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双创时代的开放式领导力开发机制

双创时代的开放式领导力开发机制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进行大学生开放式领导力开发机制的创新是应对来自各方压力和挑战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开放式领导力机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进行研究和制定。从整体考察,大学生具备获得职业和职业发展的能力,也是为了满足各级职位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协调确立开放式领导力开发机制,用以满足各方需求。第四章提取的目标理念公因子即对应于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目标理念这个层面。

双创时代的开放式领导力开发机制

高校进行大学生开放式领导力开发机制的创新是应对来自各方压力和挑战的重要途径。

高校进行开放式领导力开发也被称为领导力教育,在这里,领导力是主题,但是,领导力教育是一种复杂的跨学科、跨领域的教育,涉及管理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用开放式创新的理论进行领导力的开发是结合高校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创新资源,相互补充,形成一种全新的目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开放式的领导力开发机制。这是一项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理念,从各专业的就业需求和科研人才需求出发,进行课程体系、培养途径、教学形式的确定,并配备相应的师资,充分利用学校外部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外部教育资源供其选择,提供充分的外部实践活动供其参与,从学生所显现的开放式领导力特质对培养机制进行评价并及时作出调整,以此作为开发和提升大学生的开放式领导力的路径。

在进行大学生开放式领导力开发机制的确定过程中,高校需要协调整个培养机制的各个要素,考虑组织内外部教育资源的整合,协调学校内部组织职责与权力,用开放式的理念对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进行创新性革新。大学生开放式领导力机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进行研究和制定。

第一是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目标理念。开放式的目标理念是从内部和外部的需求出发所确定的,内部的需求指的是学生的需求,学生需要享受到高校提供的服务,包括课堂教学、科研指导、实践锻炼、生活服务等方面,使其具备获得职业和职业发展的能力。(陈勇,2012)外部的需求指的是企业、社会、国家等各个层次对人才的需求。从整体考察,大学生具备获得职业和职业发展的能力,也是为了满足各级职位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协调确立开放式领导力开发机制,用以满足各方需求。早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并提出“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将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最开放的人”。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Earnest L.Boyer在他的专著《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一书中指出:“本科生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促进学生从具有能力到承担责任”,“今天大学教育最成功之处是培养能力”。(郑禹,2008)第四章提取的目标理念公因子即对应于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目标理念这个层面。(www.xing528.com)

第二是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开放式的目标理念为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方案指明了方向,是培养方案各个要素之间协调整合产生合力的前提条件。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依据人才培养的目标理念设计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确定培养途径和教学形式,配备优质的师资力量,在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的基础上,提供多种优质校外资源供学生选择参与,以开放式的培养模式开发和提升学生的综合领导能力。第四章提取的培养方案、外部教育资源的可获性以及课外实践活动的可参与性共同对应于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个层面。

第三是大学生开放式领导力特质。开放式的领导力培养旨在培养具有开放式领导力特质的人才。根据郑禹(2008)在《大学生能力体系研究》中的论述,高校构建以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体系,主要由基础能力、发展能力和应用能力三方面构成。根据上文开放式领导力影响因素的初始模型以及验证性案例中提取的公因子,学生个人维度层面包含了学习应用能力、大学生开放式的领导力特质以及个人学习发展背景三个公因子。学习应用能力这个公因子对应于基础能力,大学生开放式的领导力特质这个公因子涵盖了发展能力和应用能力。这些能力是构建大学生综合能力体系的关键要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相互作用之中共同形成大学生开放式的领导力体系。第四章提取的学习应用能力、大学生开放式的领导力特质和个人学习发展背景共同对应于大学生开放式领导力特质这个层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