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中心大厦:中国建造的杰作

上海中心大厦:中国建造的杰作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中心大厦项目面积43.4 万m2,建筑主体为119 层,总高为632m,结构高度为580m。2008 年11 月29 日上海中心大厦进行主楼桩基开工。2016 年3 月12 日,上海中心大厦建筑总体正式全部完工。2016 年4 月27 日,“上海中心”举行建设者荣誉墙揭幕仪式并宣布分步试运营。上海中心大厦有两个玻璃正面,一内一外,主体形状为内圆外三角。

上海中心大厦:中国建造的杰作

1)项目简介

上海中心大厦是上海市的一座超高层地标式摩天大楼,坐落在美丽的黄浦江畔。上海中心大厦项目面积43.4 万m2建筑主体为119 层,总高为632m,结构高度为580m。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一幢综合性超高层建筑,以办公为主,其他业态有会展、酒店、观光娱乐、商业等。大厦分为5 大功能区建造,包括大众商业娱乐区域,低、中、高、办公区域,企业会馆区域,精品酒店区域和顶部功能体验空间。其中“世界之巅”即是功能体验区,有城市展示观看台,娱乐,VIP 小型酒吧、餐饮、观光会晤等功能。另外,在大厦裙房中还设有容纳1200 人的多功能活动中心。

此外,2 至8 区,每区的底部每隔120°就有一个由双层幕墙组成的空中大堂,全楼共有21 个这样的空中大堂,大堂内视野通透,城市景观尽收眼底,为人们提供了舒适惬意的办公和社交休闲空间,以及日常生活所需的配套服务。

上海中心大厦位于地下二层的公共通道连接地铁2 号线及在建中的14 号线,并与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及国金中心相互连接。

2008 年11 月29 日上海中心大厦进行主楼桩基开工。2016 年3 月12 日,上海中心大厦建筑总体正式全部完工。2016 年4 月27 日,“上海中心”举行建设者荣誉墙揭幕仪式并宣布分步试运营。2017 年4 月26 日起,位于大楼第118 层的“上海之巅”观光厅正式向公众开放。

上海中心大厦与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组成的超高层建筑群,使陆家嘴成为上海新的城市名片。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成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图2-3 上海中心大厦全景效果图

图2-4 上海中心大厦建造过程图

(1)设计方案

上海中心大厦项目的筹备工作很早就已启动。2006 年9 月,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茁壮成长”之际,上海有关部门开始组织“上海中心”项目的招投标,包括国际著名的美国SOM 建筑设计事务所、美国KPF 建筑师事务所等都提交了设计方案,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也组织了集团内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2007 年12 月中旬,有关各方在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了“Z3-2 地块规划研究成果专家评审会”,开始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设计方案由全国知名建筑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在全球征集的方案中初步筛选出9 个初选方案,此后再从9 个方案中选出4 个,最终圈定一至两个方案作为最终实施候选方案。

与绝大多数现代超高层摩天楼一样,上海中心大厦不只是一座办公楼。上海中心大厦的9 个区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空中大厅和中庭,夹在内外玻璃墙之间。1 号区是零售区,2号区到6 号区为办公区,酒店和观景台坐落于7 号到9 号区。空中大厅的每一层都建有零售店和餐馆,成为一个垂直商业区。

上海中心大厦有两个玻璃正面,一内一外,主体形状为内圆外三角。形象地说,就是一根管子外面套着另一根管子。玻璃正面之间的空间为90cm 到10m,为空中大厅提供空间,同时充当一个类似热水瓶的隔热层,降低整座大楼的供暖和冷气需求。降低摩天楼的能耗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同时也让这种大型建筑项目更具有经济可行性。

(2)施工特点和难点

该项目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及外围钢框架结构体系。裙房底下5 层,地上5 层,高度为37m,采用钢框架结构体系。项目建筑超高,造型奇特,结构复杂,工程建设将面临许多工程技术难题:

①结构体系超复杂,施工难度大。一方面,核心筒墙体和翼墙内设置大量钢柱和剪力钢板。核心筒剪力墙内设置最厚达75mm 的单层钢板,翼墙内设置最厚达105mm 的双层钢板,施工难度大,裂缝控制要求高。另一方面,主楼外挑桁架层有8 道,其中外伸臂桁架穿过核心筒与巨型柱相连并外挑,外挑最大达16m,桁架在平面方向由环带桁架相连,环带桁架穿过巨型柱与角柱,钢板最大厚度达120mm。重型桁架施工难度以及悬挑钢结构施工方法超出常规。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难度大,核心筒体型变化大,竖向结构多,模板系统体型适应性和施工效率要求高,混凝土强度等级达C70,核心筒浇注高度约574m,高强混凝土超高层泵送是个难题。

③地下深度超深。项目为首次在软土地基区域建造600m 以上超高层建筑中采用钻孔灌注桩,成孔深度超过80m,超长超深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和垂直度控制要求极高。

④工程体量超大。项目总建筑面积筑面积相当于两个金茂大厦、1.5 个环球金融大厦,主要实物量土方100 万m3、混凝土56 万m3、钢筋9.3 万t、钢结构12 万t、幕墙约24 万m2机电设备6000 多台、电梯154 台等。

⑤钢结构施工遇到多重挑战。钢结构总用钢量达10 万t,构件重量大,空间分布广,吊装设备选型要求高,钢构件板材厚,高空焊接量大,施工环境差,焊接质量控制难。

⑥幕墙施工难度大。幕墙面积达到14 万m2,由20357 块玻璃组成,每一块的形状都不同。第一,玻璃怎么加工,现场安装怎么装?这是一个很难的难题。第二,因为高楼会微微地有一些震动,所以这个幕墙是可以动的,即柔性幕墙,这跟传统的幕墙完全不一样,同时,每一块玻璃幕墙的重量都有数百千克,一方面,柔性幕墙安装的一个关键设备“滑移支座”需要进口,除了进口零部件时间很长以外,滑移支座在国外的应用高度也就一百多米,600 多m 的高度应用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国内外无应用先例);另一方面,“滑移支座”加工制作、安装精度要求高,变形协调控制难度大。

⑦施工组织和协调管理难度极大。工程地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周边环境复杂,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要求高;工程规模庞大,工期紧张,裙房逆作施工与主楼顺作施工同步进行,主楼各专业流水搭接施工,整个工程施工组织和协调管理难度极大。

(3)建设历程(www.xing528.com)

①底板浇筑。上海中心大厦主楼61000m3 大底板混凝土浇筑工作于2010 年3 月29日凌晨完成,如此大体积的底板浇筑工程在世界民用建筑领域内开创了先河。上海中心大厦基础大底板浇筑施工的难点在于,主楼深基坑是全球少见的超深、超大、无横梁支撑的单体建筑基坑,其大底板是一块直径121m,厚6m 的圆形钢筋混凝土平台,11200m2 的面积相当于1.6 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厚度则达到两层楼高,是世界民用建筑底板体积之最。其施工难度之大,对混凝土的供应和浇筑工艺都是极大的挑战。作为632m 高的摩天大楼的底板,它将和其下方的955 根主楼桩基一起承载上海中心121 层主楼的负载,被施工人员形象地称为“定海神座”。

②结构封顶。主体封顶:2013 年8 月3 日上午,随着大厦主体结构最后一根钢梁吊装就位,上海中心大厦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按计划达到125 层、580m 的高度。

塔冠封顶:2014 年8 月3 日,上海中心大厦于全面结构封顶,顺利到达632m 最高点,刷新申城天际线新高度。

③土建竣工。上海中心大厦于2014 年底基本完成土建竣工,2015 年年中投入运营。日均办公、观光、购物、酒店住客人群3 万~4 万人次。整幢大楼共有24 个空中花园,其中118 层和119 层是主要的观光层。

④亮灯测试。2014 年10 月29 日,上海中心大厦外墙安装彩灯,开始测试亮灯。

⑤玻璃幕墙。2014 年11 月19 日,历时2 年3 个月,上海中心总面积达14 万m2 的主楼玻璃幕墙全部安装到位。

⑥实现通气。2015 年4 月,上海中心大厦综合燃气管道工程完成埋地钢管镶接作业,大厦锅炉三联供通气进入调试阶段,标志着上海中心成功实现通气,天然气供气高度达到557.94m。

⑦正式完工。2016 年3 月12 日,上海中心大厦建筑总体正式全部完工。

⑧观光厅开放。上海中心大厦继2016 年4 月底宣布部分试运营后,位于大楼第118层的“上海之巅”观光厅2017 年4 月26 日起正式向公众开放。

2)背后的故事

(1)荣誉墙

历经7 年多时间、2000 多个日日夜夜的精心建设,4 月27 日,632m 高的垂直城市——上海中心大厦开始分步试运营。在这个值得铭记的日子里,“上海中心”为参与工程建设的4000 多名建设者树立的荣誉墙正式揭幕。

“上海中心”这座“超级工程”的建成凝聚着各参建单位以及参建个人的执着追求、辛勤耕耘、忘我拼搏和无私奉献,他们用点点滴滴的奉献,诠释着当代“工匠精神”。为了发扬“劳动最光荣”的优良传统,铭记每一位参建者做出的贡献,“上海中心”专门在主楼西面,面向银城中路的一处设立了一面长60m、琉璃材质的荣誉墙,上刻500 家单位、4021 位个人的名字,向他们付出的汗水与努力表示感谢和致敬。为建设者树立荣誉墙的做法在上海建设系统尚属首次。

21 年前从江苏南通来沪打拼的龚苏华,是4000 多名建设者中的一员。他从一名普通的电焊工转战在上海的各大工地,并利用业余时间苦学专业知识。自从2010 年上海中心启动钢结构施工以来,龚苏华和200 余名工友一起,在钢结构施工岗位上一待就是6 年,他们通过最新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确保大楼钢结构焊接的精准严密。在上海中心的建设平台上,龚苏华从一名劳务工,成长为上海建工机施公司的一员,如今已是独当一面的项目副经理了。“我们的个人成长,就像上海中心一样,强基固本,稳健向上。感谢上海中心没有忘记我们,上海没有忘记我们!”陈景明从上海中心开工一直到建成,在工地干了8 年。他高兴地参加了荣誉墙揭幕:“我的名字在墙上!”这是多么自豪的荣誉感啊!

荣誉墙上收录的,是参加工程一年以上的建设者的姓名,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工作在一线的普通劳动者。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建平说,实际上为上海中心作出贡献的,还远远不止这个数字。“所有这些人都会以上海中心为荣,上海中心也将永远记住这些人。”

建设者们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顽强攻坚的战斗精神,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我们要更新观念,正确把握,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把执着的工匠精神提高到全社会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层面,真正让工匠精神成为推动我国迈向国际强国的巨大精神力量。不得不赞扬建设者们的还有他们通力协作的团队精神,一群人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全力以赴,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争取,才能完成一个个伟大的超级工程。真正的团队精神是什么?就是一种真正的信任,真正的配合与支持。

(2)世界第二大奇观632m 上的浦东绝美大片是如何炼成的

曾经,“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道尽了浦东与上海老城区之间的巨大落差。如今,一条黄浦江,连接着上海的过去和未来。浦东一跃成为世界级金融中心,一座座充满时尚感的摩天大楼构建起中国最美城市天际线。而这天翻地覆变化的背后,离不开如魏根生一样的高空造梦的上海建筑人(图2-5)。魏师傅可不简单,凭着一手绝美大片,在上海已是家喻户晓。

图2-5 魏师傅在高空摄影(图片来源:人民网)

魏师傅一辈子与天空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小就想当飞行员的他,虽然通过了空军的招飞体检,却被分到了某空军基地做了飞机维护的工作。1975 年从部队退伍之后,机缘巧合又成了高空塔吊司机。20 多年来,魏根生见证了“上海之巅”的不断崛起:1996 年的金茂大厦,1999 年的新世界大厦,2003 年的南京路世贸大楼,2007 年的国际金融中心,2017年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在魏师傅的吊臂下,一幢幢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上海的天际线在不断刷新。

魏师傅是位十足的摄影爱好者,在他的镜头里,有云海之中喷薄而出的旭日,有夕阳下吊车映照在云间的影子,有黄浦江面往来如织的船舶,有脚下目眩神迷的高楼丛林。“在高空工作以后,我感觉视线比别人好,看到的美景角度跟别人不一样,慢慢地就记录了下来。”他的这份“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让更多的壮美景致,透过镜头展现在世人面前。

高空塔吊是一个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工作,一天12 个小时,魏师傅基本都是在1.8m2的驾驶室里度过。刮风、雷暴、酷暑、冰雪,这些极端天气都成了工作中的家常便饭。如此艰苦的工作环境,老魏却乐在其中,有了相机的陪伴,这些大自然的馈赠,反而成了常人镜头中难得一见的绝美景致。

如今,魏根生和众多建设者的名字镌刻在了上海中心大厦前的名人墙上。云端在顶上,城市在脚下,他们诉说着光阴的故事,也在见证着一座城市的梦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