法国于16世纪上半叶由哥特式向文艺复兴式转变;西班牙于15世纪末产生了一种银匠风的装饰风格;尼德兰于16世纪出现了由弗里恩特设计的安特卫普市政厅那样的建筑作品;英国于16世纪下半叶在中世纪都铎风的基础上,使用了一些文艺复兴居住空间设计的构件,使英国居住空间设计摆脱了中世纪的影响。(www.xing528.com)

意大利文艺复兴居住空间设计发展到晚期出现了两种倾向:一些设计因追求自由创造,表现出新颖倾向,这种倾向在17世纪被天主教会利用,发展为巴洛克建筑;另一些建筑由于讲究古典规范,表现出教条倾向,而这种倾向在17世纪被欧洲学院派吸收,成为古典主义建筑之滥觞。巴洛克时期的居住空间设计,主要以意大利罗马巴洛克居住空间设计为代表,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早期巴洛克居住空间设计、盛期巴洛克居住空间设计以及晚期巴洛克居住空间设计。

其实,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就已经出现新颖的端倪。它与早期文艺复兴居住空间设计中的秩序、和谐、完美的特点不同,在形式上充斥着紧张感。到了文艺复兴晚期,教堂居住空间设计中也出现了这种倾向,维尼奥拉设计的耶稣会教堂即是如此。从此以后,这种风格的设计便在罗马发展起来。在早期,马代尔诺把巴洛克风格推进了一大步,除了设计圣彼得大教堂的巴西利卡大厅和西立面外,还设计了圣苏珊娜教堂、巴尔贝里尼府邸等。盛期,巴洛克风格的发展与贝尔尼尼、波洛米尼、科尔托纳等设计师的贡献密不可分。晚期,在罗马工作的设计师还有拉伊纳尔迪、丰塔纳等人,他们把巴洛克风格带入了18世纪。

意大利巴洛克居住空间设计的发展主要包括四方面特点。第一,空间规模缩小。此期在罗马建造了大量小型教堂,其空间规模相应缩小,但它们的建造意义却很重大。此时,罗马城的教堂已经足够容纳所有的信徒,新建的教堂已经不是为实际的宗教仪式所需要,而仅仅是一种纪念物,甚至是一种城市装饰,用来炫耀教会的胜利和富有。第二,空间形制以椭圆形为原型。新颖风晚期,出现了一种把集中式与纵向式形制相结合的尝试,对于此问题的解决,最后是通过椭圆平面来实现的,而第一位在教堂建筑中使用此平面的是维尼奥拉,设计作品是罗马的圣安娜教堂,这一原型对后来巴洛克居住空间设计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巴洛克设计师爱用的平面形状。除椭圆以外,巴洛克设计师还喜用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平面形状。第三,空间布局富有动感。新颖主义发展出两种基本平面形式:一种是大教堂集中纵向式平面,另一种是小教堂以及小礼拜堂拉长的中心式平面。而巴洛克教堂的空间布局,则是在这两种平面形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波洛米尼设计的圣卡罗教堂,在水平方向上,将纵向的椭圆与拉长的希腊十字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双轴线的有机体,在垂直方向上,通过波浪墙体在顶部由四个圆形大券过渡到椭圆穹顶,形成一个复杂的空间综合体。在这些空间中,各种手法层出不穷,使巴洛克空间具有明显的动态。第四,室内装饰奢华富丽。自耶稣会教堂立面设计以后,尽管也是采用古典设计要素,但有意设计成反常新奇的形式,如爱用双柱、叠柱式,把檐部、山花做成折断式,使用深深的壁龛,大量运用雕刻、壁画,突破建筑与雕刻、壁画的界限,并以名贵的材料加以表现,使巴洛克空间奢华富丽。该时期,巴洛克居住空间设计已经丧失了人文主义者的文化气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