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经典晨读:大同理念与天下为公

中华经典晨读:大同理念与天下为公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没有欺骗的行为,以诚相待,互相援助。大同就是世界和平的蓝图,所以孙中山先生将此篇从《礼记》中提出来,极力提倡“天下为公”。若能达到这种程度,那就是天下为公。

中华经典晨读:大同理念与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注释】

①大同:整个世界都是一家人,人人爱彼如己。没有欺骗的行为,以诚相待,互相援助。大同就是世界和平的蓝图,所以孙中山先生将此篇从《礼记》中提出来,极力提倡“天下为公”。

②蜡(zhà):年终举行的祭祀,又称蜡祭。

③观(guàn):宗庙门外两旁的楼。

④喟(kuì)然:感叹的样子。

⑤大道:指太平盛世的社会准则

⑥三代:指夏朝、商朝和周朝。英:英明君主

⑦逮:赶上。

⑧天下为公:人人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自然大公无私。若能达到这种程度,那就是天下为公。这是孔子所提倡的政治

⑨选贤与能:选举国家元首时,要选贤而有德者,要选有才干、有智慧、有办事能力的人,这种人能为人类谋幸福,能为国家图富强。

⑩讲信修睦:讲信用,互相不欺骗,和睦相处。

⑪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寡”指老而无夫;幼年丧父母为“孤”;老年丧子女为“独”;有残废的人为“废”;有疾病的人为“疾”。泛指没有劳动力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⑫男有分:男人有男人的本分、地位、责任,为国为家,要尽应尽的义务。分(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

⑬女有归:妇女有所归宿。归:女子出嫁。(www.xing528.com)

⑭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可以糟蹋粮食,不可以浪费物资。“货”指一切粮食和一切物资;“恶”指不可以;“弃”指糟蹋、浪费、损失。

⑮谋:指阴谋诡计。关是关闭。

⑯盗窃乱贼而不作:明抢为盗,暗偷为窃,乱贼是造反的人。

⑰是谓大同:这就是大同世界。人人不自私、不自利,人人公平、和乐,天下太平。

⑱隐:消逝。

⑲大人:这里指国君。世:父亲传位给儿子。及:哥哥传位给弟弟。

⑳郭:外城。沟池:护城河。

㉑笃:淳厚。

㉒田里:田地与住宅。

㉓贤:尊重。

㉔功:成就功业。

㉕用是:因此。

㉖兵:这里指战争

㉗选:指杰出的人物。

㉘著:彰显。义:指合理的事情。

㉙考:成就。刑:法则。让:不争。

㉚埶(shì):后写作“势”,指势力,权力。去:斥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