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戏曲电影与时俱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戏曲电影与时俱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戏曲电影的美学观还在不断地随着纷至沓来的戏曲电影创作而转变着。如今戏曲电影的“将戏就影”,也与60年代戏曲电影的“将戏就影”有所差异。甚至到2018年,3D戏曲电影联袂上映,再度颠覆了固有的戏曲电影美学观。戏曲艺术在电影中的形式特征随着现代化的脚步逐渐变淡,从将影就戏,到将戏就影。

戏曲电影与时俱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戏曲电影从完全在舞台上的“戏曲纪录片”转向以电影语言作为美学基础的“戏曲艺术片”,到近期各种以戏曲表演美学特征为核心的电影语言尝试,基本确立了戏曲电影在电影类型中的独特位置——它既不是仅仅记录下舞台上的表演,也不是全然依赖固有的电影语言,而是结合戏曲与电影的特征,形成一种特有的戏曲电影类型。

与此同时,戏曲电影的美学观还在不断地随着纷至沓来的戏曲电影创作而转变着。如今戏曲电影的“将戏就影”,也与60年代戏曲电影的“将戏就影”有所差异。尤其是2000年后,戏曲电影逐渐复甦,样式、传播、技术等层面都有所创新。[14]例如,郑大圣导演的《廉吏于成龙》(2009年)对于戏曲电影镜头语言的创新实践,不仅受到各方好评,而且引起了新一波对戏曲电影的探讨,[15]将戏曲电影的美学观与美学实践向新的领域推进一步。甚至到2018年,3D戏曲电影联袂上映,再度颠覆了固有的戏曲电影美学观。

戏曲艺术在电影中的形式特征随着现代化的脚步逐渐变淡,从将影就戏,到将戏就影。与此同时,戏曲故事在大众文化中扮演的角色也从直接的戏曲表演作为庶民娱乐,到戏曲电影戏影互文,再到戏曲故事作为电影中的隐喻与象征,戏曲表演虽然逐渐减少,但是戏曲故事却从未消失。戏曲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非物质性重要性超越其物质性,它的文化意义深藏在戏曲表演的唱白、身段、音乐服装、舞台、故事等元素之中。因此,即便戏曲表演已经从日常的大众文化中渐失,成为一种传统的、经典的高雅文化文本与形式,或是一种前卫的、创新的艺术语言,无论如何,戏曲故事仍然存在于中国文化的深层情感结构之中,当戏曲唱起,当故事上演,深层文化结构随之袅袅缭绕。

【注释】

[1]杨欣茹,女,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讲师。

[2]张利:《戏曲艺术片初创时期的开路之作——从〈梁祝〉〈天仙配〉〈宋士杰〉看桑弧的改编技巧》,《戏剧文学》,2015年第7期。

[3][法]罗贝尔·布烈松:《电影书写札记》,谭家雄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5页。

[4]赵远:《费穆戏曲电影散论》,《戏友》2018年第6期。

[5]朱渊:《戏曲电影怎么拍依旧是难题——听导演郭宝昌谈“当戏曲遇上电影》,2019年6月24日,http://xmwb.xinmin.cn/xmwbusa/html/2019-06/24/content_14_3.htm。

[6]张利:《戏曲艺术片初创时期的开路之作——从〈梁祝〉〈天仙配〉〈宋士杰〉看桑弧的改编技巧》,《戏剧文学》2015年第7期。(www.xing528.com)

[7]许元:《“十七年”越剧电影与沪港两地电影交流兼论〈梁山伯祝英台〉的戏曲银幕化改编》,《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8]蓝凡:《邵氏黄梅调电影艺术论——兼论戏曲电影的类型基础》,《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9]蓝凡:《邵氏黄梅调电影艺术论——兼论戏曲电影的类型基础》,《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0]郑荣健:《戏曲电影要强化“电影性”》,《中国艺术报》2019年6月15日。

[11]龚艳:《〈生死恨〉:20世纪40年代戏曲电影实验之作》,《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12]蓝凡:《邵氏黄梅调电影艺术论——兼论戏曲电影的类型基础》,《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3]朱渊:《戏曲电影怎么拍依旧是难题—听导演郭宝昌谈“当戏曲遇上电影”》,2019年6月24日,http://xmwb.xinmin.cn/xmwbusa/html/2019-06/24/content_14_3.htm。

[14]龚艳:《探索与实验——从〈廉吏于成龙〉谈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戏曲电影》,《电影新作》2018年第6期。

[15]聂伟,郭丽莉:《“影”“戏”互文与叙事现代性创新——京剧电影〈廉吏于成龙〉研讨会纪要》,《电影新作》2009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