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南花鼓戏:传统文化素养与高校大学生相结合

湖南花鼓戏:传统文化素养与高校大学生相结合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提到花鼓戏,湖南人马上会想到湖南花鼓戏,甚至于《打铜锣》《补锅》《刘海砍樵》等耳熟能详的剧目。但它果真是湖南人的“专利”吗?实际上,即使是湖南花鼓戏,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可以细分为益阳花鼓戏、临湘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湖南花鼓戏起源于湖南地方民歌,逐渐发展成为一男一女对唱的初级形式。后来,有些地方的花鼓戏还发展出了多人演唱。

湖南花鼓戏:传统文化素养与高校大学生相结合

一提到花鼓戏,湖南人马上会想到湖南花鼓戏,甚至于《打铜锣》《补锅》《刘海砍樵》等耳熟能详的剧目。但它果真是湖南人的“专利”吗?不是。湖北、安徽、江西、河南、陕西等省都有花鼓戏,如湖北的荆州花鼓戏、安徽的凤阳花鼓戏和皖南花鼓戏、河南的豫南花鼓戏、浙江花鼓戏等,只不过它们没有湖南花鼓戏的影响那么大。实际上,即使是湖南花鼓戏,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可以细分为益阳花鼓戏、临湘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刘海砍樵》《打铜锣》《补锅》是益阳花鼓戏中的剧目。

湖南花鼓戏起源于湖南地方民歌,逐渐发展成为一男一女对唱的初级形式。后来,有些地方的花鼓戏还发展出了多人演唱。早期花鼓戏只有半职业性班社,季节性演出,农忙务农,农闲从艺,后来发展出行走性班社,到各地进行流动性演出,也出现过收徒学艺的“教场”或“教馆”,每场数十天,教三四出戏。但他们的演出经常遭受歧视甚至禁演,必须以兼演当地流行的大戏剧目以作掩护,这种戏班被称为“半台班”或“半戏半调”“阴阳班子”。新中国成立后,各地成立了专业剧团,进入城市剧场公演。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剧团正在逐渐消亡,进入“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危困境地,这个古老而独特的剧种已显露出走向灭绝的端倪。

小故事大道理

用心去舞蹈

苏莎是一位著名的印度舞蹈家。可惜她在事业的巅峰时期却不幸遭遇了车祸,右腿被迫截肢。对一个以舞蹈为生命的人来说,失去了一条腿,无疑也就失去了整个事业、全部生命。但苏莎的信条是:永远不向命运妥协。(www.xing528.com)

几个月后,苏莎幸运地邂逅了一位医生,他为苏莎量身定做了一只新型假肢。安上假肢后,苏莎重返舞台的愿望也日益变得强烈和迫切。苏莎明白,首先自己要坚信梦想一定能实现。于是,为了重返舞蹈世界,她开始艰苦地尝试。她忍着剧痛,重新学习平衡、弯曲、伸展、行走、转身、旋转,这些都是她曾经很熟悉的基本功。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她终于再上舞台。在以后每一次公开演出后,她都忐忑不安地问父亲演出效果如何,她的父亲总是这样回答她:“你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经过长时间的恢复,终于,在孟买的一次演出中,苏莎再次以她令人惊艳的完美舞姿,震惊了所有的观众,让每一个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苏莎也因为这次起死回生般的巨大成功,夺回了原本属于自己的舞蹈皇后的位置。苏莎奇迹般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当地的人们,不断有人问她:“在近乎绝望的逆境中,你是如何战胜自己并最终取得成功的?”苏莎总是淡淡地说:“我经常告诫自己,舞蹈用的是心,而不是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痛苦不可避免时,不要一味地悲伤,消极地逃避,而要以一种坚忍不拔的勇气克服困难,才能为你带来事业的唯美升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