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转基因技术:应用、成果与挑战

转基因技术:应用、成果与挑战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生物细胞的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性状稳定地整合、表达并可遗传地修饰,这一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目前,通过该方法获得的转基因动物有绵羊、牛、猪和山羊等,产生个体的外缘基因整合率为100%,效率极高,但目前该技术还不成熟,很多技术细节还有待完善和提高。通过该方法,使外源基因的整合率较高,但产生的转基因动物均为嵌合体,不易建立ES细胞系,因此应用受到限制。

转基因技术:应用、成果与挑战

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生物细胞的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性状稳定地整合、表达并可遗传地修饰,这一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相应遗传转化方法的建立和应用,人们对外源基因导入细胞的方法进行了大量探索,目前找到了适合在植物动物细胞的DNA水平上的微观操作,解决了常规育种中存在的定向改良困难、育种范围窄、有益性状的识别和筛选困难并且耗时长等问题,打破了种间隔离,使基因能在种系很远的机体间流动,该技术将对整个生命科学产生全局影响,促进生物医学、农牧业和药物产业等多方面的发展。

1.动物转基因技术

(1)原核显微注射法:该方法是在转基因动物中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方法,由美国Cordon所发明。将外源基因或体外构建的目的基因,在显微操作仪下用极细的微吸管吸取后,直接注射到处于原核期的受精卵原核中,再将注射后的受精卵体外培养数小时后移植到母畜体内,从其后代中获得转基因动物。通过该方法可以把较大片段的重组DNA注入原核,获得的转基因动物能有效地表达外源基因。但该法成本较高、转基因效率较低,只能在受精卵的原核期进行转基因操作,而且导入的外源基因为单位点、多拷贝整合,这样的整合方式容易导致外源基因首尾相连,给整合位点的克隆带来困难。

(2)反转录病毒载体法:该方法主要利用反转录病毒LRs(长末端重复序列)区域具有转录启动子活性这一特点,将外源基因插入反转录病毒的基因组中,病毒感染寄主细胞后,外源基因就被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具体方法是在动物早期胚胎的培养液中加入载体病毒,或将胚胎与病毒细胞共培养,还可以把载体病毒注入囊胚腔中获得转基因动物。该方法是目前应用较成功的一种转基因方法,操作简单,能有效将目的基因以单拷贝形式插入宿主染色体内,基因表达效率较高,但该法产生的转基因动物多为嵌合体。

(3)体细胞核移植法:随着克隆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携带外源基因的培养细胞进行核移植的方法逐步建立,先将外源基因插入体外培养的动物体细胞染色体的特定位点,然后筛选出阳性克隆,将阳性克隆移植到去除细胞核的卵细胞中,产生重构胚胎,再将重构胚胎移植到母体动物中,从其后代获得携带目的基因的个体。目前,通过该方法获得的转基因动物有绵羊、牛、猪和山羊等,产生个体的外缘基因整合率为100%,效率极高,但目前该技术还不成熟,很多技术细节还有待完善和提高。

(4)胚胎干细胞介导法:胚胎干细胞(ES细胞)是指囊胚期的内细胞团中尚未进行分化的细胞,这种细胞具有类似癌细胞的无限繁殖和高度分化的潜能,将目的基因转入ES细胞后再将其重新导入囊胚或对转入外源基因的ES细胞进行克隆,可培育出转基因个体。通过该方法,使外源基因的整合率较高,但产生的转基因动物均为嵌合体,不易建立ES细胞系,因此应用受到限制。(www.xing528.com)

(5)精子载体法:它是一种直接用精子作为外源DNA载体的基因转移方法,将精子直接与外源DNA混合培养,外源基因可以进入精子头部,精子与卵子结合后能直接发育成转基因动物,但外源基因的整合率较低。1989年,Lavitrano等首次报道用精子作为载体进行转基因获得了转基因小鼠。10年后,Anthony等改进了此方法,他先通过去垢剂、冻融或冻干等破坏小鼠精子的膜,使外源DNA可穿过外膜,吸附于内膜,接触到高密度的精子DNA,然后将精子注入MⅡ期的小鼠卵子中,获得表达外源基因的胚胎,再将桑椹胚或囊胚移至假孕母鼠的子宫内,从其后代群体中获得携带外源基因的小鼠。利用精子的自然属性,克服了人为机械操作给胚胎造成的损伤,整合率较高,成本较低,但转基因效果不稳定。

2.植物中常用的转基因技术

(1)农杆菌介导法:农杆菌介导法是目前应用最多且结果较为理想的一种基因转化方法。它利用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为中间介体,让农杆菌感染受伤的植物细胞,然后将它所携带的质粒DNA片段整合到植物细胞基因组中,从而实现外源DNA到寄主植物细胞的转化。1977年,Chilton等发现植物细胞肿瘤组织中存在Ti质粒DNA片段,称为转移DNA,它能插入植物细胞中,后来人们发现发根农杆菌中Ri质粒也具有此功能,人们就利用转移DNA的这一特点,将其进行改造,然后将其导入受体细胞中,实现转化。但此方法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受体植物的材料必须对农杆菌浸染敏感,故它主要应用于双子叶植物和少数单子叶植物的研究中。

(2)基因枪法:又称生物弹射击法。它是将外源基因或DNA在Ca2+或亚精胺等作用下吸附在重金属金或钨粒子表面,制成DNA微弹,利用基因枪将微弹高速射入植物受体细胞或组织中,从而实现转化。该方法最大的特点是不受植物种类限制,且可以直接轰击那些已完成形态分化的组织或器官,但它的不足之处在于,这一过程属机械和随机过程,受诸多物理因素(如金属弹大小、速度、均一性)的影响,整合效率不高,重复性差,对处理的植物材料也有一定程度的伤害。

(3)电击和聚乙二醇法:利用植物原生质体具有整合和表达外源DNA的能力,使细胞膜透性在电击或聚乙二醇处理下发生变化,出现一些可逆性孔隙,和原生质体膜直接接触的DNA分子可进入细胞,其中大部分DNA被细胞内酶降解,一小部分DNA整合到核基因组中,并可稳定遗传。质膜上可逆孔隙的大小、数量取决于电场强度、处理时间、溶液性质、细胞种类等。此方法优点是可以一次转化许多原生质体,但须具备原生质制备、培养和再生系统。

(4)花粉管通道法:利用植物授粉后,花粉在雌蕊柱头上萌发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外源DNA液用微量注射器注入花中,带入受精卵而自然发育成种子,观察其后代的变异,筛选出转基因植株。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不需经由组织再生,可直接从种子开始发育,省去一整套人工组培过程,而且所得到的转基因植株也排除镶嵌体的存在。此方法简单,大田、温室、盆栽均可进行,不受植物种类限制。但存在转化频率低、重复性不太高的缺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