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刑法平等原则与宽严相济在高职高专法治教育教程中的应用

刑法平等原则与宽严相济在高职高专法治教育教程中的应用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宽严相济是基本刑事政策,“严打”“少杀、慎杀”等是具体刑事政策。实际上,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事执行中贯彻宽严相济政策,并不违背刑法平等原则,相反,是对刑法平等原则的实质性落实。

刑法平等原则与宽严相济在高职高专法治教育教程中的应用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贯穿于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罚执行的全过程。究竟什么是宽严相济呢?根据2010年印发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规定,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的从“严”,主要是指对于罪行十分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依法应当判处重刑或死刑的,要坚决地判处重刑或死刑;对于社会危害大或者具有法定、酌定从重处罚情节,以及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被告人,要依法从严惩处。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的从“宽”,主要指对于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犯罪,或者罪行虽然严重,但具有法定、酌定从宽处罚情节,以及主观恶性相对较小、人身危险性不大的被告人,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作为犯罪处理;对于依法可不监禁的,尽量适用缓刑或者判处管制、单处罚金等非监禁刑。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的“相济”,主要是指在对各类犯罪依法处罚时,要善于综合运用宽和严两种手段,对不同的犯罪和犯罪分子区别对待,做到严中有宽、宽以济严;宽中有严、严以济宽。

法律知识链接:

刑事政策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根据我国国情和犯罪状况制定或运用的预防犯罪、惩罚犯罪以及矫治犯罪人的各种刑事对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刑事政策根据其指导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刑事立法政策、刑事司法政策、刑事执行政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既是刑事司法政策,也是刑事立法政策和刑事执行政策。刑事政策根据其所处层次的不同,可分为基本刑事政策和具体刑事政策。宽严相济是基本刑事政策,“严打”“少杀、慎杀”等是具体刑事政策。

实际上,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事执行中贯彻宽严相济政策,并不违背刑法平等原则,相反,是对刑法平等原则的实质性落实。我们强调刑法平等原则下任何人不受任何区别对待,是指在定罪量刑和权益保护方面,不受任何可能妨碍司法公正的因素的影响,以避免司法不公现象的发生。但这种平等是一种形式平等,是一种机会平等,实质平等的实现必须注意个体因素的合理性差别。主张平均主义的平等或绝对的平等,恰恰是最不平等的。(www.xing528.com)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区分人身危险性大小和情节轻重,并在此基础上主张宽者宽之,严者严之:对严重破坏社会秩序,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严重侵犯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基本利益的犯罪行为,主张依法严厉制裁;对于初犯、偶犯、从犯、未成年人犯罪、过失犯罪和其他一些轻微犯罪,则采取轻缓的刑事政策;对老人、妇女残疾人、患有严重疾病的人和亲情间的犯罪,则贯彻人道主义,体现人文关怀。

这种有区别的对待,是立法者在长期调查研究基础上所作出的基于人性和理性的合理分类,是在立法一般化与个别化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司法个别化的公正,是“合理区别对待”而不是“一刀切”的刑法人道主义和司法合理性的体现。只要在刑事立法上和刑事司法中,确保这些相同的人和相同的情形得到相同的或者至少是相似的对待,即宽者都宽,严者都严,按照法律的规定得到相应的有区别的对待,就是一种平等。

法治思维训练:

1.我国法学界很长一段时间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只包括法律适用平等,不包括立法平等。请你了解相关观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什么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什么说我国实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法平等原则并不矛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