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坎昆协议》:气候治理的成果与挑战

《坎昆协议》:气候治理的成果与挑战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议的最大成果就是达成了一揽子内容的《坎昆协议》。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坎昆协议》作为各方妥协的结果,尽管确立了“巴厘路线图”这一谈判最终成果的基本框架,但并未完成“巴厘路线图”授权的谈判,各方在很多实质问题上的分歧并未消除;会议未能就《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做出明确安排,在适应、资金、技术转让等问题上的进展也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期望和“巴厘行动计划”的要求。

《坎昆协议》:气候治理的成果与挑战

1.会议信息

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0日,坎昆世界气候大会(即《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在墨西哥坎昆举行。会议的最大成果就是达成了一揽子内容的《坎昆协议》。

《坎昆协议》是关于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实施的一系列决定的总称,是在《公约》和《议定书》双轨谈判中取得的平衡结果,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1)根据“巴厘行动计划”,就加强《公约》实施做出框架性安排。在共同愿景问题上,确定了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的全球长期目标,并要求在2011年的南非德班会议上审议2050年长期减排目标及全球排放达到峰值的时间框架。在减缓问题上,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全球经济范围的绝对减排指标,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框架下采取国内适当减缓行动。决定启动提高发达国家减排指标可比性的国际进程,对发展中国家自主减缓行动进行国内“三可”(即“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并以非侵入性、非惩罚性和尊重国家主权的方式对有关信息进行“国际磋商和分析”。在适应问题上,决定建立“坎昆适应框架”,设立具有明确职能的适应委员会,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制定和实施国家适应计划。在资金问题上,决定建立“绿色气候基金”,要求发达国家落实快速启动资金,并承诺到2020年每年动员100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在技术转让问题上,决定建立技术开发与转让机制,明确该机制由技术执行委员会和技术中心网络组成。(2)按照《议定书》工作组相关授权做出的决定。要求《议定书》工作组尽快完成谈判,以确保在《议定书》第一和第二承诺期之间没有空档,并敦促发达国家按照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出的25%—40%整体中期减排幅度进一步提高减排承诺水平。

2.会议成果

在坎昆会议成果中,有一系列值得称道的亮点:(1)首次在缔约方会议决定中明确写入了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要求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减排并进一步提高减排承诺;(2)《议定书》的谈判取得了积极进展,明确要求确保议定书第一和第二承诺期之间没有空档,反映了国际社会延续议定书的主流意见;(3)发展中国家关心的适应、资金、技术等问题的机制安排取得了重要进展;(4)进一步重申了经济社会发展是发展中国家首要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任务,并强调各方公平获得可持续发展空间的权利;(5)在会前被视为难点的“三可”和“国际磋商和分析”问题上达成了原则共识,为会议取得平衡的结果扫除了障碍[8](www.xing528.com)

3.会议评价

国际社会普遍积极评价坎昆会议,认为会议取得了务实成果,符合各方预期,令国际社会重拾信心。应该看到,《坎昆协议》是当时情况下各方能够达成的最大程度的妥协,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维护了《公约》和《议定书》的基本框架和双轨谈判机制,在《哥本哈根协议》政治共识基础上把谈判整体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二是增强了各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坚定了各方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和决心,使谈判重回健康轨道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坎昆协议》作为各方妥协的结果,尽管确立了“巴厘路线图”这一谈判最终成果的基本框架,但并未完成“巴厘路线图”授权的谈判,各方在很多实质问题上的分歧并未消除;会议未能就《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做出明确安排,在适应、资金、技术转让等问题上的进展也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期望和“巴厘行动计划”的要求。气候变化谈判仍然任重道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