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北各族人民抗击俄、英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国地方史纲

西北各族人民抗击俄、英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国地方史纲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阿古柏与俄、英的入侵,新疆各族人民奋起反抗。收复新疆的举动,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这是伊犁人民反抗斗争的胜利。伊犁人民通过这次血的教训,认清了沙俄帝国主义的凶残面目,加深了民族的认同和民族的归属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与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投入到反抗侵略者的斗争中去。

西北各族人民抗击俄、英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国地方史纲

新疆地区自古以来是多民族的聚居区,各民族在长期交往的过程中,建立了经济上互通有无、文化上相互交流的友好关系。但是也有一些民族分裂主义者,为某个人和集团的利益,发动反叛中央的事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西北地区动乱不止,经过几十年的战争,直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最后平定叛乱。从那时至19世纪五六十年代,新疆一直处于和平安定的环境下。19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开始后,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也波及到了新疆。一些分裂分子以反清的名义,开始大搞民族分裂活动。这种混乱的局势又被浩罕国的军官阿古柏所利用。[154]同治四年(1865)初,阿古柏率领一帮匪徒侵入新疆南部,阿古柏叛乱正式发生。同治六年(1867)二月,阿古柏自封为“巴达吾来特阿孜”意为洪福之王,并悍然宣布建立“哲德莎尔”国(意为七城之国),统治中心在喀什噶尔(今喀什市),阿古柏侵略政权正式建立。阿古柏政权建立后,积极投靠并设法利用英国沙俄来发展壮大自身实力。这也给正在中亚地区的俄、英两国染指新疆地区提供了机会。因此,俄、英围绕阿古柏政权展开了角逐,阿古柏左右逢源,与俄、英相互勾结利用侵略新疆地区。

面对阿古柏与俄、英的入侵,新疆各族人民奋起反抗。同治十年(1871)五月,沙俄以保护边界为名,突然出兵侵占了新疆西部重镇伊犁(今新疆霍城县驻地水定镇),伊犁地区的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哈萨克族锡伯族汉族人民自发地组织起来,共同阻击沙俄军队,坚持斗争达50多天。同年七月四日,侵略军攻陷了伊犁苏丹政权[155]所在地固图扎(今伊宁),[156]在伊犁地区持续了长达10年的殖民统治,使伊犁各族人民遭受深重的灾难。沙俄侵略者逼令伊犁各族人民归顺俄国,但是满、锡伯、索伦、察哈尔、土尔扈特等族人民,誓死不降沙俄。[157]同治十一年(1872)、同治十三年(1874),阿古柏先后与俄国、英签订《俄国和喀什噶尔条约》(简称《俄阿条约》)、《英国和喀什噶尔条例》(简称《英阿条约》),阿古柏承认俄、英在新疆的势力,俄、英也支持阿古柏在新疆的非法地位。这样新疆就存在着随时从中国分离出去的危险,全国掀起了收复新疆的舆论热潮。清统治阶级内部,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张收复失地,被派为统帅率八万清军收复新疆。光绪二年(1876)收复新疆的战争开始,阿古柏匪帮在乌鲁木齐、达坂城(今乌鲁木齐东南达坂城区)、吐鲁番等地相继失败。阿古柏见大势已去,于光绪三年(1877)五月在库尔勒自杀,阿古柏政权灭亡。根据“先北后南”的作战计划,左宗棠又开始收复南疆八城[158]的行动。至光绪四年(1878)初,除俄军盘踞的伊犁地区外,新疆全境被左宗棠的西征大军全部收复。收复新疆的举动,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左宗棠在为当地民众请奖的奏折中说,维吾尔各族群众在清军打南疆时“相望于道,军行所至,或为向导,或随同打仗,颇为出力”。[159]各族人民响应清军,配合清军作战,在打击阿古柏分裂的斗争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此外,又有不甘受俄国统治而从伊犁逃跑者。光绪五年(1879)一月,“土尔扈特众先后自伊犁归喀喇沙尔(今新疆焉耆)者七千余人”,同年四月,又有“哈萨克、布鲁特部众千余人,以俄赋敛重,自伊犁投入喀喇沙尔土尔扈特故地游牧”。[160](www.xing528.com)

为了彻底解决伊犁问题,清政府先后派代表崇厚、曾纪泽与沙俄政府进行了长达四年的谈判,最终在光绪七年(1881)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将伊犁地区归还清政府。但是,沙俄的势力并未立即从该地撤出,它继续对伊犁地区进行蚕食,并于以后三年间通过不平等条约强占该地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劫走该地各族居民多达10万人。[161]被劫走的伊犁居民反抗沙俄的方式是逃回伊犁。在被劫居民的长期斗争和清政府的交涉下,光绪二十七年(1901)沙俄政府决定注销返回伊犁居民的“俄籍”。这是伊犁人民反抗斗争的胜利。伊犁人民通过这次血的教训,认清了沙俄帝国主义的凶残面目,加深了民族的认同和民族的归属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与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投入到反抗侵略者的斗争中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