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畴精神的背景及产生结果

西畴精神的背景及产生结果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西畴人民是坚强不屈的,西畴县是一块“红色”的奋发有为的土地。1955年,毛泽东同志对西畴县呈报的《一个混乱的合作社整顿好了》一文作出重要批示,并收录在《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成为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一面旗帜,“西畴精神”的“种子”就在这里。创造了“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西畴人民在战天斗地当中求变,在摆脱温饱的过程当中形成了西畴精神。

西畴精神的背景及产生结果

西畴县面积1506平方公里,其中99.9%都属于山区,喀斯特地貌占75.4%。全世界石漠化面积约为2200万平方公里,中国就有2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类型最齐全的喀斯特地貌国家,其中以滇桂黔地区最为突出,是石漠化重度区,西畴县就处在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西畴县人均耕地不足0.8亩,是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县之一。当地老百姓生活是一种“看山愁,看水愁”的局面。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上特殊的历史背景加剧了西畴人民住房难、出行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增收难等“六难”问题,1978年,一个联合国外科文组织地质专家考察团到西畴考察后,带队的奥地利岩溶学专家菲利普·本鲁恩曾断言——“这是一个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

但是,西畴人民是坚强不屈的,西畴县是一块“红色”的奋发有为的土地。1955年,毛泽东同志对西畴县呈报的《一个混乱的合作社整顿好了》一文作出重要批示,并收录在《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成为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一面旗帜,“西畴精神”的“种子”就在这里。

在西畴人民准备建设家园时,战争却来了。西畴县先后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援越抗法、60年代的援越抗美,特别是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西畴人民“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义无反顾、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支前参战中,为保家卫国、捍卫民族尊严做出重大的牺牲和重要贡献。直到1991年中越关系恢复正常化之后才将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轨道上来,所以西畴的发展比其他地区足足晚了10多年。(www.xing528.com)

面对如此的困境,西畴人民不悲观、不气馁,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的坚毅勇气,以“石漠压顶不弯腰、贫困面前不低头”的顽强精神,以“誓把劣势变优势、誓把差距当潜力”的执着信念,众志成城向大山进发、与石漠抗争、向贫困宣战,搬开石旮旯要土地、凿开顽石修公路、掀开石窝窝建小水窖、因地制宜植树造林……创造了“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西畴人民在战天斗地当中求变,在摆脱温饱的过程当中形成了西畴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