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日本表演艺术:能、狂言和歌舞伎-《汉帝国风云录》

古代日本表演艺术:能、狂言和歌舞伎-《汉帝国风云录》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演艺术方面,古代日本最受注意的是能、狂言和歌舞伎。能,日本古典剧种之一,又称“能乐”,约于日本南北朝时期从农村酬神的“猿乐”中分出,是一种以音乐、歌唱、舞蹈为主的悲剧型歌舞剧。观阿弥、世阿弥的能乐由观世流继承至今。歌舞伎是日本所独有的一种戏剧,日本传统的民族艺能之一。近400年来与能乐、狂言一起保留至今。阿国创新的《念佛舞》,又不断充实、完善,从民间传入宫廷,渐渐成为独具风格的歌舞伎表演艺术。

古代日本表演艺术:能、狂言和歌舞伎-《汉帝国风云录》

表演艺术方面,古代日本最受注意的是能、狂言和歌舞伎。

能,日本古典剧种之一,又称“能乐”,约于日本南北朝时期从农村酬神的“猿乐”中分出,是一种以音乐、歌唱、舞蹈为主的悲剧型歌舞剧。结构上,能由3种要素组成,即谣曲(包括歌词和念白的脚本,或简称谣)、型(舞蹈程序)、和(乐器伴奏)。谣曲中的歌词,吸收了大量的和歌与汉诗中的名句。谣曲现存的底本有1700余种,今天仍在上演的有240余种。能的作者,大都是演能的艺人。能的成熟离不开杰出艺人观阿弥、世阿弥父子的功绩。他们得到当时幕府最高统治者足利义满的赏识,受到了保护,使这个剧种完善起来。日本的古典艺能实行世代相传的宗家制度,他们保持各自流派的艺风。能的流派是17世纪以后形成的,共有观世流、宝生流、金春流、金刚流、喜多流5个流派。能舞台的特点是非常开放,各个方向的观众都可以看到能剧表演,而且不同角度看到的也不一样。四根立柱支撑的芝居式建筑就是舞台,最早的能表演是在乡村中随意用茅草搭建的小台子,而舞台的造型结构也因此定型保留到今天。舞台唯一一堵墙是舞台的背景,由不同的剧目可以看到上面描绘的不同的背景。观阿弥、世阿弥的能乐由观世流继承至今。

图182 世阿弥(1363—1443)

世阿弥(ぜあみ),幼名鬼夜叉,后由二条良基赐名藤若,通称三郎。本名为元清。其父观阿弥,亦为著名戏剧家。观阿弥死后,世阿弥继承了“观世大夫”的名号,进入他艺术创作的黄金时代。自40多岁起取艺名世阿弥,意为世阿弥陀佛。52岁后脱离舞台,专心从事演剧理论的著述。72岁时,被室町幕府第六代将军足利义教流放到佐渡岛,79岁获释,81岁死于京都。世阿弥是日本室町时代初期的猿乐演员与剧作家。与其父观阿弥共同为集猿乐(或作申乐,即后世的能)之集大成者,留下了许多著作。观阿弥写有《自然居士》《小野小町》等剧目;世阿弥继承了观阿弥的艺术成就,在以摹仿表演为特点的大和猿乐的基础上,吸收了近江猿乐的歌舞成分,并广泛地汲取了地方民歌、古代宫廷雅乐及和汉诗文,集各流派演技之大成,创造了观世流的独特风格。世阿弥不但演技超群,而且是能的脚本(谣曲)作者和戏剧理论家,写有《高砂》《实盛》等上百种剧目。他关于能乐的理论著作,现已发现23部,最重要的有《花传书》《至花道》《花镜》《能作书》《却来花》等,绝大部分是秘传书。内容涉及戏剧美学编剧技巧、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戏剧批评、习艺方法、戏剧与观众等各个方面。在他的能剧论中,经常使用“花”和“幽玄”这两个概念。所谓“花”有两种涵义:广义是指一种较高的艺术境界,狭义是指以演出效果为中心的“花的美”。狭义的“花”,包括“幽玄”“风趣”“新鲜感”3个要素。“幽玄”是指一种深奥玄妙的美。世阿弥认为,“花”和“幽玄”都“内在于对象之中”。

图183 能乐《井筒》剧照

世阿弥十分重视剧作在演剧艺术中的作用,他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提出“种、作、书”三道,即题材、结构、语言不可缺一的编剧理论,确定了“序、破、急”分段结构的基本原则。世阿弥编写的能剧脚本(谣曲),相传在百种以上,其中50多部在现代的能剧中上演。他所作的戏剧艺术专著如《风姿花传》等,除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之外,也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目前,能乐的演出剧目总计达240个。其中确认为世阿弥作品的有《高砂》《忠度》《实盛》《井筒》《江口》《桧垣》《砧》《老松》《赖政》《西行樱》等50多部剧,且皆为能的杰作。正如他继承了父亲观阿弥的传统一样,世阿弥的事业也在儿子家人那里得到了继承,观世十一郎元雅(世阿弥的长子)写有《隅田川》;观世小次郎信光(世阿弥的外孙)写有《游行柳》《安宅》;金春禅竹(世阿弥的女婿)写有《小督》《竹生岛》等著名剧目。(www.xing528.com)

与能同时出现的狂言,兴起于民间,本是一种即兴的、简短的笑剧,公元14世纪后半期渐趋成熟,成了日本古典喜剧的代表。狂言与能一样,同属于日本四大古典戏剧,因为它也可以算是能剧的一部分,所以人们常常把它和能剧放在一起合称“能乐”。因为狂言属于喜剧型科白剧,所以相对于典型的悲剧型能剧的最大区别在于,它通过在现实世界中取材的人物或事件用幽默的方式给武士和其他贵族阶级以辛辣的讽刺。因为其作品都是从庶民的生活中取材,再以当时的口语演出,所以比起能剧更能被广大劳动人民所接受,而成为一种最为典型的平民艺术形式。到15世纪中叶,狂言的剧目臻于定型,分成3个流派:大藏流、鹭流和泉流。

图184 狂言的剧照

从世阿弥时期起,狂言插在能每次演出的几个剧目中间演出。到17世纪以后,能被定为德川幕府举行庆典时演出的指定剧种,狂言附随能受到保护。狂言以滑稽诙谐取胜,现存剧目约有300出,其中最能表现狂言特色的描写地主与奴仆矛盾的剧目。这类剧目大多写聪明伶俐的奴仆捉弄主人的故事。其他如鬼神与人的矛盾、僧侣与施主的矛盾、丈夫与妻子的矛盾等等,也都极尽嘲笑、揶揄或讽刺之妙,反映了时代的民主精神。狂言的代表剧目有《二个大名》《武恶》《附子》《忘了布施》《爱哭的尼姑》《雷公》《争水的女婿》《镰刀剖腹》等。歌舞伎是日本所独有的一种戏剧,日本传统的民族艺能之一。起源于17世纪江户幕府初期,后发展为成熟的一个剧种。近400年来与能乐、狂言一起保留至今。歌舞伎的创始人是日本妇孺皆知的美女阿国。

阿国(いずものおくに,1572—?),岛根县出云人,文献中以于国、国、国子、おくに、くに等名字称呼她。初为出云大社女祭司,为修缮神社,阿国四处募捐。她在京都闹市区搭戏棚,表演《念佛舞》。这本是表现宗教的舞蹈,阿国却一改旧程序,创作了《茶馆老板娘》。阿国女扮男装,身着黑衣,缠上黑包头,腰束红巾,挂着古乐器紫铜钲,插着日本刀,潇洒俊美,老板娘一见钟情,阿国表演时还即兴加进现实生活中诙谐情节,演出引起轰动。阿国创新的《念佛舞》,又不断充实、完善,从民间传入宫廷,渐渐成为独具风格的歌舞伎表演艺术。

图185 阿国《茶馆老板娘》演出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