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问题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问题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形成完善的教育培养体系。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还存在诸多问题。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当前地方高校,与重点高校相比,因为经费短缺,资源不足,存在学校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投入不足;缺乏创业教育教师、学生创业热情不高、专业的创业服务指导不够、创业教材实践性不够等制约性因素,尤其是大多数地方高校存在创新创业教育经费不足和创业教育师资不足的瓶颈问题。

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已经探索了20余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活动中的创业大赛,主要是学生的课外活动;第二阶段是从就业角度出发的创业教育,目的是增进学生就业;第三阶段是从人才培养角度来讲的高校创业教育。

国务院在2015年曾发文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的需求,是推进高等教育转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高校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到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可以广泛推广和借鉴的创新创业模式,实现以创业为主导的新一轮引领计划。到2020年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整化,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要有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投身实际的创业案例要显著增加。

目前绝大多数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受传统教育思想和就业观念的影响,在理念上对创新创业教育有认识偏差;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力度不够,停留在“口号”和“理念”层面的较多,实际措施较少,其着眼点依旧是创业技能培训,实效性较差;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照抄照搬”成分较多,未能根据自身特点“量身定做”自己的模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备,课内、课外没有很好地融为一体,系统性不强;硬件条件建设与倡导的培养理念相脱节,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参差不齐、形式化;配套激励机制需要健全,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尚未形成。

(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形成完善的教育培养体系。据调查,在我国107所“211”工程高校中,仅有41所高校开设了与创业相关的课程,而且很多高校提供的课程非常有限,甚至仅仅局限于一门《创业管理》或《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很难满足大学生创业理论学习和创业技能训练的需要。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还存在诸多问题。

1.认识不到位

2015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但是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尚不完善,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经历了从创业教育到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同时创业教育的主要动力来自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环境压力,而不是来自大学生的内动力。所以,虽然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被纳入学分体系中,但实际情况是,许多高校缺乏创新创业的体系,认识不明确。教育的形式也只是停留在讲座、比赛、小规模的实践等基础层面上。(www.xing528.com)

另外,由于我国的教育模式,从小学到中学采取的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并不适应主动寻找机会。进入大学以后,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和认识导致他们无法认识到创新创业在他们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一直都是“精英化”,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只关注到少部分的大学生,尤其是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理工科学生。这就使得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代表的非理工科学生被排斥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活动之外,很少甚至无法享受创新创业教育带来的红利,创新创业教育“普适性”“全面性”的理念也就无从谈起了。

2.体系不完善

根据教育部2015年10月发布的数据,全国有82%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2015年11月东北师范大学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2015—2016》显示,大学生创业者中仅有17.43%主要从学校获得创业知识。由此可以推断,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内容匮乏、缺乏实践设计、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效果不理想。

3.资金不充足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才能有很好的实践平台,实践是检验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判定工具。同时,相比其他创业者,大学生经济独立,无固定经济来源。而且不论是贷款还是投资人,都对大学生存在较大疑虑,初创业的大学生风险很大,一旦失败,资金很难收回,他们不愿为大学生提供资金。这就要求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及后续孵化环节必须有资金的强力支持和配套服务。

4.脱离实践

目前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大部分存在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我国高校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缺少与社会、企业等的衔接,基本处于自己组织、自己开展、单打独斗的状态。没有企业、社会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的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空间和机会就少之又少,有了他们的支持,就可以很轻松地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内走向企业、从象牙塔走向社会,为以后真正的创业奠定基础。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导向”本质要求高校搭建实践平台,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高校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就应该与企业、社会等外部机构搭起桥梁,全面开展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巩固所学知识,将其运用于企业实习锻炼、公益组织、社区机构等,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种实实在在的锻炼机会,使其浸入在企业和社会中,培养他们敏锐的嗅觉和对创业的感知度,这是一种双方受益的举措。大学参与公益服务、当社区义工等,与社区、社会有更多的互动,可以让学生在为社区、社会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这就必然让他们在就业中更具竞争力,甚至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创业。高校的实践也表明,曾经参与过社区服务的学生具备更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在搜集资料和分析复杂事物方面的能力也比较突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