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大学杨秀珍:以教师之名回报母校,贺兰山下种树人实录

宁夏大学杨秀珍:以教师之名回报母校,贺兰山下种树人实录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0年,杨秀珍被评为“全校优秀学生”,派到吉林大学数学系进修学习。两年后,杨秀珍进修结束,回校任教。最初,学校里没有计算机,杨秀珍就拿着算盘讲。1982年至1986年,杨秀珍为宁夏大学编写了教职工工资管理程序。杨秀珍全身投入其中,经常废寝忘食。最终,该项目获得了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并受到国家教委好评。

宁夏大学杨秀珍:以教师之名回报母校,贺兰山下种树人实录

1960年,杨秀珍被评为“全校优秀学生”,派到吉林大学数学系进修学习。两年后,杨秀珍进修结束,回校任教。初上讲坛,她也曾紧张迷茫。临上课前,她会将教材反反复复地看,并在心里默念上三五遍,就连“同学们好”这样的问候语都要在脑海中提前过一遍。她对自己的教学要求十分严格,争取做到不说一句废话,不出一处错误。她说:“计算机语言不像文字,来不得半点马虎,容不得一丝错误。”正是秉持着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她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80年代,邓小平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全国开始大规模地扫机盲,办学习班。作为计算机教学的教师,杨秀珍也来到贺兰、大武口、固原等地培训教师。“当时,大家伙儿都觉得新鲜,连走廊上都站着人。”1980年,她到兰州大学参与培训,回来讲授ALGOL语言。之后,她在电视上看到清华大学的谭浩强在讲BASIC语言,于是买来他的书,看着电视录像自学。

2019年10月11日,档案馆口述档案采访工作人员与杨秀珍(右二)合影

教学多年,她也有了许多心得:“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计算机教学也应该赏心悦目。”在讲课时,她既注重板书的设计,也注重用语的精练。因而,听她的课,既能快速地领悟到知识要点,又能享受到计算机语言的美感。计算方法的讲授,离不开计算工具的演示。最初,学校里没有计算机,杨秀珍就拿着算盘讲。1980年以后,学校有了四台台式苹果机,只能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学生无法亲手操作。计算中心成立之后,全校一共十几台电脑,学生有了上机操作的机会。从算盘到台式机,从只能看到亲手操作,计算机语言的教学也逐渐走向现代化。

“除了教学以外,我们也要干点实事。”1982年至1986年,杨秀珍为宁夏大学编写了教职工工资管理程序。这份工资管理程序采用BASIC算法语言编写,涉及内容有二十余项,既有人员的统计、项目的设置与数据的核查,又包含基本工资、午餐费、医药费的汇总;既有个人的工资条,又有总账单。打印出来的程序编码从桌子铺展到地上,常常需要趴在地上来检查。编写这份程序的过程是异常艰难的。“有一个地方卡了二十多天过不去,没有地方问,没有参考书,我只能没完没了、成千上万遍地试。”她将编写程序形容为写文章,“程序就相当于你写一篇文章,你写得很顺当,就会很愉悦。而一旦写得时候卡壳了,就会睡不着,吃不下。”为了使程序走通,她在机房一熬就是一整天。出了机房,外面已是一片漆黑,她只能摸着黑回家 。甚至有一年除夕,她一整天都是在机房度过的。三更半夜回家时,她的脑子里还在想着程序、代码。正是凭借着这份执念,她终于完成了宁夏大学第一份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工资管理程序。她抱着一厚摞的程序编码找到了学校的财务人员,但却被浇了一瓢冷水。财务人员一向是手拨算盘、亲手记账的,看到用计算机操作的程序系统,纷纷怀疑其准确性。为此,在财务人员做手账本的同时,杨秀珍也在用计算机程序做着一套账本。年底,两个账本一比对,数据没有任何差错。财务人员这才解除了疑虑,工资管理程序也开始正式推广使用。这也是全区第一个用于实际使用的工资管理程序。(www.xing528.com)

1995年,她参与了《1995年7~22岁全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科研项目。该项目是国家科委入选的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宁夏是唯一向国家提供回族青少年健康状况的地区,因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这项科研项目调查人数达3万人,每个人的调查内容包括二十余项,需要进行各种复杂的打印、统计工作。杨秀珍全身投入其中,经常废寝忘食。最终,该项目获得了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并受到国家教委好评。

退休之后,杨秀珍和爱人王玉一直居住在学仕园,夫妻俩时常会去金波散步。她喜欢摄影,常把校园的风景拍下来留念,她也喜欢写诗,常把母校、师生写进诗里。如今,她陪伴着学校走过了六十个春秋,度过了将近一生的岁月。她深情地说:“宁夏大学就是我的全部。”

(编校:翟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