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双创时代大学生领导力开发:基于开放式创新的理论和实践

双创时代大学生领导力开发:基于开放式创新的理论和实践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意义上的高等教育目标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知识技能和情感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从开放式的视角来看,仅仅把培养的目标停留在学生本身,是一种封闭的培养理念。一方面,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高校需要设计符合专业特点的初步的人才培养体系。开放式的培养理念是开放式领导人才培养体系成功的关键与源泉。高校的开放式培养理念应该包括:第一,以需求为导向。

双创时代大学生领导力开发:基于开放式创新的理论和实践

有研究人员考察了美国大学生领导力培养项目后指出,美国的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目标的本质就是培养新型公民领导,而所谓新型公民领导可以从知识、行为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把握,其五大特征分别为全球视野、多元文化意识、社会责任感、变革使命感以及伦理。(杨玉刚等,2012)这些特征当中,全球视野和多元文化意识被列为前两位。

对于企业来说,要维持竞争优势,必须要持续地开展创新活动,而高度复杂的创新常常跨越多个科技领域,需要整合各种来源的知识进行快速和持续的新产品开发(Chung& Kim,2003),任何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都无法从其内部创造出技术创新需要的所有知识,不可能拥有创新所需的全部资源和技术(Caloghirou,et al.,2004),因此,在创新过程中从与外部组织的互动中获取新的科学和技术知识尤其重要(Mowery,et al.,1996),企业创新与发展需要更多地关注企业的外部环境及资源的整合,外部知识源是促进创新成功的关键要素(Cohen&Levinthal,1990)。对于高校而言,在经济和社会的新形势下,在国际化进程的深入过程中,人才培养不再停留在过去意义上的封闭式培养。传统的人才培养一般都由高校在内部自行组织,从培养目标出发,进行课程的设置、培养途径的确立、教师的配备等。传统意义上的高等教育目标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知识技能和情感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从开放式的视角来看,仅仅把培养的目标停留在学生本身,是一种封闭的培养理念。

一方面,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高校需要设计符合专业特点的初步的人才培养体系。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从本专业的具体情况出发,通过制订自己的培养目标,对计算机专业人才进行了划分,区分于其他4个计算机相关专业,每个专业都有自己明确的定位,以便更为专业、合理地进行培养体系的设立和课程的设置。(王莉莉,2012)

另一方面,随着高校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融合,运用开放式创新的理念设计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领导能力的人才,是高校作为知识传授和创新创造主体的关键任务。开放式的培养理念是开放式领导人才培养体系成功的关键与源泉。高校的开放式培养理念应该包括:

第一,以需求为导向。需求包括四个层次:国家、组织、社会机构以及个人。归根到底,高校的中心任务就是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高校需要了解国家和组织的需求,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组织内部的需要,根据社会对各类人才、各种能力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这类信息来源可以是国家的最新立法、改革动向,组织内部的变化,以及通过对相关人群的意见征询等。高校需要考察这种需求并及时作出有效反应,对人才培养的内容和途径方式进行调整,使之更加符合对领导能力的个性化需求。(www.xing528.com)

第二,以开放式领导能力培养为核心,强调人才培养的重点和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具体实际工作能力,在工作岗位上学以致用,用理论指导实践,并从实践中提炼理论知识。在这个环节,需要把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个人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相应的实践活动,以用开放式的理念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方法因人而异,灵活变通,通过与学校和组织内部其他人员的交流和研讨,促进各类学生对实际问题及其难点的认识以及解决途径的探索,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任务执行能力和组织内部开放式的领导能力。

第三,以学习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作为主要的培养手段,所培养的学生必须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进行实习、考察和实践,进行参与式的学习。师资配备是这个环节的关键所在,其来源可以有三种:一是高校内部的教师和学者,他们有着系统的理论知识,在教学经验和授课技巧方面的专业性较高。二是客座教授,可以是其他高校的教授学者、社会知名人士、政府部门的行政官员,等等,他们往往具备一些专长以及研究优势,且更能理论联系实际。三是企业和公司的经营者,他们可以为所培养的人才提供第一线的实际场景,以及实际的工作处理经验,也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情况,并跟公司或者企业建立一定的联系,便于走上实际岗位后能胜任工作。如果说课堂教学法以知识传输和系统讲解为主,那么实地考察、个案研究、场景模拟等方法则是更为偏重实际的方法。把学习和实践进行紧密结合,高校还可以通过跨岗位、跨机构的方式,建立提供专业知识、技能与咨询意见的网络。

第四,关注人才培养的效果评价,人才培养的绩效需要考察学生的培养反馈,学生在工作中对于所学情况的实际应用,学生本身和用人单位对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培养途径的反馈,是高校衡量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指标和改进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